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国际汉语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017-04-12王晓雁辽东学院辽宁丹东118001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汉语文化教师

王晓雁(辽东学院 辽宁 丹东 118001)

论国际汉语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王晓雁(辽东学院 辽宁 丹东 118001)

在汉语教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汉语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显得十分重要。他们需要有能够胜任在多元文化中独立工作的能力,还要具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力。文化维面是汉语教学的重要支柱,如何将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融会贯通,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是汉语教师必备的素质。

汉语 教学 多元文化

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举足轻重的影响也促成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在许多国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已经进入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的课程。作为公派对外汉语教师师资培养渠道之一,受到国外不同层次学校的欢迎,在外派去世界各国从事汉语教学的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汉语教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汉语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显得十分重要,需要有能够胜任在多元文化中独立工作的能力,还要具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力。

笔者作为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2013年赴朝鲜平壤外国语大学任教,在为期两年的国外教学生活中得到了许多启示,积累了一定经验,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弥足珍贵。

一、教学理念的转换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需要了解它国教育理念与中国的不同,了解当地学生多元化的背景和他们汉语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语言教学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语言本身及语言运用都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作为一种社会符号,语言是“用以传递和塑造某种文化基本模式的源泉”。[1]现实社会生活的因素,学生个体的差异,都对学习者产生不同层面的影响。比如在东南亚一些佛教国家,根深蒂固的宗教观念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汉文化圈中的学生则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文化维面是汉语教学的重要支柱,如何将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融会贯通,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是汉语教师必备的素质。汉字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的缩影,在汉字教学中巧妙融入历史与文化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还可以使学生对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只有遵守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逐渐被打破。技术的革新带来的进步之一便是网络教学可以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将教与学的互动提高到新的层面。

二、巧妙设置教学情境

根据认知派教育心理学的理念,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创造性地学习汉语,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也正如张德琇的观点:“学校教育中,教师须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新境界,自己去追求新知识,自己去发现新的原则原理;这乃是启发创造性思维与培养创造能力的必要途径”。创造性地学习汉语,可使学生通过在对汉语认知与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并逐渐培养研究语言的能力。而我们对外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便是发展学生独立观察、发现和吸收语言的能力。

教学理念、教学原则与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域的影响,考虑到在课堂教学中的可操作性。这样,在单位时间内便能提高效率,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利用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如果能将适度性、灵活性、趣味性与文化性融合,便能收到一举数得的效果,从而完美地实现教学目的。如果忽略其中任一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教学效果。

教师的精神状态和情感对课堂教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上课前要做好情感方面的积极准备,教师饱满的情绪很容易感染学习者的热情。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可以随时根据情况调节授课节奏,活跃课堂气氛。深秋时节,一夜风雨之后树叶凋零,此时不免令人心生几丝伤感。教师可以利用季节更迭的契机,将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个境界作为教学内容,既能体现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又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积极的人生影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读到这些意蕴深远的经典诗句,学生会深受鼓舞,更加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延展练习,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哪些成语、谚语与此情境相似,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等,相信这样的教学环节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可能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此,我们的教学也达到了培育学生健康品格的最高境界。

三、教师应具备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

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需要拥有丰富的中国语文知识和文化底蕴。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应具备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所谓“双文化的意识和自觉”是指“对外汉语教师不仅对汉语文化有深刻的自知之明,同时对于学生的母语文化也有相当深入的了解”。[2]

外国学生非常喜欢学习中国的成语、谚语和歇后语,如何巧妙将这些词语简练而内涵丰富的语言融入到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筛选,并兼顾语法学习和词汇学习,同时还要考虑文化因素的适当导入。比如冬天来临之时,根据天气的变换教师便可以自然地引出关于冬天的成语和谚语,如“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寒风刺骨”、“天寒地冻”这些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冬天的寒冷,然而仅有这些还有失于片面,因为冬天的特点并不是仅仅能用“冷”来概括形容的,冬天北国的冰雪也自有另一番迷人的风姿,由此可以引出“银装素裹”、“粉妆玉砌”等词语。并进而延展到与冬天相关的一些谚语,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瑞雪兆丰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等等。这些谚语既包含农业社会丰富的生产经验,也有鼓舞人奋发向上的积极含义,因而很受学生的欢迎。年轻学生对于当下的流行语很感兴趣,比如“给力”、“中国梦”、“正能量”等等,将这些内蕴丰富极具张力的流行语巧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更能激发他们了解中国的热情。

教师安排教学内容时常常会受到情境的启发,比如在飘雪时节如果给学生讲授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便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也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篇目之一,冬天的济南在作家充满温情的文字中是一个温暖宁静的宝地,令人无限神往。这里教师如若运用对比手法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可以将济南与学生所处的这一城市比较,在相同的季节里两地呈现出哪些不同的风韵?这样的练习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的形容词描述风景的口语表达能力,无形之中也会帮助他们提高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学习这篇散文佳作,学生们很自然总结出“济南的冬天是一幅水墨画”,与文章主题相吻合。

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文化禁忌方面,特别是关于送礼物的习俗。虽然同属亚洲汉文化圈,朝鲜与中国在这一方面却存在许多差别。当我讲到在中国送礼物不能选择钟时,学生们便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因为钟和表应该属于同一类物品,为何可以送表却不可以送钟?在朝鲜文化中没有这一意着割断交情。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一代对这些变得越来越不在意,有人也会送鞋子作为礼物,但年龄较大的人则恪守这一传统。在中国,人们喜欢将皮带作为礼物送给相熟的人,而在朝鲜如果送人皮带是将对方束住之意,因而只能送给特别亲密的人。如果不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便很容易制造出误会来。中朝两国婚礼习俗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我们通常用“吃喜酒”或者“吃喜糖”来说明参加婚礼,而在朝鲜人们则习惯说“吃喜面”,因为朝鲜的婚礼上人们要吃面,寓意夫妻之间幸福长久。倘若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势必会给我们的跨文化交际带来障碍。

不同国度的学生兴趣点各有不同,西方学生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情有独钟,而亚洲学生则更偏好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探究,也会对音、形、义相结合的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随时可能提出一些对当下中国热点问题的看法,而教师的观点会对他们起着引导作用。有时难免会有学生提出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这时需要灵活运用一些语言技巧,比如移花接木、转移话题,或者使用得体的模糊语言,避开正面回答这些问题。

四、结语

紧紧跟随时代的发展,大力发展和推进世界范围内的汉语教学,丰富跨国教学经验,是每一位国际汉语教师的使命。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工作与祖国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努力做民间交流的友好使者。愿所有的国际汉语教师都能以卢新宁的这句话共勉:“你所站立的地方,便是中国”。

【责任编辑:向东】

【注释】

①陈申,薛馨华.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理念解构[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5).

②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6:268.

G64

A

1008-8784(2017)02-104-3

2016-12-20

王晓雁(1971—),女,辽宁丹东人,满族,辽东学院韩朝学院汉语言系对外汉语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汉语文化教师
学汉语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最美教师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谁远谁近?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