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问题 启迪思维
——谈初中物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4-12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25002江苏省邗江中学22510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启迪思维能力体积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25002) 江苏省邗江中学(225100)

魏志坚● 谢 芳●



利用问题 启迪思维
——谈初中物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25002) 江苏省邗江中学(225100)

魏志坚● 谢 芳●

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巧妙利用问题,不仅可以有效提升物理教学的效益,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问题;思维

新课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更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自主加入到教学活动中,讲求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在解决问题方面具有创新精神.教师可以利用巧妙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迪,抓好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一、问题展示冲突,激活思维意识

当学生进行学习时,总会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正是问题的存在,才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足够的热情,使学生在寻找正确答案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经常会与之前的认识存在相矛盾的地方,这就使学生出现了思维方面的疑惑,从而激励学生进行相互学习、讨论,积极探究,正是在学生进行争论问题的过程中,激起了学生的思维共鸣,使学生的思维意识被激活了.

如在教学《功》一节课的习题课时,教师针对学生虽然对功的基本知识有了一些认识,可是按照教学要求还要对功有更深的理解,教师就采用了一系列问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对功产生进一步认识:a.当足球运动员踢了足球一脚,使足球飞向了空中,你能说出该足球运动员的脚是否对球做了功;b.如果让你把一桶水从一楼提到二楼上面,你能否判断你对水桶是否做了功;c.如果让你把一桶水沿着水平方向运送到10米的地方,你能否说出你对水桶是否做了功.一系列的问题一下就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学生开始根据自己对功的理解思考、分析,和同学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思考和自己不同的想法,从而加深了对“功”的理解.

通过列举的一系列问题,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同学的观点中看到自己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地透彻,使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

二、巧用问题激发,培养创新思维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从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广阔自由的平台,以供学生尽情地发挥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所以,教师每次给学生提出问题以后,都不要立刻就把自己的解题过程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教师此时要做的就是适时地给学生一些问题的引导,去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的思维过程.

如在教学《密度知识的应用》一节课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把一段粗细均匀的铁丝从中点的位置截开,那么其中的一段铁丝的质量是原来铁丝的多少倍?它的体积应该是原来铁丝的多少倍?它的密度是多少呢?其实要解开这道题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清楚如果物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那么它的质量一定就跟着变化;其次密度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因此当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其质量会发生改变,但是密度是不会随之变化的.如果教师直接把这两个方面讲解给学生的话,学生就会很快得到答案.可是对于密度究竟为什么是不变的,对于刚学习这一物理概念的学生来说是很模糊的.学生只知道结论却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更想不到的是有的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一段铁丝的体积是原来的一半,质量也是原来的一半,那么很显然密度也就应该是原来的一半;得出这个结论就是因为学生并不清楚密度和物体的质量、体积之间到底存在的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精力放在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去思考分析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清楚各个物理量之间的本质关系,形成自己的思维过程.

通过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对学生进行推迟讲解,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充分的思维,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问题积极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真正做到理解和掌握,这样做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利用问题引导,培养思维能力

要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就要善于利用问题.对于问题方面的教学,教师就需要注意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对学生的旧知识再现思维进行训练,从而诱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方面就要让学生的思维过程经历:产生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对涉及到的旧知识进行联想,积极寻找问题的解题思路,加入自身的思考模式,让问题牵引学生的热情.

如在教学《物质的密度》一节课时,当进入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教学环节,教师给学生了一些实验器材:一个天平、一些待测量的小石头,这里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测量体积用的量筒.这样教师就把问题摆在了学生的面前,此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产生问题——要测量密度,根据密度公式就需要有体积,可是没有量筒要如何来测量体积.思考分析问题——既然没给出量筒,不能直接测量体积,那么就要寻找别的方法来间接的测出物体的体积;既然密度、体积和质量之间有定量的关系,那么可以用物体的质量和密度来求得体积.解决问题的途径——用一个小塑料瓶子,在其中装满水,然后把小石头放入水中,根据排出的水的体积就得到了小石头的体积,最终测量出物体密度.

通过教师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经历了产生问题、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正是在每次问题的指引下,驱使学生去探求问题的真相,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对问题进行巧妙地运用,用问题作为知识的引导,把冲突用问题进行展示,只有教师充分利用好问题,才能很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

[1]袁莉.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课程辅导》, 2013(9):58-58

[2]陈德标.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教学参考》, 2013(32):46-47

[3]邵德金.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物理》, 2016, 34(2):66-67

G632

B

1008-0333(2017)14-0054-01

猜你喜欢

启迪思维能力体积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培养思维能力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培养思维能力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谁的体积大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自然的启迪
“不等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