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解说词与同期声的无缝衔接技巧
——以防城港电视台为例
2017-04-12官世梅
□ 官世梅
电视新闻解说词与同期声的无缝衔接技巧
——以防城港电视台为例
□ 官世梅
电视新闻解说词与同期声是电视新闻的两种重要的语言形态。同期声与解说词的衔接效果,对提高新闻节目质量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从“文稿”的统一性出发,深入地分析了解说词与同期声的关系,提出了电视新闻工作必须掌握好解说词与同期声的无缝衔接技巧。
解说词;同期声;文稿;无缝衔接;蒙太奇
同期声是电视新闻采访的一种特殊手段,这种由当事人(或见证人、组织者等)出镜讲述(或介绍)的“既见其人,又闻其声”的表现手法,对提高新闻节目的真实性、权威性和生动性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期声与解说词(画外音)配合得好,可以有效地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质量。反之,则达不到传播的效果。因此,解说词与同期声衔接的自然、顺畅和符合逻辑性,是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
一、常见问题分析
(一)采访对象的理论性归纳与记者的叙述过程产生的缝隙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对于难以用画面来表现的事物现象,往往采用同期声来完成,即通过采访对象的同期声介绍来表述。这种情况在政治类、经济建设类题材的采访中比较常见,采访对象往往是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他们面对记者的采访,大多对事物的发展情况从理论上进行高度的归纳。而记者在同期声前后对事物的表述,则往往采用的是记实手法。记实介绍与理论归纳如果找不到有机的结合点,衔接之处就会显得生硬,甚至脱节,因而产生缝隙。
(例)《去年我市工业经济稳健运行》(防城港电视台(下同)《防城港新闻》2017年2月21日)
(解说词)2016年我市出台了46条降低成本的措施,特别是在用电直购方面给予企业很大的支持,预计全年全市实体经济企业降低成本10亿元左右。
(同期声市工信委副主任黄如光)我们积极帮助企业向上级争取扶持基金,特别是在技术改造方面,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一些具体的财政资金来扶持我们的工业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企业效益。
解说词讲的是降低生产成本,而接下来的同期声讲的是争取资金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当然,升级改造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也包括降低生产成本。但解说词与同期声的衔接显得很生硬,最好的衔接办法应当是:同期声顺着全市企业“降低成本10亿元”这个点来做文章,介绍一些具体的做法,使衔接之处自然顺畅。
出现类似问题的原因,一是采访对象不知道记者需要什么,他只能从政府部门帮助工业企业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等方面来介绍。二是记者在采访时既没有跟被采访的领导沟通好,在写稿时也没有根据同期声来进行处理,造成你说你的,我写我的。
(二)采访对象的心理感受与记者描写的差异所产生的缝隙
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民生题材,或者其他涉及个人问题以及带有感情色彩的新闻题材中。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对于采访对象的个人收入、个人感情经历、个人诉求等等,往往需要同期声来回答。但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由于生活环境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可能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同,如果找不到共同点,就可能出现同期声之前的铺垫,与采访对象的表述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红沙湾群众忙建蚝排》(《防城港新闻》2014年8月16日)
(解说词)在这次台风中,邓强网箱养殖的鲈鱼、红鱼、石斑鱼等全部被冲进大海里去了,损失相当大。但他不等不靠,自筹资金重新修建网箱投放鱼苗,奋力恢复生产。
(同期声红沙湾海上党支部书记邓强)我现在投放的鱼苗不多,就是几千头这样吧,也就只能保持今年有一点鱼卖了,看看有没有一点希望吧。
这个新闻讲的是港口区红沙湾海上养殖基地遭受强台风“威马逊”正面袭击之后,群众恢复生产的情况。这段解说词介绍邓强“奋力恢复生产”,而从邓强的同期声中可以看出,邓强恢复生产的力度并不大。其实邓强当时的心情并不好,没有从悲伤中恢复过来。而且当年的台风期并未结束,所以不敢“奋力”。这就造成解说词与同期声存在明显的缝隙。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记者过于乐观,只看到群众恢复生产的一些表面的现象,而没有考虑群众当时的心理感受。
(三)采访对象的具体描述与记者介绍事物的差异产生的缝隙
这种情况出现在基层采访的各种题材中。广大群众虽然都生活在基层,但性格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往往产生很大的差异。哪怕是同样的问题,面对记者的提问,回答可能各种各样,有坦然地如实回答的,有因怕露富而避谈收入的,有为了炫富而夸大数字的,等等。记者采访时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些方面,不善于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设计话题,很容易出现记者的介绍与同期声的描述不一致。
(例)《八角林中鸡鸣声》(《防城港新闻》2015年8月7日)
(解说词)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各种土鸡在八角林中觅食,悠然自得。据廖富彬介绍,八角既是香料又是一种天然药材,所以他养殖的鸡没生过病。
(同期声防城区大录镇山中村养殖户廖富彬)我养这个土鸡啊,它在八角林下吃那个杂草啊、地下的蚯蚓啊、昆虫啊,还有那个白蚁,以前八角树很多白蚁,现在给鸡吃了,没有白蚁了,然后八角那个果掉下来,它会吃那个八角果里面那个籽,还有那个叶子。
解说词与同期声介绍的都是在八角林下养鸡的好处,但解说词讲的是在八角林下养“鸡”因为环境好,所以不生病。而同期声讲的是“鸡”在红树林下有充足的食料,并对八角林起到保护作用,二者讲不到一块。而且解说词认为廖富彬在八角林下养鸡不生病,是因为八角是一种天然药材,这一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究其原因,是记者在撰写解说词的时候,没有把同期声的描述进行综合考虑而有意识地进行对接。其实“八角是一种天然药材,所以我养的鸡从不生病”这句话,是廖富彬对记者说的,记者就顺手把这句话与同期声连接起来,这是欠考虑的。
二、无缝衔接技巧
人们把电视新闻的“解说词”叫“文稿”,认为二者其实是一回事。本文认为,“解说词”只是“画外音”部分,而“文稿”应包括画外音和同期声两个部分,在采访中理解这一点很重要,只有把“同期声”当作“文稿”的一个组成部分,才能有意识地处理好解说词与同期声的关系,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一)做好采访前的策划,围绕主题设计同期声采访提纲,采访同期声时要做好把控和提示
对于主题新闻的采访,记者在采访前应当了解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有关情况,确立报道的主题思想,设计同期声的提问提纲,并按照“文稿”的统一性,理清同期声与前后的解说词的逻辑关系,做到了然于心。在同期声采访时,如果采访对象讲述的内容与记者原来的策划有出入,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采访对象所讲的内容可能比记者的原设想更好;二是采访对象所讲的内容偏离了主题。如果是前者,记者要根据这一内容补充了解情况,以便于在同期声出现之前有针对性地介绍,达到有机统一。如果是后者,则在现场进行提示,要求采访对象按记者的意图来讲述,直至记者满意为止。
(例)《防城港结束“有港无市”的历史》(《防城港新闻》2017年2月9日)
(解说词)1996年,中心区南北大道(即现在的金花茶大道),和东西大道(即现在的江山大道)基本建成,由此拉开了行政中心区的全面建设。
(同期声市住建委副总规划师魏巍)行政中心区地处港口区和防城区的中间位置,中心区的建设规划,往南向港口区延伸,往北向防城区延伸。而港口区和防城区的建设规划,也分别向中心区延伸,把三个点连接起来。
这是记者提前策划好的采访,录制同期声之前,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了沟通,采访对象了解记者的意图后,按照记者的报道思路进行归纳,所以解说词与同期声的衔接显得相当顺畅。当解说词说到“行政中心区”这个词时,同期声应声讲到“行政中心区地处港口区与……”。这种“说曹操,曹操到”的衔接技巧,类似于电影蒙太奇中的“叫板蒙太奇”,是电视新闻解说词与同期声无缝衔接的一种重要手法。
(二)采访前的策划,到实地采访往往有出入或者有变化,记者要及时调整思路,重新确立主题,重新设计同期声采访内容
大多数的新闻题材,记者在采访之前往往只知其大概,其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在策划过程中,大多靠既往的经验进行设计,包括对同期声的设计,也是根据模糊的概念设计采访相关的人和事。到实地采访时,有相当一部分题材与原来的设想有出入。这种情况或因原来了解的事实有偏差,或因事物发生了变化,或因记者对该题材有了新的认识等等,需要记者及时地改变采访思路,重新确立主题。由此而涉及的同期声采访,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例)《海鸭蛋,我们吃的是“海”还是“蛋”》(《防城港新闻》2013年11月24日)
(解说词)养殖户还告诉我们,食量惊人的鸭子甚至会凫水到几公里外常人去不到的红树林深处觅食。海鸭们扫荡式的来回穿梭,大规模的围剿捕食,一整天下来红树林下的底栖生物在劫难逃。
(同期声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秘书长、生物学家赵连石)我们看到大概一只海鸭一小时可以吃掉几十只螃蟹,那么大量的螃蟹消失以后,会导致红树林整个生态系统叫协同退化。
(同期声港口区农业局农业经济师许建林)一些红树林退化或者枯死的原因,是一种叫团水虱的危害,而团水虱的天敌就是螃蟹。
海鸭蛋,是沿海群众在红树林中养殖蛋鸭产下的鸭蛋,因蛋黄鲜红、味道鲜美而倍受人们的青睐,北部湾地区所产的海鸭蛋远销区内外。记者原先想表达的主题,是反映沿海群众养殖海鸭蛋致富,但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一些地方养殖蛋鸭过多,对红树林造成危害,不少本应翠绿的红树发黄甚至枯死了。记者改变了报道的主题,并采访了正在防城港红树林中考察的专家。为了配合这段同期声,记者几次进入红树林中拍摄蛋鸭觅食的镜头,并用解说词进行具体的描写,之后再到港口区农业局采访,使解说词与两段同期声之间的衔接,做到层层递进,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这种衔接技巧,类似于电影蒙太奇中的“递进蒙太奇”。
(三)在文稿写作时,围绕主题把“解说词”与“同期声”进行综合考虑,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以达到无缝衔接效果
如前所述,电视新闻的文稿,包括解说词与同期声两个部分,记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解说词与同期声的相互搭配,既要避免二者之间的无由硬接,又要避免同期声对解说词的重复,以达到既完整又完美的无缝衔接。
(例)《管网生态养殖让红树林的开发与保护相得益彰》(《防城港新闻》2011年10月9日)
(解说词)经过专家现场验收,在不损害红树林的情况下,管网生态养殖一公顷可产出600多公斤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产品。而且因红树林良好的生态环境,比传统养殖的海产品味道更加鲜美,价值也更高。
(同期声养殖基地管理人员钟云旭)我们红树林养殖中华乌塘鳢比市场上的价格高出一倍,1公斤大概在300元左右,我们当地老百姓传统养殖的,就是120元1公斤都达不到。我们这个生态养殖和传统养殖不同,好多老百姓都对我们这个项目很感兴趣,都来问过技术问题。
在红树林中的淤泥下埋设管道并形成管网,在不损害红树林的情况下养殖名贵海产品——中华乌塘鳢,这是一项得到国家扶持的生态养殖科研项目。出乎记者的意料,在红树林中养殖的中华乌塘鳢,市场价格比群众的传统养殖高出一倍以上。记者根据这段同期声深入采访,原来群众在临海挖塘放养的传统养殖,其天然食料远远比不上红树林中丰富和多样性。记者在文稿写作时,结合专家现场验收的实际数据,通过“红树林良好的生态环境,比传统养殖的海产品味道更加鲜美,价值也更高”的介绍,接着同期声“我们红树林养殖中华乌塘鳢比市场上的价格高出一倍……”这种按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衔接的技巧,类似于电影蒙太奇中的“连续蒙太奇”。
(作者单位:防城港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