APP下载

城建设计智慧交通

2017-04-12上海国资

上海国资 2017年1期
关键词:总院记录仪城建

文‖《上海国资》记者 金 琳

城建设计智慧交通

文‖《上海国资》记者 金 琳

城建设计总院打造的高架桥梁大数据管理平台将让城市高架变身可以“说话”的智能结构,终结类似“中环线事故”的尴尬

在2016年12月15日召开的“智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研究”高端论坛上,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展示了智慧交通的前瞻技术和实施项目,着力解决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的疑难杂症。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戴孙放对《上海国资》表示,每一个部门把自己关注的角度做到智能化、信息化,智慧城市就能实现。

——交通数据众筹

越来越多的司机选择在挡风玻璃上安装一台行车记录仪,当车辆行驶时可以记录下前方的交通影响,让交通事故有据可依。但绝大多数记录下的画面“沉睡”在卡片里,发生意外时才会取出,如今通过行车记录仪,全城司机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智慧交通”建设者。

隧道股份城建设计总院对常规的行车记录仪进行了改装,安装4G卡、GPS模块,植入了新的算法,这个小小的改动可以让行车记录仪捕捉和识别到更多的信息。在保障原有功能的同时,行车记录仪每隔20秒向“智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数据汇聚及集成应用平台”传送一张图片,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分析车辆的位置、时间、点速度等行驶状态,判断当时当地城市道路流,预测交通拥堵状态;捕捉和识别前方车辆牌照信息,相当于每位用户都有一双“电子眼”,让违法违规车辆无处可逃。甚至行车记录仪还可以传送道路基础设施的运维情况、

目前隧道股份城建设计总院已完成部分行车记录仪的改装和调试,下一阶段将在公交车、出租车、物流运输车、公用车等安装推广,为城市交通信息服务、交通基础设施养护等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安全运行管理平台

每当高架发生事故时,人们最为关心的除了人员伤亡情况外,还有事故发生的原因和桥梁损伤程度。哪个部位最需要率先加固?城建设计总院打造的高架桥梁大数据管理平台将让城市高架变身可以“说话”的智能结构,终结类似“中环线事故”的尴尬。

这项技术将率先在同济路高架试点,有望年内实现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同济路高架桥梁结构安全运行大数据管理平台”结合实时检测、GIS(地理信息系统)、BIM(建筑信息模型)于一体,集成高架设计、施工、养护及维修等数据进行大数据智能分析,高架每一刻的结构状态呈现为可视化的数据,”隧道股份城建设计总院设计总监刘伟杰表示,“一旦发生事故,管理者的终端第一时间接收到数据,为事故处置、结构修复和交通的迅速恢复提供科学支撑。”

——四大炫酷技术

UAV(无人机)、BIM(建筑信息模型)、VR(虚拟现实)、GIS(地理信息系统)是目前市政工程建设界最酷炫的四种技术,城建设计总院将这四项技术进行“混搭”,把有轨电车建设玩出了新高度。

华为松山湖有轨电车线路总长15千米,这项被称为终端总部的“小火车”是全国首个同时将UAV、BIM、VR、GIS等多元技术无缝结合的超大体量项目。

无人机采集高效高精度地形图,还原现场真实场景,给工程设计的第一步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微观领域的BIM建筑物信息模型和宏观领域的GIS信息系统融合应用,精准定位工程沿线的每一处构筑物和障碍物,创建出有轨电车穿梭于园区内的走向,与建筑群完美结合,使有轨电车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工具,让工程建设真正服务于生活;基于GIS海量承载力的管理平台,实时监控着有轨电车的“全生命周期”。VR技术带来了极大视觉冲击和真实体验,将设计方案与真实环境充分融合,不仅可以率先感受漫游的乐趣,其多方面的数据分析功能能够在终端上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让超级工程建设和运维过程更多精准,更少风险。未来,隧道股份城建设计总院拟将在临港综合管廊、真如综合管廊、龙水南路隧道等工程中运用这些技术。

猜你喜欢

总院记录仪城建
国企工匠——北京城建集团首届“城建工匠”事迹展示(三)
隧道股份城建置业瑞创谷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城建工程管理中如何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做梦记录仪
基于GPS的便携式汽车行驶记录仪的研制
河南城建学院简介
汽车记录仪保险丝搭接转换装置及其模具设计
大容量Flash在井下记录仪中的应用
设计的春天——访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院长洪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