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对策

2017-04-12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道德大学生

黄 磊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以10-39岁群体为主,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3%”。[1]大学生作为20-29岁年龄段的主要群体,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自主学习、休闲娱乐的重要手段。然而,就在我们为网络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便利而欣喜的同时,大学生网络道德却出现了种种问题。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代表,一旦他们的网络道德失范,将会对其个人和社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分析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成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

“我们并不赞同把大学生的方方面面都放到道德层面来评判的泛道德化,也不赞同刻意回避道德评价而继续对一些深层次的东西缺少更多的反映”。[2]从客观事实来看,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的主流是好的,但近年来大学生群体表现出的网络语言粗俗、网络成瘾、网络诚信缺失及网络涉黄等问题更应该引起关注。

(一)网络语言粗俗

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多表现的彬彬有礼,谦虚谨慎。但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学生一踏入网络空间,常常就放逐了社会规范和道德,放松了对自我的约束,线上线下判若两人。大学生处于青春期阶段,喜欢标新立异,追求个性,各种新奇但不规范、粗俗的网络用语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在性别、外貌、年龄、学历可以肆意伪装的网络空间,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就会使用这样的语言。如不少大学生在网上聊天、微博评论、新闻事件评价、论坛和贴吧的跟帖中使用粗俗、不文明的语言,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对看不惯的人和事进行言语上的恶意攻击。有些大学生在网上同异性聊天时,故意使用轻佻和挑逗的语言以博得关注。更有甚者,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在网上传播或煽动带有反动和暴力倾向的言论,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二)网络成瘾现象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丰富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对大学生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近年来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个人电脑和手机已基本成为在校大学生的标配,大学生上网更加方便快捷,加上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多、自制力差,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网络。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沉迷网络游戏。一旦迷上网游,或耽误学业,或损害身体健康,或造成人格障碍,不愿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交往,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近年来,因为长期玩网络游戏而猝死的悲剧在高校时有发生。如武汉大学某男生三次考进该校计算机学院,又连续三次因打游戏荒废学业而退学。华南师范大学的计算机系大三学生罗某在宿舍通宵玩电脑游戏猝死等事件都是大学生沉迷网络而付出惨重代价的例子。

(三)网络诚信缺失

不管网络空间与现实生活形式上有多大的差异,本质上它仍是现实生活的延续。如果说大学生在现实社会有许多不诚信行为,在网络空间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则表现的更为严重。许多大学生在网络应聘时为了增加成功率不惜对简历造假,伪造各种证书、学生干部和实习经历等。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中上网找“枪手”代写论文或充当“枪手”替别人写论文的现象屡禁不止。有些大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网络技术偷窥他人私密信息,窃取他人知识成果,有些甚至充当黑客,入侵企业、学校和政府网站。2014年《中国青年报》在8月刊出的《大学生“准黑客”不为利益为“炫技”》的新闻中就披露了近年多名高校大学生充当网络黑客的事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2008年由多名大学生组成的“黑客团”因入侵11省政府网站,修改700余项数据而被警方逮捕的事件。[3]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能不引起重视。

(四)网络涉黄行为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性”的浓厚兴趣,而家庭和学校性教育的缺失,又使得“性”变得讳莫如深,越是如此,大学生越是希望了解关于“性”的知识。网站经营者逐利的本性加上网络空间缺乏强有力的监管,黄色网站或直接或隐晦的潜伏在网络空间,为大学生的涉黄行为提供了便利通道。许多大学生沉迷于黄色小说、图片和视频,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2009年新闻报道了合肥某高校大二学生贺某因迷上黄色网站而发展为现实中多次入室强奸抢劫独居女孩的事件。[4]2012年华商网又报道了咸阳某高校四川籍大学生痴恋黄网并在网上发布淫秽图片及帖子最终获刑的新闻[5]。这些行为不但逾越了道德的底线,更触犯了法律。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成因分析

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所在。当代大学生群体表现出的种种网络道德问题,既有其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

(一)大学生群体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快,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有趣的网络游戏和新奇的交友体验无时无刻不在引发着大学生的探索欲望。但大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自制力差,对网络上的信息缺乏分辨的能力,即使有些大学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也常常因自制力差而不能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其次,当代大学生背负着父母和社会沉重的期盼,面临着繁重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网络的虚拟性不仅使他们可以无所顾忌的排泄心中的郁闷,也可以暂时逃避残酷的现实。最后,大学生自我意识较为强烈,追求个性和差异,现实社会的种种规范对他们做出了约束,网络则可以使他们暂时摆脱管束,随心所欲地追求个性。

(二)网络方面的原因

“虚拟性是网络社会的独特表现,其基本特点是行为者所处的交往环境在真实世界中并不存在,一个行为者与他人的交往主要通过文本”[6]。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学生可以抛开社会给他定位的角色,“自由”的浏览各种信息,随意的发表言论而无需负责。其次,网络的开放性为不良信息提供了生存的沃土。不仅各种淫秽色情、暴力反动思想可以大肆传播,国外的腐朽思想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流入国内。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心智还不够成熟,极易受网上流传的各种错误思想和言论蛊惑。最后,网络环境缺乏有效监管也是造成大学生出现种种网络道德问题的原因之一。网络本应该成为帮助大学生自主学习和休闲娱乐的有效工具,但因为我国的网络空间缺乏监管,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的局面。当然网络这三方面的原因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并不能明确彻底的区分开来,这又使得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更加复杂。

(三)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主阵地,对于学生出现的网络道德问题,学校必然负有一部分责任。网络已然不是新鲜事物,高校基本上也都开展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来教授学生如何操作计算机和使用网络,但专门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或内容基本没有。某些高校虽然开始了相关的课程,但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数教师对网络道德教育的特点、方法、形式还很陌生,难以适应网络发展的需要。[7]这反应了我国高校在应对社会新情况和新问题的滞后和不力。

三、改善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的对策探讨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力储蓄和人才保障,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状况直接决定了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质量,因此,解决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必须提上日程。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问题虽然复杂,却也有迹可寻。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出现的种种道德问题,社会各界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协调配合,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大学生自律意识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8],想要改善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必须使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增强自律意识。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很大的不同在于这里没有教师这样“守门人”的角色。大学生进入网络,彷如鱼儿游入大海,想要对其进行监管就变得非常困难,这个时候依靠的只有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为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辨别事物的能力,形成对待网络的正确态度。其次,要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一方面,通过自我评价,对自己在网络空间的言行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和不足。另一方面,通过自我调节,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进行改正,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此,才能使大学生在无人监管的时候,也能做到自我监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加强网络监管

教育学中特别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时下的网络大环境对大学生来说是不利的,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网络监管,给大学生创造一片和谐的网络蓝天。首先,应该加强相关立法。1994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行政法规》,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信息网络安全的行政法规。此后国家也曾先后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但总体来说,此方面的立法体系仍不够完整,不能给网络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明确可参照的依据和标准,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其次,要对网络空间加强管理。网络虽然自由度和开放度高,大学生在网上上传、浏览、下载信息十分随意,但这不代表网络完全脱离了我们的掌控。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对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对正能量的思想加大宣传,对网吧等营业性网络场所实行严格的管理,对其连续上网时间做出明确的规定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高校的校园网大学生使用的最为普遍,学校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杜绝不良思想的侵入,用主导性意识形态抢占这块阵地。

(三)强化学校网络道德教育

最新一期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除了即时通信、搜素引擎、网络新闻等基础应用外,其他应用也快速增长[1]。这表明互联网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也必将逐年攀升。纵观互联网在中国走过的历程,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提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然而直到今天大部分高校仍然未开设专门的课程、聘请专门的教师来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引导,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高校对这一问题不够重视。因而要改善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现状,高校要做的首要事情就是把这一问题提到应有的高度,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其次,应该聘请或培养专业人员,开设专门的课程或增加相应的教育内容来加强大学生这一方面的教育。术业有专攻,由其他教师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情况应该得到改变。最后,高校应该看到网络在给高等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一方面,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得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但另一方面,高校也应该善于利用网络这一工具。大学生大多喜欢用上网来打发时间,我们可以投其所好,利用网络来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比如“可以借用网络技术的支持,采用声、文、图并茂的综合表现力来表达教育内容,增强教育信息容量,增加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9],此外还可以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通过在网站首页添加醒目的警示语,增添网络德育板块等手段增加校园网络的教育意义。

网络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必然也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对于当前大学生群体表现出的种种网络道德问题,我们既不能肆意放大,也不能听之任之,必须结合其出现的种种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从提高大学生自律意识、加强网络监管、强化学校网络教育等途径入手,通过自律和他律的结合,使大学生群体的网络道德状况得到改善。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 hlwtjbg/,2017-01-22.

[2]叶松庆. 守望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底线[J]. 青年研究,2003(6):32-41.

[3]杨程. 大学生“准黑客”不为利益为炫技[N]. 中国青年报,2014-8-7(7).

[4]杨建. 大二学生心理变态专门侵害独居女孩 拍裸照威胁[EB/OL]. http://news.sohu.com/20090802/n265660420.shtml,2009-08-02.

[5]赵萌. 咸阳一大学生网上发布473张淫秽图片 获刑一年半[EB/OL]. http://news.hsw.cn/system/2012/04/24/051305889.shtml,2012-04-24.

[6]刘文富. 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8.

[7]黎影,杨成.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其对策[J]. 教育探索,2011(8):120-122.

[8]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9]张素玲,张宝华,上官林武. 大学生网络道德调查分析[J]. 集美大学学报,2003(4):65-69.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道德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大学生之歌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