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对策
2017-04-12杨国政山东省郓城县郭屯动物卫生监督所274700刘兴存山东省郓城县程屯动物卫生监督所274700
杨国政 山东省郓城县郭屯动物卫生监督所 274700刘兴存 山东省郓城县程屯动物卫生监督所 274700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对策
杨国政 山东省郓城县郭屯动物卫生监督所 274700刘兴存 山东省郓城县程屯动物卫生监督所 274700
在养猪业发展的过程中,疾病的预防非常关键,尤其是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秋冬时节合理有效地预防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益,进而推动养猪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综合预防;措施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对我国养猪业影响巨大,其主要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引起,该类疫病不会造成人的感染,所以病毒的唯一宿主是猪。传染源为有病的猪或者带毒猪,在猪群中仔猪发病率达100%,病死率达50%以上[2]。并且该病会导致怀孕母猪流产,育肥猪感染后也会造成死亡。
1 流行特征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常引起患病猪高热,通常情况下,患病猪在发病初期体温升高,一般在41℃以上。还会伴随着眼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等状况。偶尔出现神经症状,如后躯明显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此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所以具有传播快、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上可造成怀孕母猪的繁殖障碍,比如孕期流产、仔猪早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3]。通常患病仔猪出现呼吸困难,而且死亡率高。此病主要是致病菌侵入呼吸道影响气体交换,造成呼吸道感染,所以育肥猪感染后表现为呼吸异常,还引起皮肤出血、充血甚至坏死。
2 发病原因
第一,在养殖的源头也就是引种时,被引进的猪没有经过畜牧兽医部门的严格检疫,可能有隐性感染者混在其中。第二,当有此病发生时,病死猪是难免的,但由于不妥当的病死猪处理方式,直接造成病原的扩散和蔓延。第三,没有根据当地畜牧兽医部门的免疫规程进行免疫,也可能是接种了质量不佳的疫苗并且免疫操作技术不规范,以及有免疫抑制病如圆环病毒病的存在,导致免疫效果不佳,致使猪群受到感染。第四,猪只单位活动面积不足、圈舍环境卫生不佳、圈舍通风不良、防疫消毒不严格,饲料含有病原、霉菌等,以及应激用药不当破坏了猪只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抵抗力差,从而被感染。
3 综合防治措施
预防此类疾病应遵守“防”大于“治”的原则,构建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尽可能避免此类疾病的发生。为此,应做到如下几点。
(1)源头净化。养殖场应尽可能实行自繁自养的模式,坚决不从疫区或者发生过疫情的地区或猪场引进猪只。猪场坚持实行“全进全出”式的养殖模式,一旦猪群转出,要对圈舍进行全面消毒,并空置2周以上再进新猪。补圈时一定要引进健康的种源,并且进行1个月的隔离观察。隔离观察期满,确认猪只健康无异常后方可并圈饲养。
(2)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因为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常常是通过粪、尿及腺体分泌物散播病毒,所以要按照相关规定带猪消毒圈舍,在高湿季节,做好通风、降温工作。不喂发霉变质饲料,给猪饮用清洁的温水。猪的粪尿应及时清除并进行无黑化处理。
(3)加强生物安全措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要统一进行管理,进出的车辆和人员都有专门的通道。值得注意的是,要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严禁闲杂人员出入猪场,认真做好人员及车辆的消毒记录。
(4)减少应激因素。尽可能减少猪群的各种应激反应,同时做好疫病的监测工作。搞好圈舍内的卫生,做好通风换气工作,以此来降低圈舍内的氨气浓度,提高空气质量,为猪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猪舍适宜的湿度和饲养密度。猪舍内的温度要恒定,保持冬暖夏凉。
(5)妥善处理病死猪。对病死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可随意丢弃,不可贩卖加工。圈舍内的粪便等污物也要进行合理地处理,免得造成二次污染。
(6)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防治水平。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和疫病防治宣传活动,提高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与防疫意识。
(7)提高饲养水平。改变落后的家庭散养方式,提倡集约化养殖,尽快实现规模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的生猪生产的管理。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需要养殖人员提高自身的技能,争取在疾病处于萌芽状态就将其扼杀。养猪业一直是广大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所以克服疫病威胁,推动养猪业发展意义重大。
[1]张德文,史本宏,张光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3(3):112.
[2]张正凤,刘永恒,葛东红,等.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组合免疫对比试验 [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1):83-84.
[3]王学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J].当代畜牧,2014(2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