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整”为“零”,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2017-04-12何章群杨阳

视听 2017年9期
关键词:时效性时政新闻报道

□何章群 杨阳

化“整”为“零”,提升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何章群 杨阳

本文提出通过对传统的新闻采编播工作流程进行再造、变线索为新闻、在行进中报道新闻和在现场发快讯等方式,改变过去完整地制作好一档新闻节目并在固定时间和栏目播出的做法,在新闻生产的每道工序都及时报道新闻,可以解决城市台时政新闻报道时效性差的问题。

时政新闻报道;化“整”为“零”;时效性

一、城市台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基本现状

1958年6月1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第一条电视新闻——《红旗》杂志创刊的消息,拉开了中国电视新闻事业的序幕。

大多数城市台建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短短的25年时间,曾经的电视观众变成了“手机观众”。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特别是新广告法实施以后,城市台的广告收入下滑明显,人才缺乏等问题日益突出。

以滁州广播电视台为例,其《滁州新闻联播》栏目,时长15分钟。和大多数城市台一样,18∶30转播省台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19∶00转播央视新闻联播,19∶35之后才是自己的联播,这时卫视电视剧和娱乐节目就开始了。城市台的时政新闻在夹缝中生存存在诸多问题。

(一)领导活动报道过多过长,鲜活新闻少

笔者随机抽取《滁州新闻联播》栏目一周发稿进行分析。一周共播报新闻68条,其中市级以上领导活动新闻38条,占总条数的56%。有效时长(除片头、片尾、片花等)91分钟。领导活动新闻时长68分钟,占总长的75%。某晚新闻共8条,前5条是市主要领导的新闻,头条长度5分钟,后面3条简讯平均不超过30秒。这样一档新闻节目的信息量是不够的,这样的编排也不科学。

(二)新闻内容老套,时效性差

时政新闻的主要内容是领导开会、调研、参观等,报道的重点往往是领导的“重要讲话”。新修道路开工,市民最想获取的信息是道路修建对自己出行有哪些影响,至于领导在开工仪式上的“重要讲话”出现在新闻里,到底有多大必要性,值得商榷。现在重要的时政新闻能做到当天播出,但这样的时效性与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的即时新闻需求是不相匹配的。

(三)适应新媒体发展的能力不足

为了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发展的需要,许多城市台也建立了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试图整合广播、电视、网站等资源形成合力,提升竞争力。但由于缺乏新媒体运行人才和观念滞后,所谓新媒体只不过是传统媒体的上载站,没有真正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二、用化“整”为“零”策略,提高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综上所述,城市台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时效性差、领导活动报道过多、新媒体技术运用滞后等,在现有条件下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对常规的新闻采、编、播工作流程进行再造,适应媒体生存发展的需要。

所谓化“整”为“零”,就是将过去完整地制作好一档新闻节目并在固定时间和栏目播出的做法,改为在新闻生产的每个工序,都报道新闻,解决城市台新闻报道时效性差的问题。

(一)变线索为新闻

时政新闻线索主要来自党政军机关和社会团体。以滁州广播电视台《滁州新闻联播》为例,2016年1月共播出新闻275条,其中来自上述单位的新闻采访达210条,这些新闻的主要内容是预知或者是部分预知的。所以,在接到新闻采访线索的第一时间,就可以根据已知的事实要件,制作成标题新闻,在电视、网站、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例如,接到市政府明天上午举行清流路高架桥建成通车仪式的采访通知后,值班主任在记录采访通知、安排记者采访的同时,就可以将“清流路高架桥将于明天建成通车……”这个消息录入到新闻平台上,经值班台长在移动终端上审签后,供电视、广播、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媒体以最快的速度报道新闻。

(二)在行进中报道新闻

对于一些突发性新闻,记者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就要报道新闻。将新闻报道的“过去时”变为“现在进行时”,增强新闻报道的动感,满足观众强烈渴望接近新闻事件真相的期待感。

“现在进行时”报道考验的是媒体的反应能力,需要记者具备较高的临场发挥和对新闻事件的把握能力,也需要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以及技术人员的通力配合。移动互联网技术为“现在进行时”报道新闻提供了便捷的技术条件,也极大地降低了经济成本。能否实现“现在进行时”报道新闻,关键是树立抢新闻的意识,培养抢新闻的能力。“现在进行时”报道新闻,是运用化“整”为“零”策略提高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时效性的重要一环。

(三)在现场发快讯

以清流路高架桥通车为例,记者要提前到达新闻现场,并在仪式正式开始前,用单反相机或智能手机等设备,拍摄反映高架桥雄姿、大桥开通现场实况等的新闻图片和视频,发送到台里的新闻平台上;新闻平台编辑根据准备好的高架桥相关资料,配上文字说明,制作成现场感较强的图片新闻、标题新闻,供微信、微博、网站和电视等滚动播出,使观众在第一时间里,同步收看大桥通车新闻。化“整”为“零”报道新闻,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三、运用化“整”为“零”策略需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一)实现化“整”为“零”策略,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化“整”为“零”式报道,不是对新闻的机械割裂,而是随着新闻事件的发展,在准确把握新闻内在联系的同时,由“零”到“整”逐步展现新闻事件全貌,防止名为化“整”为“零”,实为零敲碎打,要从整体上把握“零”与“零”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实现化“整”为“零”策略,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节目上传播出机制

一些传统媒体加快转型升级的愿望很迫切,但行动迟缓。新闻的采、编、播遵循的还是老机制,即所有新闻要等到在传统媒体上播出后,才能在网站等新媒体上播出,新闻时效大为降低。为此,新闻应首先在制作流程更简易、传播方式更现代的新媒体上发布,然后才在传统媒体上发布。这样既可以突破联播新闻固定时间、固定时长的限制,也可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优势,极大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只有彻底改变传统的节目上传播出机制,记者在前方发回的“零”新闻才可以随时播出。

(三)实现化“整”为“零”策略,需要平台和人才支撑

媒体已经进入了一个所谓“融媒体”“自媒体”时代,过去广播、电视、报纸各自为政,而现实需要它们融为一体,进入“融媒体”时代。媒体的化“零”为“整”,强调的是力量的整合,而报道的化“整”为“零”强调的是通过“零”式报道,以时效性制胜,但这都需要平台和人才支撑。

1.建设新闻共享平台,放大资源效益

首先,广播电视台要建立一个新闻资源共享平台。广播电视台内部各媒体、各中心采集的新闻都要汇集到这个新闻资源共享平台上,同样,频道、频率、网站、微信、客户端也都可以从这个平台上获取新闻资源,并在第一时间制作成符合各自特点的新闻,向不同的目标客户推送。

新闻联播及所有新闻栏目的记者,全部转变为新闻平台记者。将易碎的新闻在联播中的一次消费,变成全媒体的多次消费,进一步放大新闻资源效益。“融媒体”首先要有一个新闻资源融合共享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为新闻化“整”为“零”式报道提供渠道和资源。

2.培养一支全能的全媒体人才队伍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发展,需要一支过硬的采编队伍和熟练掌握全媒体技术、深谙市场运作的队伍。首先,单位要为前方记者配备单反相机、高清拍摄功能的手机、移动非编和无人机等现代化媒体装备,记者也要熟练掌握这些装备的使用方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便利条件,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没有时效性就没有影响力。

其次,全媒体技术及市场运作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没有人才队伍作为保障,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想迎头赶上新媒体的发展步伐,其难度可想而知。单位要注重新媒体技术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全媒体建设的资金投入。

四、实现化“整”为“零”策略,需要向陈旧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开刀”

领导活动报道过多过长、新闻看点少和时效性差等问题,是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化“整”为“零”策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但是,如果新闻内容本身缺乏信息量,那么再快的时效性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实现化“整”为“零”策略,需要向过多过长和缺乏新意的时政新闻“开刀”,满足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碎片化”“即时性”获取信息的需要。

(一)采取“画面转场”的办法,从形式上解决时政新闻会议报道过多的问题

所谓“画面转场”就是对一些会议新闻采用“声画错位”的办法,从形式上解决会议新闻多的问题。比如防汛工作部署会,除用一两个画面交代会议本身的新闻元素以外,主要以防汛工作实体画面为主,如汛情、防汛值班、防汛物资准备等,准确传递防汛这个主题,少给会场画面。时政新闻报道要摒弃“声画一张皮”的教条。

(二)变换报道角度,让新闻为百姓所关注

会议新闻常以领导讲话为主要内容。记者把领导长篇大论的讲话制作成新闻,好比相同的会议在电视上又开了一次。以什么样的角度报道会议新闻,有赖于记者的政策水平和新闻业务技能。拍好画面,但更要在锤炼新闻主题、选取报道角度上下功夫,使新闻既能准确宣传党的主张,又能被普通电视观众所接受。

(三)压缩篇幅,使会议新闻短小精悍

什么样的新闻能够在观众中产生深刻的记忆?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奥勒冈大学哲学博士张春兴教授研究认为:“不是重大新闻或者没有特点的新闻,与己无关的新闻信息很难被观众接受。”有的会议新闻动辄三四分钟甚至更长,本想强调重要性,结果适得其反。范长江给新闻下了一个定义,“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如果我们报道的新闻不是广大观众想知道的,也不是重要的事实,甚至是观众早已知道的事实,试问,谁还看新闻?

(四)用“移位”的办法,降低会议新闻在联播中的比重

对可视性不强的新闻,可以采用“移位”的办法,将其从新闻联播节目中移走,压缩成标题新闻,以游动字幕的方式滚动播出,这样不但增加了新闻重播的次数,也活跃了屏幕形式。据有关研究表明:“阅读文字能记住10%,收听语言能记住20%,观看画面能记住30%,边听边看能记住50%。电视新闻的双通道领先于其他媒介,屏幕文字的介入使‘听’和‘看’结合起来,实现了具象视觉与抽象视觉的双向兼容。”化“整”为“零”策略不仅要解决时效性问题,还要改变单一刻板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使新闻内容和报道方式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更具竞争力。

五、结论

地方台的生存危机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改革之路困难重重,涉及到人事制度改革、产业转型升级等诸多问题。不管如何改革创新,电视台作为党的舆论阵地这个属性不能变,但属性不变不代表事业的发展方式不能变。改革新闻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也许是一个最容易突破的方面。发布新闻是媒体的主要责任,通过改革使地方台的新闻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带动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使之产生良性循环。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周胜林,尹德刚,梅懿.当代新闻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滁州市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时效性时政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时政
时政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