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真实再现手法运用探析
——以CCTV版和NHK版《新丝绸之路》为例的比较研究
2017-04-12茹艳
□茹艳
纪录片真实再现手法运用探析
——以CCTV版和NHK版《新丝绸之路》为例的比较研究
□茹艳
真实再现作为纪录片表达思想和推动情节的基本手法之一,其运用开创了纪录片一种崭新的影像纪录视角。《新丝绸之路》有CCTV版和NHK版两个不同的版本,二者在真实再现手法运用上既存在众多相同点,也存在巨大反差,说明双方既有创作思路和表现技术的共性,也存在创作定位和创作思维的差异。
纪录片;真实再现;《新丝绸之路》;CCTV版;NHK版
一、CCTV版《新丝绸之路》和NHK版《新丝绸之路》:比较研究的典型样本
《丝绸之路》于1979年由中央电视台(CCTV)和日本放送协会(NHK)联合拍摄。作为我国第一部中外合作纪录片,《丝绸之路》揭开了中国电视史上中外合作拍摄大型连载电视纪录片的序幕,同时它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新风标和我国大型电视系列片创作的典型代表,它的出现打破了我国电视纪录片单片本主导的局面。NHK也因《丝绸之路》而成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内地进行纪录片拍摄的境外媒体。《丝绸之路》在日本播出后掀起了该国的“异常的丝绸之路热”。《丝绸之路》的日本总导演铃木肇回忆说:“时至今日,《丝绸之路》仍是NHK应观众要求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片。”①
时隔25年,2004年CCTV和NHK再次联手拍摄了《新丝绸之路》,但这次合作与之前的合作的不同之处在于,《丝绸之路》是中日在“思路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共同摄制的,而《新丝绸之路》是选取同一命题、分别拍摄、各自制作,完成了中日不同版本。
《新丝绸之路》重走“丝绸之路”,中日双方共同选取了西安、楼兰、敦煌、喀什等10个典型地区,采用高清高科技拍摄器材进行深度拍摄。CCTV版和NHK版的《新丝绸之路》在内容上都增加展示了丝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历史人口迁移研究和许多之前未被公开的文献资料等,还设立了海外组,对流散在国外的文物进行拍摄和资料收集。
CCTV版《新丝绸之路》于2006年3月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连续播出,共11集,每集45分钟。NHK版《新丝绸之路》于2005年1月在日本播出,采用边拍边播的形式,共10集。本文选择CCTV《新丝绸之路》(2011年国际版)的VCD发行版和NHK《新丝绸之路》的2007年DVD发行版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两个版本运用真实再现手法的异同,探析这些异同存在的原因。
二、CCTV版和NHK版《新丝绸之路》真实再现手法运用的共同点
真实再现是当代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种创作技巧,是指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扮演或情节再现等方式,利用声画表现客观世界已经或可能已经发生的事件或人物内心和思维的一种电视创作技法。”②它活跃了沉闷的“纪实”空间,丰富了表达形式。
(一)两者对多种真实再现手法的巧妙运用
《新丝绸之路》中真实再现手法的运用突破了《丝绸之路》的传统纪实模式,呈现出21世纪初纪录片创作多元共生的特征。
1.扮演。扮演是两个版本最常见的一种再现方式。例如,CCTV版《一个人的龟兹》和NHK版《天山南路之青金石的光辉》通过扮演呈现鸠摩罗什形象,演员更多的是为造型、情节、背景服务。
2.搬演。两个版本的《新丝绸之路》均通过搬演再现了丝路历史人物生活、活动的环境或者事件发生的空间背景。例如,CCTV版《生与死的楼兰》和NHK版《楼兰之四千年的睡梦》通过搬演再现了4000年前小河人的金色麦田、充沛的孔雀河,这都是对这一时期自然环境的重构。搬演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缺失影像的往事的叙述,渲染纪录片的历史背景,更强化了作品的故事性和形象性。
3.“声音”再现。两个版本的再现手法不仅仅局限于画面,还常常运用“声音”再现来模拟人物的主观视野。例如,CCTV版《吐鲁番的记忆》和NHK版《天山南路之青金石的光辉》分别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相结合的方式,来模拟鸠摩罗什的内心和经历。在这里,声音是影视的造型元素,用来营造氛围,通过声画的结合还可实现完整的叙事意义。
4.数字模拟动画。科学技术给纪录片带来了数码特效。例如,两个版本的《新丝绸之路》对千佛洞誓愿图壁画进行了三维动画再现,动画复原工程是对丝路考古成果的演示与剖析,是将古人和今人智慧同时展示。二维和三维动画是一种“模拟再现”,是对“已逝”现象的复制,这种再现方式不同其他,是因为它不需要服装、道具、布景等。
摄制过程中,CCTV和NHK还运用了音响再现、局部镜头的暗示和文献影视资料再现等多种表现方式,呈现的影像表达是多种多样的。
(二)两者大量运用真实再现手法的原因探析
1.纪录片创作理念的不断创新。纪录片的创造形态经历了“虚构—非虚构—再虚构”的历程,这与欧美的纪录片思潮演进有关。20世纪20年代,格里尔逊创立了早期的“格里尔逊”创作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作为表现对象的现实和作为创作方法的创造性处理,但它的解说词压制画面。到20世纪60年代,直接、真理电影等的兴起,开启了纪实风格的创作模式,但它对纪实方式缺乏内在的发掘。20世纪末,西方兴起的“新纪录电影”运动开始否定纪录片的“非虚构”特性,《新丝绸之路》的创作正处于该时期,真实再现作为追求更接近相对真实的手段被广泛接受和运用。
2.历史题材对真实再现手法的需要。《新丝绸之路》属于典型的人文历史题材,需尽可能呈现悠久的历史文化。真实再现的运用能还原历史时空,增加纪录片的可视性。
3.技术发展推动真实再现手法的运用。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数字技术使纪录片得以追求更完美的电视化表达。例如,中日两个版本的《新丝绸之路》使用电脑特效技术和三维模拟,将丝路历史上的现实同想象之间的巨大落差生动地反映在荧幕上,丰富了画面表现力。
三、CCTV版和NHK版《新丝绸之路》真实再现手法运用的差异
(一)两者真实再现手法运用存在的明显差异
1.表达思想差异:CCTV版重视对往昔的回顾,NHK版偏重现实的勾连。CCTV版《新丝绸之路》的主旨是回顾历史。例如,《永远的长安》用近10分钟的三维动画再现大唐都城长安,展示其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突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NHK版《新丝绸之路》将重点放在丝绸之路的新面貌上,寻找古今的契合。例如,《西安之不朽之都》中的遣唐使“井真成”身着唐朝古装行走在现代的西安城,使古今西安相映照。
2.叙事形态差异:CCTV版的情节性再现和NHK版的细节性再现。CCTV版的这种再现侧重于叙述故事,强调情节过程的真实,对背景和人物形象的真实性要求不高。例如,《吐鲁番的记忆中》在重现壁画被勒柯克掠走这一历史事件时,重点重构文物被掠走的具体历史过程,从而达到用视觉催化整个民族情结的效果。NHK通过细节来喻意整体,使用具有代表性的局部再现来展示背后的寓意。例如,同一事件中,NHK通过再现一把锋利的刀割切壁画的特写镜头来呈现整个事件及意义。
3.表现方式差异:CCTV版蒙太奇式的叙事和NHK版长镜头的叙事。蒙太奇的叙事中,创作者往往是参与者的姿势,完成的关键是依靠剪辑,影视艺术的感染力强。例如,CCTV版中搬演鸠摩罗什优越的出生环境和其后艰苦的精神追求道路时,采用了表现式蒙太奇叙事手法,将主人公对精神世界孜孜不倦的探寻用不同的内容进行对照和视觉冲击。而NHK版在主人公的生平介绍和内心独白上,多通过长镜头连续性的时空转换用呈现主角的视角,并通过变化拍摄的角度和调整景别的距离,阐释其坎坷人生,这种长镜头使人物形象不受扮演人的影响。
(二)两者真实再现手法运用差异的原因分析
1.创作观念上的差异
CCTV的创作观念承载着民族深重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CCTV版导演韦大军说:“因为丝绸之路更多的故事发生在过去而不是当下……我们必须尽力地向它原来的真实面貌逼近。”③“在失去和获得之间存在一个复杂的矛盾关系,这个心理承受过程吸引我们去探索究竟。”可见CCTV将视野集中于丝路的历史,强调探索鲜为人知的历史遗迹及背后的历史文化空间。CCTV的创作观念一方面源于中国人对古代历史文化素材的偏爱,“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的思想已经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同时也受“以史明智”的传统思想影响。另一方面,这也是社会制度的敏感性使然。
NHK的创作视野是丝路当下沿途百姓的生活现状和人文特色,更多强调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以“普通人”为核心,从社会现状与人的生存中寻找价值。日本独特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他们对意志坚定的普通人的关注和着重刻画。日本人的意识中,历史多是一种与现在没有联系的、不确实的存在,他们更加信奉真正的艺术作品需要涉及现实生活的现状和人类生存经验。NHK的创作观念符合日本人的传统心理和社会现实的需要。
2.两者在创作思维上的差异
CCTV版是整体式的思维模式。华夏文化的核心是儒墨思想,该思想以直觉思维为主导,强调从整体上进行把握。④CCTV版把故事完整性看得比细节性重要,思想观更加倾向感性表达。例如,CCTV版对勒柯克掠走伯孜克里克壁画场景进行再现时,从勒柯克来疆目的到运走大量壁画真品进行板块的完整叙事,观众能从整体上把握事件的前因后果。观众直接通过再现“事件”达成“意义”上的被理解、被认知。
NHK则是碎片化的创作思维。日本文化更加偏向于传统哲学思维,这种思维依赖抽象理性的表述,强调细节,跳跃性强。NHK版中的再现画面常常是局部镜头的暗示,叙事结构和情节呈碎片化,善于运用片断式的现在截取和断点式的历史再现,将两者缀合镶嵌式呈现,整个叙事结构是断片式,断片里面的内容也是碎片化。虽然细节的解读有助于观众深度认知,但容易忽略整个主题。这种思维直接影响纪录片创作内容的表达不局限于某一时间点,而是古今现实相连。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交流过程中,中日一直共享着一些文化和价值观,但是也客观存在着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和历史遗留问题等,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中日纪录片创作存在异同是不可避免的。
四、结论
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我国纪录片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文化的创新及国家形象建构等重任。国产纪录片需增强国际竞争力,在内容上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播,在形式上更多地运用技术手段。真实再现手法的运用为纪录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增添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对《新丝绸之路》两个版本中真实再现手法进行探讨,为今后我国纪录片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新参考。
注释:
①张雅欣,徐琳.《新丝绸之路》再出发[J].中国电视,2006(06):48.
②胡智锋,江逐浪.“真相”与“造像”——电视真实再现探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
③韦大军.从对岁月的审度中汲取精华——《新丝绸之路》导演手记[J].电视研究,2006(06):54.
④张雅欣.中外纪录片比较[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07.
(作者系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一路一带’战略视阈下我国南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影像传播研究”(CSW1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