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篇
2017-04-12
市场篇
流动性易紧难松
随着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减小,人民币存在一定的贬值压力,2017年市场整体流动性将比2016年略紧
从市场资金供给面看,地产紧缩之后资金从地产市场流出去向何方、深港通开通之后资金南下规模等因素都将影响内地股市资金供给。相比于房市和债市,股权资产在估值和监管上均占优,有望受益于房市债市资金溢出。
中金研究预计,2017年新增投资者约为1500-2000万左右;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入市预计带来1000亿元左右的资金;若MSCI纳入A股(预计以5%-10%比例纳入),有望带来1500—2500亿元的资金供给。
此外,“国家队”资金的动向也值得持续关注。兴业证券指出,国家队资金大额退出是长期问题,中短期仍将是维护市场稳定的重要力量。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2017年的潜在股市资金需求在2万亿元—2.5万亿元左右。其中,股东高管净减持预计在800亿元-1000亿元左右。同时,2017年新股发行节奏有望加速至每月40-50家,全年500家左右,预计融资2000亿元-3000亿元。此外,增发配股融资预计在1.5万亿元-1.7万亿元。
互联互通也将带来资金净流出。随着深港通正式开通,总额度的取消将对A、H两地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考虑2017年港股相较A股仍有吸引力,预计2017年通过沪深港通的资金将呈现为净流出,预计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
总体来看,增长预期以及地产股市之间的资产配置变化是2017年市场资金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汇率预期和改革也会对投资者风险偏好带来阶段性的扰动。但受货币政策空间有限影响,资金面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也不大。
企业盈利回升
2017年A股进入可持续的盈利修复周期,互联互通机制仍将进一步深化
目前,A股估值相比2015年顶部的极端高估和2014年上半年的低估,处于不高不低的状态。整体上看,在缺乏系统性冲击的情况下,大幅扩张和大幅压缩的弹性均不足。市场预计2017年的市场宏观因素影响会有所减弱,与过去3年宏观经济大起大落、市场受宏观和政策因素影响较重等现象将明显不同。
申万宏源认为A股2017年机会大于2016年,并指出,熊市将在2017年6月前结束。
国泰君安则预计,2017年A股市场将继续维持横盘震荡格局,上证指数将在2800点到3500点的核心区间实现震荡。具体来看,一季度市场将延续震荡上行趋势,若3-4月市场总需求向下,且通胀等约束因素尚未缓解,A股可能迎来年内下行压力最大的阶段,下半年则成为进场好时机。华泰证券也认为2017年A股市场将呈现“慢牛格局”。
此外,券商普遍看好上市公司业绩将得到改善。
华泰证券指出,中国正在慢慢走出2011年以来的偿债周期,随着政府扩张周期搭配供给侧改革等制度红利释放,A股企业将进入久违的可持续修复期。在低利率环境下,企业主动补库存有助于促进A股盈利温和回升,这一过程将持续1年左右,预计2017年全部A股净利润同比增速为5%—8%,盈利能力得到改善。
中金研究预计,2017年A股盈利增速将从2016年的4.4%回升至7.3%,其中金融类、非金融类公司增速分别为5.0%、10.6%。
申万宏源的预计则略为保守,他们的观点是,2017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2.9%,非金融公司业绩增长5.4%,因为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已开始挤压中下游毛利,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的趋势性下行也反映出企业经营效率仍在恶化。另外,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占比仍在提升,“脱实向虚”的负面影响将会延续。
事实上,尽管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不断回落,新兴产业早已企稳,以服务业和消费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50%并仍在扩大。有券商指出,2010年中国市值前5大上市公司分别为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移动、中国银行,而截至2016年9月市值最大的5家上市企业分别为腾讯、阿里巴巴、中国移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腾讯和阿里巴巴成为全球市值规模仅次于谷歌、亚马逊、Facebook的互联网公司。
同时,随着深港通的正式开通,上海、深圳及香港三大市场在互联互通机制下将更进一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券商普遍认为,沪港通、深港通仅仅是互联互通演进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未来互联互通机制仍将进一步深化,对于最终实现内地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互联互通”框架下,内地资金将在港产生定价能力。中信证券指出,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市场的外部投资者中比重达到30%只是时间问题,中期而言,预计这一占比将达到40%以上。
新三板转暖
新三板从整顿期进入估值修复期
过去的一年,新三板市场深锁于流动性困局,做市指数下跌23%。一方面,供给激增,挂牌公司总数破1万家,较年初规模接近翻番;另一方面,交易量惨淡,换手率一路下行,日均成交额不到10亿元,还不及创业板的1%,甚至有大量公司自挂牌以来从未有过成交。自2016年5月开始,新三板单月实现融资规模持续低于百亿,直到11月才出现显著回升。新三板2015年还引以为傲的融资功能大打折扣。
2016年,新三板经历了监管风暴。中银国际分析称,违规处分力度加大,一方面是由于监管机构对新三板市场的监管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挂牌公司、公司高管、主办券商、做市商等市场参与各方的违规现象依然较多。
由于交易低迷、融资困难、监管力度加大,不少市场参与者萌生退意:挂牌公司加快启动IPO辅导、做市成交额剧烈萎缩、专项理财产品发行锐减、定增参与机构数持续低迷。
不少券商认为,流动性问题产生的核心根源是市场定位模糊。新三板的定位存在几方面争论焦点:一是新三板究竟是场内市场还是场外市场,是股权市场还是股票市场,如果仍以目前拟定的场外股权市场作为定位,其估值和交易量必然下一台阶,也难以体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层级作用;二是新三板作为服务于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证券交易场所,其监管层看重融资功能与投资者看重交易和退出功能之间的矛盾。
2017年,摆在监管层面前的首要问题是明晰新三板市场定位,弥合市场预期差。新三板市场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承上启下的重要联结部分,是代表中国经济转型方向的众多中小微创新创业企业定价、融资及交易的场所,与A股市场及区域股权市场之间形成相互补充、差异化竞争的关系。新三板市场的定位以及配套制度的顶层设计明确化以后,对于市场各方参与者来说都是利好。
因此,伴随对制度红利释放的预期,券商认为,寒冬有望转暖。
中银国际指出,2016年全年的清理、规范和整固起到了市场清淤的效果。市场不规范现状被大力度清理;挂牌公司监管和主办券商负责制得以加强;新三板的分层及进入退出机制成型,为未来明确分层管理和差异化的制度安排提供了基础。至此,新三板的粗放式数量增长阶段告一段落,为后续的分层管理和一揽子流动性改善计划的出台提供了清明的环境。
目前,股转系统对新三板分层供给制度、一揽子交易和发行制度的设计正在平稳推进的过程中。中银国际预计,2017年将真正成为制度红利释放的一年。
未来,随着新三板市场定位逐步清晰、系统性的制度完善和金融创新的推进,新三板上丰富的优质企业资源将得到价值回归和重估的机会。安信证券表示,新三板的典型特征是一级半市场,其股价增长主要依赖盈利推动。新三板挂牌公司繁多且质量参差不齐,随着分层管理制度出台,未来两级分化是必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