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德育中的渗透
2017-04-12深圳市宝安区燕山学校何宏武
文/深圳市宝安区燕山学校 何宏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德育中的渗透
文/深圳市宝安区燕山学校 何宏武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中小学德育明确了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也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历史使命。涵盖 “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小学德育课的重要内容,是中小学德育的内容设置和任务要求所必须服从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小学德育的关系
在中小学生中培育和引导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小学德育过程,是中小学德育工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中小学德育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小学德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小学德育具有同源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践背景;中小学德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范畴,是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途径,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品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小学德育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有这同源的理论基础和价值取向。
中小学德育课程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包含了价值理性认知、价值情感认同、价值信仰形成和价值行为实践的系统教育工程。中小学德育的对象是广大中小学生,德育主导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受教的范围广。以德育作为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另外,中小学德育在内容上重视人生观教育,人生观也是一种价值观,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样,在于引导学生形成和树立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观。从这一点看,中小学德育具有成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天然优势。
二、在中小学德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充分发挥评价导向性作用,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在中小学德育教学评价中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完善德育评价机制,发挥德育的导向作用,改变中小学教育重智轻德的现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学业质量标准,融入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统一。根据学校文化的渗透性和感染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建设校园文化。在物质文化方面,在校园内显眼位置巧妙布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牌匾、宣传栏,宣传典型人物事迹;在精神文化方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校风、学风、教风,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以及开学典礼、国旗下讲话、入队、入团、主题班队会等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在制度文化方面,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的学校顶层设计,制定学校发展的科学规划,建立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规章制度。
利用自媒体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学校可以运用互联网、手机、微信、博客,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网站或手机教育平台,让师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通过校园网、年级博客、班级QQ群,设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家谈”等网络互动栏目,积极主动地加强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最大限度地唱响 “正气歌”。同时,定期宣传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活动、典型人物和事迹,打造教育的正能量,营造家校共育的氛围。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应立足现实,因时、因地制宜,使抽象的教育内容回归日常生活。学校应充分挖掘本地德育资源,例如,组织学生与当地道德模范、先进典型进行交流,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教育基地、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义工活动,为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和良好的社会实践平台。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和社会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培育积极的心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实习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