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的采写

2017-04-12陈杰

视听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专题片三农发展

□陈杰

浅析“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的采写

□陈杰

近年来,我国“三农”发展较为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多方面因素使然,“三农”问题依然存在,如农村环境缺乏有效改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发展缺乏后劲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部分记者倾向于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惯于报道负面的“三农”信息,这种瞬时性的电视专题片采写方式,一方面不利于“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另一方面也使电视媒体功能大打折扣。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采写的必要性,然后分析当前我国“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采写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采写的具体策略。

“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采写

随着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持续高度关注,尤其是扶贫工作的开展,我国的农村、农民与农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作为电视媒体的一种重要形式,以折射与探究农民生活、农村改革与农业发展为主的电视专题片,为广大电视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涉农信息。尤其是以“三农”人物为主的电视专题片采写,更是为人民群众及时了解“三农”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平台与渠道,有助于人们分析与总结“三农”问题,进而推动各种问题的有效解决,实现“三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采写的必要性

新世纪以来,各种新兴媒体应运而生,但电视依然是主流媒体之一,在媒体行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采写作为电视专题片的关键环节,已发展成为电视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新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采写能够最大程度借助于电视媒体的优势,不同程度地实现与“三农”人物的面对面交流与沟通。其中,强烈的听觉、视觉冲击,可以让电视观众切身体会到“三农”人物生活或工作经历的真实感,尤其是优秀的、高水平的“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采写,更能为电视观众带来心灵的冲击以及思想上的交锋,也更能让电视观众深切感受“三农”人物的奋斗历程或感人事迹。“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采写展示出了新时代电子科技的发展潮流,有效突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推动了“三农”信息的及时、快速以及广范围传播。“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的采写形式多样,且在电视专题片中发挥着结构性的功能,并构成了独特的电视节目。

二、影响“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采写的因素

(一)角色的定位

在“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采写的过程中,“朋友”是最为精准的角色定位。然而,由于记者面对的“三农”人物在年龄、性别、经历、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如何确定“朋友”这一角色,对电视专题片采写的影响较为深远,一旦角色定位不够精准,则会让采写对象产生谄媚或高傲的误解,从而不利于“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真实、自然、客观地进行采写。所以,“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采写必须对采写对象予以精准的角色定位。河南固始县电视台的《农民之友》创办十多年来,栏目记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但访遍当地“三农”精英,还与被采访对象结交为朋友,该栏目也成为当家节目。

(二)情感的掌控

在“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采写过程中,经常出现记者对所采访的“三农”人物的情感掌控不精准的现象,从而导致诸多精彩环节无法完美地呈现出来。对“三农”人物情感的掌控,需要对采访目标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但通常由于与被采访对象之间的接触时间较少,很难全面获取“三农”人物的价值观、个性以及爱好等内容。由此可见,科学掌控所采访的“三农”人物的情感变化,对促进电视专题片的采写十分重要。

(三)人文的关怀

“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记者的人文素养,直接决定着专题片采写是否切合生活实际,是否引起广大群众的心灵共鸣,以及能否产生广范围的影响。从本质上讲,人文方面的关怀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素养,只有树立人文关怀的思想观念,才能采写出充满人文关怀特色的电视专题片。特别是在“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的采写过程中,人物作为主要的采写因素,做到生活化、具体化的人性表现,是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三、“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的采写策略

(一)突出“三农”人物的创新思想

创新是任何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因而,突出“三农”创新是人物电视专题片采写的重要原则之一。譬如,2007年CCTV评选出的十大“三农”人物之一傅光明,作为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被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建设者以及为福建省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三农”人物,也是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十大“领头羊”之一。30年间,傅光明自始至终秉承科学发展观,持续推进企业的内部革新,大力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着力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进步,成功塑造了比较典型的“圣农发展模式”,成功开辟出了安全、优质、可持续、高效、生态的现代化肉鸡生产之路。圣农发展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对食品安全与供应、“三农”产业与县域社会经济问题、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化畜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等方面累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另外,长期以来傅光明给广大职工提供了良好的福利待遇与工作环境,更是为当地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并为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农产品市场提供了可靠、安全的产品,还有其构建的良好合作关系,对公益性事业与环境的关注,都彰显出了其作为一名企业家的高尚追求与正确价值观。采写中,记者全方位多角度剖析人物的创新思想、心路历程,深入报道企业发展模式及取得的成绩,意义深刻,形象丰满,可谓人物采写的典范之作。

(二)强化“三农”人物的引领作用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引领农业生产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功能,而“三农”科技人物的报道,在采写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方式方法。比如,被评为河南首届十大“三农”人物——科技“领头羊”李友军,其作为河南科技大学的副校长,不仅投身于耕作学与栽培学的教学与科研,而且一直致力于高产优质小麦栽培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大力推动了河南省小麦的高质与高产,为以农业为主的河南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作为一名高校工作人员,不但将农业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大学生,而且还将农业科技思想根植于大学生的心中。在这一思想的引导下,李友军积极引导大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以及技术素养,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养成用科技引领农业发展的科学理念。所以,在“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的采写过程中,必须强调科技方面“三农”人物的引领作用,通过人物的采写,帮助广大电视观众树立以科技提升“三农”生产力的思想与意识,切实发挥“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采写的价值与意义。

(三)提升“三农”人物的社会影响力

“三农”人物往往都是涉农精英,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因此,记者不但要挖掘他们的创业历程、经营理念、发展成就,还要报道他们对于社会的各种贡献,发挥电视媒体的特有功能,树立“三农”人物的良好形象,以起到弘扬时代精神的作用。中央电视台“三农”人物评选活动,就是很好的例子。采写过程中,应做到有的放矢,坚持实事求是,特别要展示他们的社会贡献,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唯有如此,人物才会更加真实,其社会影响力才会进一步增强。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积极推动“三农”发展的战略号召,制定了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规划与部署,并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助力农民增产与增收。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作为新时代的发现者与记录者,电视媒体记者只有进一步发现、报道典型“三农”人物的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鲜明事迹,大力传播正能量,为我国“三农”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三农”人物电视专题片的价值。

1.赵瑾一.让时代的脚步声响彻田野上空——关于农村题材电视剧的断想[J].当代电视,2006(09):22-23.

2.田永昌.探求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的完美结合——谈电视连续剧《插树岭》[J].当代电视,2006(08):22-23.

3.马菂.农村生活——农业大国主旋律的根音——关于农村现实题材主旋律电视剧的创作思考 [J].中国电视,2004(07):71-74.

4.梁光弟.福贵的夕阳连接着新农村的曙光——评电视剧《福贵》[J].当代电视,2006(05):9-11.

5.李建平,周波.追求艺术卓越奏鸣时代强音——电视连续剧《插树岭》创作特色简析[J].当代电视,2006(09):12-13.

(作者单位:河南省固始电视台)

猜你喜欢

专题片三农发展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