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文化”引领下的社区配套幼儿园教育文化建设
2017-04-12广州市越秀区锦城幼儿园
文/广州市越秀区锦城幼儿园 潘 红
“和合文化”引领下的社区配套幼儿园教育文化建设
文/广州市越秀区锦城幼儿园 潘 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明确提到: “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社区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社区配套幼儿园更是我国幼教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也明确指出: “把小区配套幼儿园一律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然而,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社区配套幼儿园的文化建设明显存在家庭、幼儿园、社区脱钩的问题。中华 “和合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得以产生与发展,“和”意为和谐、和平、祥和;“合”意为结合、融合、合作,“和合”二字的结合,蕴含 “多个独立的要素在冲突和融合过程中逐渐兼容,共存并处”的理念。幼儿园作为幼儿家庭和幼儿生活社区的枢纽,三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尤其是作为小区配套幼儿园,家、园、社区三者的联系非常紧密,交流的机会也非常多,同时也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冲突矛盾,因此,在社区配套幼儿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创造 “家、园、社区”三位融合的教育文化环境就显得尤其重要。
基于对 “和合文化”的理解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我们重新定义了我们幼儿园的 “和合文化”,“和”指和谐、和乐、和睦; “合”指合心、合力、合作。其中 “和合”包括多方面的联系,幼儿园与社区之间、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家庭与社区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儿童之间等等,这多方面下的 “和合”形成一股 “和合”之力,产生 “1+1+1gt;3”的化学作用,有力地推动社区配套幼儿园的教育文化建设。
一、社区加强建设,提供社区配套幼儿园优质的共存环境
社区加强自身建设,既是优化和整合已有的教育资源,还是为配套幼儿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早在建园初期,幼儿园与社区的关系并不密切,甚至遭到排斥与抗拒。社区质疑幼儿园教育,抗拒与幼儿园有任何合作,两者的关系不 “和”,力量不 “合”。在 “和合文化”理念指引下,我们逐步改善两者的关系,从质疑到信任,从抗拒到合作,共同塑造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我们将社区打造独立性与开放性并存的教育生态环境、重视社区教育和文化生活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壮大教育志愿服务团队三个方面作为落脚点,展开社区建设,提供社区配套幼儿园优质的共存环境。
1.打造独立性与开放性并存的教育生态环境
社区通过合理规划,为社区配套幼儿园打造优质的教育生态环境。首先,社区应按照规范标准建设独立的园舍办学空间,选取适宜的地理位置,园舍布局合理。其次,社区应积极规划、搭建开放性的教育资源,配套一定的文娱场所(健身场馆、图书馆等)、绿化带等。最后,配套幼儿园与属地周边的教育资源 (幼儿中心、托管所、学校、教育机构等)形成核心辐射带,扩大幼儿教育的空间,打造开放、接纳、共融的教育生态环境。社区加强教育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进一步改善社区环境,还优化整合了社区的教育资源,为社区配套幼儿园营造优质的发展环境。
2.重视社区教育和文化生活等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是幼儿生存和成长的地方,它的精神面貌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街道、社区应与配套幼儿园紧密联系,为保障园区安全,监管食品安全,结对帮扶困难家庭,残障儿童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其次,社区定期发放宣传材料、利用幼儿园教育资源定期举办 “育儿讲座”、开办 “社区教育公益课堂”等。这些活动能有效地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较好地指导家长掌握育儿方法、帮助家长了解亲子教育的意义。最后,社区与配套幼儿园合作互动,举办 “六一艺术表演展”“社区敬老服务日” “社区手工义卖活动” “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多样化的特色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需求,还为幼儿提供了文明生活的土壤。
3.壮大教育志愿服务团队
社区配套幼儿园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成员,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园的教育。一方面,社区以幼儿园的教师团队作为基础,努力面向社区居民进行教育志愿服务团队的招募,另一方面,社区可以招募家长作为志愿者。对于含有配套幼儿园的社区而言,幼儿家长占社区居民的比例较大。幼儿家长往往以志愿者的身份积极为幼儿园服务,提供活动策划、团队组织、资源补给等服务。这些家长志愿者来自不同的职业岗位 (如警察、医生、教师等),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他们也逐渐成为教育志愿服务团队的中坚力量。社区建立和壮大教育志愿服务团队,不仅深入挖掘社区的教育人才资源,实现社区教育人才资源的储备,还在社区中树立家、园、社区共育的观念,营造和谐、向上的幼儿教育氛围。
二、社区配套幼儿园主动建设,创建 “家、园、社区”交流平台
社区配套幼儿园作为 “家、园、社区”三位共融共育的中心,对促进社区、家庭的交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促进家、园、社区的和谐,形成和乐、和睦的氛围,达到合心、合力、合作的目标,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家、园、社区交流平台。社区配套幼儿园主动落实教育文化建设,争取多途径、多手段创建 “家、园、社区”交流平台,具体可以从选择多样化的交流切合点,丰富家、园、社区交流的路径以及制定简单有效的交流保障制度三个方面来实现。
1.选择多样化的交流切合点
社区配套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建设、课程活动、教学科研等均是家、园、社区交流的切入点。一方面,配套幼儿园可以邀请家长进园。家长利用空闲时间,共同参与课室主题墙的布置,参与美工区的劳作活动;家长根据自身专业背景的优势,可以把专业宣传带进幼儿园课堂,如用电安全、运动安全、卫生习惯养成等;甚至是尝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促进幼儿园教师的成长。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结合课程活动,邀请社区绿化维护人员进行园区生物角的种植方法分享,或者科普社区绿化带的植物。这些延伸性很强的交流内容,为家、园、社区合力开展文化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切入点。
2.丰富家、园、社区交流的路径
社区配套幼儿园借助信息化手段、特色课程、家长委员会、实践活动等途径,为家、园、社区合力开展文化建设提供更多交流的可能。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家、园、社区信息互动不仅可以采用家园合作创办园刊,开设幼儿园网站等,还可以借助移动技术,运营微信公众号,介绍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定时更新幼儿成长动态,推送家、园、社区的活动信息。
3.制定简单有效的交流保障制度
一方面,社区配套幼儿园可以借助节日、特色活动为契机,与家长、社区一起参与计划的讨论与制定。例如在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里,针对节日特色组织传统文化活动,邀请家长、社区共同参与,多提建议,合力策划、布置和组织。另一方面,幼儿园增设与家庭、社区之间的交流记录册,增设意见信箱,方便及时地沟通,构建和谐、和乐、和睦的氛围,家、园、社区合心合力,共同合作为孩子的教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家庭参与建设,促进家、园、社区共融共育
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幼儿园与社区联系的重要纽带。有些家长也许会质疑幼儿园教育的专业、抗拒新教育思想、固化自己的旧传统思维,因此,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文化建设,支持社区文化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家、园、社区的三位融合。
1.借助社区文化活动,创设家、园、社区合作机会
幼儿园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定期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长讲座、育儿经验交流活动等,创设家、园、社区合作机会,提升家长自身教育水平。社区与幼儿园合作互动,举办“育儿知识竞赛” “育儿教育沙龙”等活动,不仅使提高了家长自身育儿能力,更新育儿观念,还能更好地改善幼儿家庭教育,实现家、园、社区合力营造良好文化环境的目标。
2.借助家长委员力量,引领家长、社区信任幼儿园
家长委员是家庭、幼儿园、社区共融共育的桥梁,是幼儿园开展工作最得力助手。着力发挥家长委员主动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点带面引领家长、社区信任幼儿园。如主动做好家长、社区的解释工作,主动按本班家长的特长、专长分工分派任务,主动组织家庭小组活动,主动提供资源为幼儿园和社区服务,协助组织家庭教育网络论坛,协助创建班刊园刊。
3.借助幼儿园的亲子教学活动,拉近家、园、社区距离
通过形式多样的亲子教学活动,如 “亲子制作” “亲子游园”“亲子读报” “亲子表演” “亲子探索”等,不仅有效发挥幼儿园自身环境的教育功能,还能促进家、园、社区共育,增强家长对幼儿成长的参与度。借助 “主题评价表”“幼儿成长档案” “家园园地”等手段,幼儿园与家长、社区保持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幼儿的成长变化和发展动态。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