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蝶变与灵魂的交融
——评电影《七月与安生》
2017-04-12李璐
□李璐
孤独的蝶变与灵魂的交融
——评电影《七月与安生》
□李璐
由曾国祥执导、陈可辛监制的影片《七月与安生》于暑假悄然上映。这部影片讲述了一对亲密无间的姐妹花历经坎坷时引发出的爱恨纠葛,她们各方面皆截然不同却在各自的成长中向对方趋近,直至完成灵魂的交融。巧妙的结构设置、独具特色的人物性格交互、引人入胜的悬念安排等要素的融合,共同促使该影片从众多青春电影中脱颖而出。
结构;悬念;性格交互
一、精妙的结构设置
如何讲故事是体现导演思想的重要元素,那么如何设置故事的结构就成为讲故事中尤为关键的一环。影片中的结构设置体现为两方面,即时空结构的交错以及多条情节线索的交叉。首先,时空结构交错是指以不同的时空内容来推进情节的发展,最明显的特征是频繁的跳切,不同时空的交叉打破了现实事件的发展顺序,更多的是人物的内心发展脉络为事件推进的逻辑顺序。《七月与安生》中,现实与过去穿插在一起,长达十几年的故事集中在不足两个小时的影片中完成,有意营造出回忆与现实的结合、梦幻与真实的对比等。现实时空中事件的发展脉络是七月已经去世、安生抚养着七月的孩子并写小说将曾经的过往记录下来,而过去的时空是从七月与安生的初识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矛盾、决裂、回归、转变等。影片大篇幅地回忆往昔,现实事件被小范围地穿插在回忆之中,这种首尾处于现在时空而中间多为过去时空的叙事结构,凸现出人物内心由浅入深的情感宣泄,即回忆随着现实情感的递进而逐渐加深。
影片中大致有三条叙事线,首先是名为《七月与安生》的小说,它是推动故事整体走向的重要衔接点。从第一章“初识安生”到最终篇“二十七岁,在路上”,小说一共有八个章节,这分别代表了人物不同时期的经历。影片随着小说的展开而进行叙述,看似是讲述小说中的情节,实际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将三个人的过往逐一展现,每一章的排列正是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此处小说的章节成为整部影片发展的重要情节线索。第二条叙事线是七月与安生各自的成长经历。不难发现,如果将人物的关系拆分开,影片其实给七月与安生都安排了一条单独的叙事线:安生赴他乡漂泊多年,经受着生活的窘迫和情感的失败,在厌倦流浪后开始追寻平静生活,走进大学学习并成为小说家;七月顺利完成学业并如愿进入银行上班,与相恋多年的家明订婚,结婚当天家明的缺席促使她放弃平稳的生活并开始旅行生涯。这些一个个完全不同的小片段分别组成了属于她们的个人成长轨迹,互不干涉、稳步推进。第三条叙事线是两个女孩的关系变化,由开始不言而喻的默契到因境遇不同而略显疏离,再到因同一个人而发生争执、决裂,直至时过境迁后重修旧好。《七月与安生》两位女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线是影片重要的情节线索,因为它是推动情感跌宕起伏的重要力量。时空交错式的结构正是由于多条叙事线才可以在时空中来回转换,其中的每条叙事线均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它们又可以相互交叉,这是因为它们的发展具有因果的关联,可以共同推进影片的发展并最终融合为一个整体。
二、人物性格的对立与杂糅
叙事艺术作品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人物的成功塑造而得以体现的,人物性格塑造的关键是把握人物的性格发展逻辑,借助行为和语言凸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且借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人物放置在冲突矛盾中去反映他们的性格,借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独特性格。七月与安生无论是成长境遇还是性格发展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对立性,追其原因,大抵是由于环境的差异造就了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动,在童年中家庭关系是否和睦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两个女孩生活在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中,七月的父母相处得非常融洽,营造出健康温馨的家庭氛围,造就了她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性格;而安生生活在父爱的缺失和母亲的冷漠之中,她的性格变得叛逆和张扬。两人初识时各自的性格就已鲜明地展现出来:军训中,七月是扎着马尾辫、齐刘海儿的恬静小姑娘,而安生是拒绝将长发扎起、偷偷带着小动物的调皮鬼。无论是外形还是行为,两个人物鲜明的对立即刻展现出来。
但如果深入挖掘七月与安生各自的性格可以发现,她们的内在性格和外在的表现存在不同之处,安生看似外向,实则有颗敏感的心,她大大咧咧地跑到家明的学校说有女生喜欢他,却从不敢承认自己是喜欢他的。正是因为这种敏感使得她在追寻情感的路上变得唯唯诺诺,也因为她太想维护自己与七月之间难得的友情而放弃爱情,她对情感有着发自内心的担忧,她不敢做出过多的举动因为害怕失去。反观七月,她有表面的乖巧听话和对安生无限的包容,但在她的内心深处一切却都是分明的,什么是她的,什么是安生的,她算得比谁都清楚。除去已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更为内在的处世态度差异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多样,同时也激化了人物内心的纠葛与矛盾。
后来的安生活成了七月,七月变成了安生,实际上这是人性对立面的互换和融合,她们分别代表了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内呈现出的性格特征和生活方式:一方面既享受安逸又不满足于现有的安稳状态;另一方面追求漂泊的自由又厌倦流离失所。这两种特质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明显的分离,这时表现出的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叛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的深入,单方面的兴致逐渐丧失,这时与它相对的另一方开始逐渐浮现,两人开始各自寻找与以往不同的体验,这种情感的交替使得漂泊和安稳这两种特征出现交互和融合。
导演精心设置安生和七月作为两种性格特征的典型代表,试图将这两类看似对立的性格进行杂糅。七月与安生的性格变化可以被看作是人生必然的发展趋向,人初期会具有明显的单一性格,而在经历一些事件之后性格开始发生变换,直至最后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即要么彻底互换,要么在两个性格之间取得平衡。影片中有一个镜头:安生面对玻璃时,反射出的影子由安生变成了七月,它实则将最极端的一面展现了出来,即两种完全对立的性格发生了完全的交互,以致最终她们融为一个人,因为恰为互补的性格也正是一个人完整性格的组成。
三、悬念的设置
开篇即创设悬念是本片的一大亮点,以两个女孩嬉戏打闹的场景作为开端,然而这一场面的呈现是朦胧的,如梦境般,导演此处已开始设置悬念:这两个女孩是谁?她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导演同时使用文字制造悬念——“很久以后,七月对家明说”:此处引出人物“家明”,这个人的出现对这两个女孩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此时镜头是写字的特写,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落款为“安生”,此时设置悬念:分明是七月说,可为什么落款不是七月?接下来的文字“她和安生之间的友情,是一次被选择的结果”,“被选择”在这里成为最重要的关键词,也成为贯穿始终的重要悬念。短短几句话就已经将三位主人公全部引出,有意引导观众随着影片的推进而寻找答案:他们之间有着怎样复杂的关系?
除去开场的悬念,影片还借助细节来设置悬念,例如安生的小盒子,里面除了放着信之外,还有名片,但这个名片究竟是谁的并没有即刻解答。另外是小女孩的存在,观众理所当然地认为她是安生的孩子,但却没有介绍过她的父亲是谁,观众在探究孩子身世的同时实则是探找安生的经历。影片有意借助细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在悬念中增加悬念,当一个悬念揭晓的同时制造另一个悬念,这种环环相扣的方式使影片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小孩子打电话解答了名片之谜而又引出了家明的疑虑,此时小孩子的身世成为了家明的悬念,同时也成为了观众的悬念,那么家明探寻真相的过程实则是观众找寻真相的心理变化,而安生的阐述虽解答了家明的疑虑,但之后安生的回忆却是完全不同,那么究竟哪一个是真实的答案就需要观众自行判断。
悬念在多数电影中都会被用到,因为它可以带动观众持续观影。除了开篇设置悬念外,《七月与安生》还将悬念分散到整部影片中,在制造一个悬念后慢慢进行解答,然后以继续设置悬念继续揭晓答案的方式,使影片出现多个高潮,循序渐进的流动赋予影片恰当的节奏效果,提升了影片的可观赏性,也促使观众持续观看影片。
四、小结
《七月与安生》用时空交错和多条叙事线交织打破事件的时间顺序,赋予了影片更为强烈的心理冲击,将人物性格进行杂糅和交互,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多样且内涵深刻。影片还通过创设巧妙的悬念推进情节更好地发展,抓住观众继续观赏,这些艺术手法的融合促成了影片可深入挖掘的主题与意蕴,同时使本片得以在众多国产青春片中脱颖而出,令人称赞。
1.李经媛.电影《七月与安生》中意象体系的深刻内涵[J].电影评介,2016(20):17-19.
2.陈文远.《七月与安生》:女性成长的新境界[J].当代电影,2016(11):35-37.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5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