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桂林山水》为例浅谈重音的运用技巧

2017-04-12李幸芷

视听 2017年1期
关键词:表达方法桂林山水重音

□李幸芷

以《桂林山水》为例浅谈重音的运用技巧

□李幸芷

重音是文稿的播音创作中一项重要的表达技巧,它能够突出语句目的,揭示语句逻辑关系,体现语句思想感情。在文稿播读创作中,创作者对重音的把握也就尤为重要了。而在实际创作中,我们往往难以找准重音,或者有时一味通过重读的方式去强调重音,造成重音不准、重音过多、没有重音以及刻板僵化的局面。其实,找准重音是有原则可循的,强调重音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本文将以《桂林山水》为例稿,进行详细说明。

重音;播音;使用技巧

在有声语言表达过程中,重音是重要的表达方法之一,重音所要解决的是创作依据内容词语关系的主次关系。语言是由各个句子组成的,句子又是由词和短语构成的,而词语在稿件中占有的分量有重要的,也有次要的。其中,那些最能体现语句目的、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词或短语就是重音。

在理解重音方面,需要理解几个问题。首先,重音存在的单位是语句,一般以单句、复句为限。不能把重音集中在“意群”范围内,因为意群范围太小,有的句子包括很多意群,以意群为单位确定重音容易使重音过多,重音过多造成的后果就是没有重音,会使语句的意思表达不明确。其次,重音不同于轻重格式,词的轻重格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音节格式,是指音节之间的音强比较,多数情况下,这种轻重格式是不变的,相对稳定。再次,重音决不等于重读,重读只是加重声音朗读,它只是加重声音这一种表达方法;而重音是有主有次的,如果主要重音用加重声音来处理,次要重音也用加重声音来处理,就无区分了。再者,轻重格式往往是固定的,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但是重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能要求每个播讲人强调的重音是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表达方法、表达风格不同,或者每个人运用节奏的快慢不同,声音的高低强弱、感情色彩的变化气息的深浅也不同,这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使播音效果各有千秋。所以,重读不等于重音。

在播音创作过程中,对于重音的把握难点在于找准重音以及如何使用重音,本文将以文稿《桂林山水》为例详细说明。

桂林山水(节选)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通过案例我们可以明晰,在创作过程中首先要找准重音。在有声语言表达中,语句的目的包含着思想情感和逻辑关系,重音的选择则必须将突出语句目的作为首要标准,并综合思想情感和逻辑关系等音素进行适当的取舍,还要符合语流变化的规律,在重音的选择中还可以遵循一定的规律,即选择那些揭露语句本质和语言目的的核心词语,抒发情感色彩、渲染气氛情绪的关键词语,体现语言链条、揭示语言逻辑关系的重要词语以及一些带有特殊含义的特定词语。

遵循这几个原则,例稿中用下划线方式给出了重音。在第一段中,“甲”是陈述事实、表示语句目的的核心词语,在重音的类型上属于强调性重音,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的程度,说明桂林山水在我国著名自然风光景致中独一无二的地位,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第二段中的“波澜壮阔”与“水平如镜”以及第三段中“峰峦雄伟”与“红叶似火”同为一组对比性重音,它们是强调情感色彩、渲染气氛的重音,通过这组对比,体现出漓江水的空灵雅致和桂林山的奇绝秀巧。“漓江”“桂林”与先前的“甲”一样,是陈述事实的核心、突出主要信息点的关键词语,因此要重读,目的是紧扣主题,突出核心,让听者明确创作者口中的奇山秀水到底是哪座山、哪条江。而第二段中形容漓江之水的“静”“清”“绿”和形容桂林山的“奇”“秀”“险”是体现文章逻辑关系的重音,在重音类型上属于一组并列性重音,通过并列的逻辑关系突出桂林山水的具体特质,引人入胜。在最后一段中,四个“这样”的重读为思想感情起伏运动的抒发,再结合最后一句中的“画中游”,从情感色彩上渲染了云雾迷蒙、绿树红花、小舟竹筏的如诗如画的美景,让文章在意味深长的意境中结束,让人们回味无穷。

找准重音后,我们还要注意重音的处理方式。重音的突出并不是一味地通过“重读”的方式去呈现,如若如此,一是会显得刻板单调,二是分寸掌握不好就会出现“处处皆重音”或“没有重音”的现象。事实上,重音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综合起来可以通过高低强弱、快慢停连和虚实结合组合对比变化去呈现。仍以《桂林山水》为例,第一组对比重音“波澜壮阔”和“水平如镜”可以这样强调:首先在两个词语之前稍作停顿,“波澜壮阔”一词音高稍高,用声较实,同时气息下沉,口腔舒展打开;“水平如镜”一词则音高降低,用声虚实结合,配合气息稍提,加强咬字器官力量的集中。这样的组合运用不但突出了两个词的重音地位,同时还可以让这一组词呈现出词语本身的对比变化,突出波澜壮阔的豪迈、平静如水的温婉,让重音生动灵活。同样,例如第二段中描述漓江水的主干句“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三句中,“静”字可以声音稍弱,“清”字可以声音稍虚,“绿”字可以音高稍高,同时在“真绿”之前稍作停顿,这样有不同侧重方式的组合强调重音,能更好地通过语言表达刻画出漓江水的静之态、清之魄、绿之魂。最后一段中,四个“这样”又可以如何强调呢?不难发现,四个“这样”有一种情感上的层层递进、回环往复之感,在实际表达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它们依次推进,音强逐级增强,并采用上山型语势,突出这种情感上的递进感。而最后“画中游”一词,除了重读之外,我们还应配合语速的放慢,语势缓缓下落,来营造那种意犹未尽、如梦如幻的情感。

重音是有声语言表达的重要表达方法之一,但在使用中,我们不能为了强调而强调。在播音创作时,首先应该深入理解稿件,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以稿件为依据,随着思想感情起伏运动的支配,自然而然地生发出重音等表达技巧。其次,重音并不是孤立的。重音的使用应与停连、语气、节奏等表达方法相联系,在呈现方法上应紧密结合气息运用、口腔状态以及喉部和共鸣的控制,依据语言目的、由内在情绪催发并通过声音在物理上呈现出的高低、强弱、虚实、快慢的组合变化来体现重音。

此外,在实际播音创作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首先是重音的无意隐含对比性。所谓重音的无意隐含性对比,是由于创作主体不适当地强调了某一个词,使得这个词和潜在的某一个词形成一种对比关系,而形成对比关系的这个词是被否定或者不存在的。举个例子,“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去中国化”一句中创作主体容易错误地将“台独分子”视为重音重读,而实际上如果将“台独分子”一词作为重音就凸显了某种无意隐含对比性,句子的意思就会变成:“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去中国化——但是别的破坏祖国完整的统一的组织团体我们是可以容忍的。”其次,在新闻播音创作中,找重音还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进行必要的语法分析,避免造成逻辑混乱,要将重音与新闻真实性原则结合起来,尤其要注意新闻的整体真实,避免盲目客观。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猜你喜欢

表达方法桂林山水重音
如果艺术有一万种表达方法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基于重音理论的英语听力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