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翻译特性视角探析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

2017-04-12肖美琪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英译符号特性

肖美琪(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从翻译特性视角探析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

肖美琪(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语言是文化的负载体,文化与传播又密不可分。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翻译就担起了文化传播的重任。汉语文化负载词是中国最鲜活的文化印记,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文化的传播效果。本文旨在从翻译特性的视角来探析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从而能更好的将中国文化传向世界。

翻译特性 文化负载 词 汉译英

引 言

文化负载词是特定文化现象的具体体现,是不同文化群体对事物的不同反应,是民族语言的精华,也是民族文化最直接的反映。传统意义认为翻译只是源语和译语之间的符号转换。但实际上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意义交流,而非仅仅是单纯的符号转换。在当前的“全球化”大环境下,汉语文化词语英译时,不仅要重视源文本的语言意义,更要兼顾其想要传达的特殊含义并恰当的翻译到目的语中。翻译具有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历史性、创造性五种不同特性。[1]本文以翻译的五大特性为视角,采用案例分析方式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进行研究。

一、翻译的特性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转换。严复老先生提出翻译的标准应该为“信、达、雅”,翻译不仅仅要做到“信”也就是语言符号对应,“达”与“雅”更是翻译的精神所在。而这种标准的产生正是因为翻译存在着以下五种特性。

(一) 社会性

翻译研究不仅要探讨翻译内部规律,更要注重它与外部的联系。交际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它可以是友好的,也可以是敌对的。[2]因为语言交流具有社会性,因此翻译活动同样具有社会性,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之间的碰撞和交流离不开社会这一大背景。社会因素对翻译有直接影响作用,汉语文化负载词在翻译时也必须考虑社会因素。例如,对于“台湾问题”一词有两种不同版本的翻译,“Taiwan issue and unity of China”和“Taiwan question and reunification of China”。这两种翻译都不恰当。在大多数中国人认知和中国政府的立场上,台湾始终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question”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而“issue”则表示有争议的问题,台湾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Taiwan question”更符合我国政治立场。

(二) 文化性

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传声筒,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深刻含义。翻译想要成功必须考虑源语与目的语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内涵。国外文化背景与中国不同,如何把蕴含中国文化内涵的文本翻译的恰到好处,使国外读者产生共鸣就显得尤为重要。译者不仅要具备充足的词汇量,更要了解英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文化在翻译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符号转换性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说:“如果我们能够在各门学科中第一次为语言学指定一个地位,那是因为我们已把它归属于符号学。”[3]传统的翻译观认为翻译只需要进行字对字、词对词的转换便可。然而在实际的翻译中,这种单纯的基于符号转换的翻译却存在不足。经常要考虑到语境或者文化因素。如“猴年马月”不能直接译成“Horse month in monkey year”,这会让西方人不知所云。实际上“猴年马月”在中国代表很长时间,并伴有可能永远等不到的意思。西方于这个意思相对应的意象为“donkey year”驴在西方人眼中行动迟缓,“donkey year”就正好对应了中国的“猴年马月”。

(四)创造性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翻译只是简单的两种语言符号间的转换,而翻译的创造性却一直被人们忽略。张泽乾说:“作为创造的艺术、审美的艺术的翻译的艺术,其最基本的方面在于实践性,因此,创造美可以说乃是翻译艺术的本质特征。”[4]自从里约奥运会傅园慧的一句使出“洪荒之力”,这个词便在网络上大红,不仅是中国,各国媒体都对这一词的翻译伤透了脑筋。英国《每日邮报》采用了意译法,去掉了“洪荒”之意。译为“full potential”。然而这一译法并未能传达出傅园慧口中的自嘲、戏谑、夸张之意。央视英语新闻频道官方微博则将其译为“prehistorical powers”。美国Variety网 站 更 是 创 造 的 将 其 译 成 “ The Force”,“The Force”一词源自电影《星球大战》创造性的翻译更符合美国人的认知,同时这种认知形式也与中国人对“洪荒之力”的认知类似。

(五)历史性

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然会受到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的翻译也会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翻译活动必须放到历史长河中去加以考察。过去无法翻译的,今天可以翻译,今天翻译有困难的,也许明天就有可能解决。[5]另外,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翻译也应该与时俱进,同一作品的翻译要不断更新,才能追上历史的脚步。这就是所说的“翻译无定本”。历史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对传播中国文化及其重要,为了使中文文本的英译被西方大众所接受,又不失意境与风韵,就需要译者在翻译交流中对原文本进行意义再生。译者要在翻译过程中遵循以下三种原则: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来克服翻译实践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

(一)去字梏

“破字梏,并不是去减少字数,相反,字词的意义是一部作品意义的基础,每一个字每一个词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存在。”[6]在翻译时,不孤立字词,结合社会,文化等因素翻译,赋予译本生命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朱自清先生的《匆匆》在感叹时光匆匆时,有这样的表述:“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7]张培基译作: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am entitled to altogether. but my quota of them is undoubtedly wearing away.[8]“手渐渐空虚”指的并不是手里没有东西可拿的那种空,而是指时光流逝,因此我们应该破除原文的字梏将其译为“my quota of them is undoubtedly wearing away.”更能表达作者对时间易逝,留不住的感慨。

(二)重组句

杨绛先生指出,在翻译中要想解决长短句翻译中遇到的两难问题,就该依靠句法,多加句法变化。[9]因此,在翻译中,我们就要勇于破除语言结构的束缚,重新组句。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有这样表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汉语中这样的表达字句对应,格律有序,而如果直接译到英语中就会显得啰嗦。罗希文博士就运用了重组句的原则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To follow the Yin and Yang means survival and order, to counter them means death and trouble.”[10]

(三) 建空间

建空间是对译文的一个整体要求,就是要在去字梏和重组句的基础上,为译文读者建立一个全新的阅读空间,不仅要保留原文中的风韵,还要帮助读者感受原作者的意图。

许渊冲教授教授在翻译《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就巧妙的运用了这一方法。“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第二句译为“For River Town green with willows and red with flowers. ”译文中,许教授灵活运用了去字梏、重组句和建空间三种原则。使得译作更富意境美。为读者建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对称整齐的句式"green with willows"和"red with flowers"的巧妙运用,译出了春色尽在眼前之感。而将“孤帆远影碧空尽”译为"His lessening sail is lost in the boundless blue sky"更[11]是表达出诗人看着小船渐渐消失在远方时心中的感伤之情。

三、结语

本文以翻译特性及意义再生为切入点探究了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技巧。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始终是翻译的热点更是难点。优秀的译文不仅要传达中国文化,更要符合译入语的表达。因此在翻译汉语文化负载词时,要充分考虑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社会性、文化性、符号转换性、创新性和历史性。在翻译时通过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等方法更好的构建原文本,使其意义再生。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实际上就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我们一定要多角度出发,全方位理解,大胆创新,尊重源语与目的语间的文化差异,尽可能的让西方读者理解中国文化内涵,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

【责任编辑:何东】

[1]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40,98.

[2]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M]. 陆卓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20.

[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2.

[4]张泽乾.翻译经纬[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159.

[5][6]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40,101.

[7][8]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5,57.

[9]傅雷.翻译论集[M].罗新章,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548.

[10]杨婷婷.翻译特性视阈下《黄帝内经》汉语特色词英译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32(7):115.

[11]刘红云.许渊冲诗译赏析[J].双语学习,2007(10):20.

H31

A

1008-8784(2017)02-118-3

2017-1-8

肖美琪(1992—),女,辽宁盘锦人,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猜你喜欢

英译符号特性
学符号,比多少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色彩特性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符号的由来
进一步凸显定制安装特性的优势 Integra DRX-5.2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