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2017-04-12李琴

视听 2017年9期
关键词:市民智慧建设

□李琴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和策略研究

□李琴

随着全球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智慧城市”逐渐成为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更好地发展。当前,中国的许多城市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智慧城市计划”。本研究主要对我国一些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进行概括总结,指出目前大多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所存在的“只重视技术、轻视城市定位、忽视人本理念”的弊端。同时对国外智慧城市发展的先进案例进行剖析,以此来探讨在新媒体时代,我国建设不同文化特色的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智慧城市;以人为本;城市文化

目前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世界上发展比较先进的智慧城市都在探讨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智慧城市,什么才是发展智慧城市的根本,而中国大多数的智慧城市还停留在过度追求技术发展的层面上。因此寻找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是中国发展智慧城市的当务之急。关于“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角度存在很大区别,国外学者多是从理论角度出发,用前瞻性的视野去探寻智慧城市的真正目的;国内学者对智慧城市的研究起步较晚,对于智慧城市的定义偏向于城市的硬件建设,更多注重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大多缺少对于“智慧”二字更深层次的理解,忽视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宗旨。因此,本研究以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为出发点,分析总结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并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案例的分析总结,得出可以供国内城市借鉴的观点。

一、智慧城市概述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是由IBM的“智慧地球”概念逐渐演化而来的,它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物理终端设备为基础,强调智能化、便捷化、效率化,最终的目的是改进城市管理的方式,节约成本和资源,创造生态宜居的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①从概念可以看出来,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生活的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智慧城市是以“城市居民”为中心,以信息化来服务大众,进而创造安全、便捷、高效的人类生存环境。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应对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信息化深入推进和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举措。

二、我国优秀智慧城市建设

在全球智慧风潮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我国很多城市都已经迈开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并且经过一系列的探索,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而且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了从居民的需要出发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比如,2015年,北京推出了建设“健康北京”“平安北京”“畅通北京”“宜居北京”等重要政策方针,实施“五个北京”是为了提高北京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虽然“每个北京”都有自己的中心点,但都是“以人为本”这一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还有“智慧天津”形成了“以人为本、技术带动”的建设风格。为了把更多开发出来的智慧应用为居民所用,天津市计划在三年里着重发展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8个重要项目。广州为了发展好智慧城市这个“智慧”项目,在2011年的时候确立了自己的城市发展理念,即低碳经济、幸福生活、智慧城市,并制定了相应的“智慧框架结构”。“智慧民生”“智慧产业”“智慧政务”是目前武汉确定的智慧城市建设的三大主题内容,想市民所想,做市民所做,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业环境,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把自己的职能转变为服务性质,是武汉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深圳对居民的需要极其重视,把“人文深圳”放在智慧城市建设之首,并为之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和定位。

以上的五个城市是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佼佼者,它们之所以能够在这么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它们已经意识到了搞好智慧城市建设要重视“以人为本”,搞好网络信息技术的建设、应用的开发,并依托城市文化特色进行明确的目标定位。它们的建设经验值得国内的其他城市借鉴学习。

三、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引下,智慧城市已经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潮流,潜力无比巨大。但是在智慧城市火热建设的表象之下,一些问题也已经逐渐显现出来。

(一)缺乏“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城市中的主体是城市居民,惠及民生应是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智慧城市建设应利用新信息技术努力为居民服务。但是,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中同样存在“跟风”问题,不少城市在缺乏对真实需求的判断和对真正建设路径把握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建设,重建设投入,轻绩效提升,缺乏统筹规划和综合协调,一味追求“高大上”,缺乏应用实效。很多城市的建设者们认为,搞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为了紧跟时代的潮流,只是想抓住经济的又一次发展机遇,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少考虑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经济,更重要的是为居民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更好地生活在城市里。

(二)缺乏民众参与,建设主体单一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治理的模式也不应再是政府为单一主体,而应更多地吸纳民众以及其他组织共同参与治理。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智慧城市的建设依旧是以政府为主体,在制定以及执行政策时,并没有大众的参与,因此大部分居民对于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依旧不了解,大部分人认为只是政府提出的一个“噱头”。比如在交通、医疗、社区等领域的智慧化建设,就经常出现盲目地贪大求全、贪高求洋,这些投入是否真正为大众所用,政府在建设初期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调研。

由于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负责具体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垄断型国企,没有公民的制约监督,没有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公开,使得老百姓无法得知具体的建设情况,导致民众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不理解。

(三)缺乏明确的城市定位

在智慧城市建设提速的同时,中国很多城市的个性逐渐被“模糊化”。有很多城市在智慧城市项目的建设中“随大流的心态严重”,只是一味地去借鉴国内外优秀城市的技术模式,忽视了本城市发展的定位和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千城一面”现象。例如看到北上广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在搞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一些偏远的中西部城市就打出了“要与潮流同步,争当智慧城市模范”的口号,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还没有达到,就开始大张旗鼓地搞智慧城市建设。有的城市规划定位不清晰,不考虑自身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产业结构、经济状况、人口因素和城市发展定位,直接套用一些国际或国内其他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一味地搞产业园、开发房地产,千城一面,但与当地居民的真正需求却并不匹配,变成形式主义、门面工程。

四、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智慧城市这个概念最早是从国外传过来的,所以国外智慧城市的实践比国内的早一点,为了找出目前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不足之处,有必要分析外国优秀的智慧城市建设案例。

(一)英国伦敦

智慧伦敦计划(Smart London Plan)在制定初期,就明确规定要让新技术成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手段,使其以市民为主,为市民所用。“人为核心(Londoners at the Core)”是智慧伦敦计划始终坚持的原则。遵循这个思路,伦敦市政府开发了“对话伦敦(Talk London)”网上社区,人们可以在此社区上讨论、调查、投票、作答,涉及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各种问题。该社区为市民参与政府的决策提供了平台,政府也能知道市民的迫切需求点在哪里,进而采取切实的措施。此外,政府为了进一步激发市民对新智能技术的热情,还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组织项目,在这些项目中一个名叫“科技城市协会(Tech City Institute)”的组织经常召集大家聚在一起探讨新技术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等议题;为了培养未来科技方面的顶尖人才,“市长基金会(The Mayor's Fund)”建立了“科技城市之星(Tech City Star)”项目;为了降低年轻人的失业率,政府也建立了技术门槛不太高的数字技术实训项目。

(二)韩国首尔

“智能首尔2015”计划于2011年6月推出,以为市民创造便捷舒心的城市环境为目标,通过采用智能技术来提高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智能首尔虽然效仿了韩国2004年提出的U-City项目,但是U-City是通过采用云计算技术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虽然改善了传统市政基础设施提供的业务质量(如交通和安全),但未能改善首尔市民的生活质量。“智能首尔”项目更注重以人为本,其关注的不仅仅是应用尽可能多的智能技术,而是同时致力于在城市和市民之间创建更大程度的合作互动的关系。例如,在首尔,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智能终端或者电子触摸屏,了解空气质量和交通出行状况,查找娱乐、旅游景点、餐厅等场所信息。

(三)以色列特拉维夫市

在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中,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市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但却走了一条极其平民化的道路。特拉维夫市的城市建设者们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新技术(如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物理空间技术)的支持,还需要有市民的参与。

2014年特拉维夫市开展了“破解创新密码”的城市建设研讨会,并专门设立了智慧城市建设分会场,在这个分会场上,各方代表纷纷发表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方法。为了让市民更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特拉维夫市政府开展了一场名为“数字特拉维夫”的数字革命。比如,为了使整个城市的互动联通起来,特拉维夫市从2013年起逐渐建造起了辐射全市的免费W i-Fi工程。在免费W i-Fi如何分布这个问题上,政府广泛听取市民的意见,使分布点得到了合理的布局。不仅如此,市民还积极参与到W i-Fi的性能测验中,为解决W i-Fi的技术性问题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另外,特拉维夫市政府还创立了凡是年龄在13岁以上的市民都可以登记注册加入的信息推送网络“数字居民俱乐部”。该网络会定时、定点把包括外出、消遣、生活等方面的便民信息推送给市民,而推送的内容都具有精准性,这些内容是依据市民注册登记时所填写的兴趣、爱好而推送的。

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特拉维夫市不盲从、不跟风,把提高市民的参与度作为发展智慧城市的关键,从让市民主动、积极获取信息入手,建立起了方便市民获取信息的一系列项目系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指明了道路,找准了方向。

从以上国外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细致入微地贯彻到实践中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让市民成为决策的参与者、制定者和智慧城市的变革者。

五、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解决之道

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蓝图和长期目标,每个城市都是在摸索中发展和前行。通过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对相关城市的实践调查,本研究认为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概念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研究需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方能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确立以“人文为本”的建设视角,意味着智慧城市建设应以城市居民为主体,强调市民体验,以增强城市的人文关怀和文化精神作为新的智慧城市建设价值定位,提升市民的幸福感。2016年5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智慧城市研究部主任张立群表示,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只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手段,应提倡“人文型智慧城市”,以城市居民为出发点和立足之本,将信息化技术手段与人文服务理念和措施相结合,技术要有人文目的,管理要有人文理念,最终以智慧技术创造一个真正适合人类生活的城市载体。

(二)倾听民声,增强与民众的互动

智慧城市如何建设,建设规模多大,参与范围多广,都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让具体参与到其中的市场主体享有发言权,比如建立市政论坛,为民众讨论关心市政大事提供平台。在这个论坛上,民众可以对各种时事发表自己的疑问和看法,并且得到解答,政府可以及时了解民众的需求点在哪里。老百姓欢迎的事要积极去做,老百姓感觉不方便的事要去认真改善,时刻为民众着想,方能让智慧城市名副其实。

(三)城市定位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

智慧城市这个概念是先进的,也是值得大家积极引进和实践的,但是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从零开始,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不能盲目复制,千城一面,要根据城市功能、地理区位、因地制宜,推动各地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每个城市的特色不一样,比如分为旅游型城市、农业型城市、工业型城市等,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注重技术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要结合地方特色,对本城市的建设目标进行明确的定位,深度挖掘城市文化特点,打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特色牌和创新牌。

(四)聚集人才,建立智库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智慧城市是一项高精尖性质的工程,需要网络、技术、新媒体、公关等方面的人才,人才供应不足势必会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因此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多方面引进人才,为智慧城市建设做好人才的储备,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智力的支持,让智慧城市真正“智”起来,才能支撑起智慧城市这座华丽的大厦。

注释:

①杨再高.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07):20-24.

1.陈永梅.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建设方向的思考[J].科技传播,2013(03):87.

2.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01):6-12.

3.邓贤峰,张晓伟.城市“智慧化”发展的趋势研究[J].电子政务,2011(04):61-68.

4.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02):28-32.

5.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0(11):56-60.

6.王静远,李超,熊璋,单志广.以数据为中心的智慧城市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02):239-259.

7.王根祥,李宁,王建会.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2(04):11-14.

(作者系辽宁师范大学讲师)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媒体环境下中韩城市形象传播对比研究——以大连和釜山为例”(编号:L14DXW 012)。

猜你喜欢

市民智慧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意义”的问题所在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