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衡水民俗故事传播研究

2017-04-12李浩

视听 2017年11期
关键词:衡水民俗文化民俗

□李浩

基于“互联网+”的衡水民俗故事传播研究

□李浩

衡水有着丰富的民俗民间故事,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现代传播意义。当今的互联网迅速发展时期,对衡水民间故事传播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论文对衡水民俗故事传播形式内容进行梳理,分析传播过程中的不足,进一步指出网络传播趋势下衡水民俗故事的传播策略。

衡水;民俗故事;网络传播

一、衡水民俗故事传播现状分析

(一)民俗故事含义

从字面上理解,“民俗故事”应该是关于民众习惯和民间风俗的故事。这些故事与几千年来的人文历史发展、民风民俗、山川风光有关。这些故事通过世代相传和不同时代的再加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地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指出:“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讲好“民俗故事”对于塑造地区形象、提升地区文化影响力是有力的帮助。

衡水拥有比较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截至2016年,衡水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5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39个。据统计,衡水全市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万多个,其中民间文学类7000余项,传统音乐类1000余项,传统舞蹈100余项,传统戏剧类100余项。其中民俗故事数量更是内容丰富。民俗故事记录着自然、文学、生活等各方面的成就。除去其中蕴含的文学价值外,还可以从中观照地域的道德伦理、历史发展、民俗风情,也展示了衡水人民重信尚义、慷慨忠勇的人文精神底蕴,如董子“三年不窥园”的专心精神等。从衡水民俗故事中可以发掘出本土文化并分析其精神理念上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尺度,能够优化衡水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能够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激起人们建设家乡的热情。

(二)衡水民俗故事传播存在的瓶颈

相较于传统的民俗传播方式,“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互联网具有点对点、点对面、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同时,每一个信息的接受者同样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结合目前民俗故事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在互联网时代,衡水民俗故事文化传播存在着瓶颈,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传播手段比较单一,对“互联网+”认识不足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大部分受众通过移动设备接受信息。人们利用微博、微信、QQ等平台进行碎片化阅读也成为趋势。通过对衡水相关旅游政务网、信息网等10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传播主体传播衡水民俗文化更新速度比较及时,不过大都是关于时事新闻、旅游信息、活动安排的文字性描述。文字传播占绝大比重,其次是图片传播,视频、音频动画传播非常少,内容比较单一,信息含量少,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传播的互动形式。

2.以自上而下传播为主,传播风格偏宏观

对于衡水民俗故事的传播影响力较大的大部分是自上而下,层层传递的方式。一般是衡水政府网、新华网河北频道等权威网络媒体发布后,其他相关网站转载。对当前相关媒体对衡水湖湿地村居民俗民风新闻报道的搜集整理可以看出,相关报道以消息类为主。《衡水日报》、《衡水晚报》、衡水电视台等对于民俗民风的报道偏重于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如衡水湖国际马拉松比赛、衡水湖民俗文化节等。对于生产、生活、礼仪、历史等民俗的新闻报道数量不多,版面较少。另外,大部分民间故事的传播还要依靠新闻记者、专业媒体从业人员,这就造成了虽然传播平台是网络媒体,不过网站的传播仍偏重于概念、宏观,对于受众个体的微观、细节观照不够。

3.缺乏整体经营意识,品牌观念弱

民俗故事传播一方面要使民俗文化被受众熟知,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四要素的融合发展。根据所选样本分析,目前民俗故事介绍只是作为相关网站的零散内容,没有专门板块分类。如衡水湖国际马拉松作为影响力较大的赛事,其官方网站“衡水风采”中只有一篇关于衡水湖的介绍。显然,这对于民俗文化产业的对外传播是不够的。

二、传播策略

(一)以互联网为基础,丰富衡水民俗故事传播形式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避免模式化的传播内容和形式,改变宣传风格,官方网站要重视民俗故事,挖掘其现代传播意义,选择代表衡水人文特点的民俗故事;并且要注重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选择受众易于接受的传播形式;要运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将民俗故事静态产品及动态产品相结合,使单一感官体验变为融情感、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综合共鸣,提升民俗文化传播效果;同时还应建立民俗故事相关网站、微博、公众账号等,提升民俗文化覆盖面。

据调查显示,互联网中吸引受众的传播方式主要有视频、图片、小游戏等。对衡水民俗故事如《侯店毛笔的传说》《刻苦攻读头悬梁冀州孙敬传佳话》等可以利用音频、图画、动画等方式多样化结合提升其影响力。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同时,新媒体提升了衡水传统民俗故事传播的准确性和交互性。制作精良的投放内容可以激起目标对象的共鸣,让民俗传播不只是流于表面,而是切实地影响到每一个人。

(二)整合资源,打造衡水民俗故事文化品牌

衡水湖已经成为衡水的一张城市名片。在自然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围绕衡水及衡水湖的民俗文化没有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品牌观念弱,缺少整体品牌概念,不能很好地深入人心。要增强衡水民俗民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区域受众群体的凝聚力,需要使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社会寻找到最佳结合点。

此外,还要重视民俗技艺的现代挖掘与保护,采写传世良俗、古村新风、新村古韵、巧技奇艺,特别是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打花膀》《疯秧歌》《河沿架鼓》以及地毯传统编织技艺、法帖雕版拓印技艺、木活字印刷、打锡壶等乡土文艺和传统技艺,依托现有的重大活动,进行网络多形式传播,如河北省园艺博览会、衡水湖国际马拉松等。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线上线下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形式传播,如衡水民俗文化节。同时,关注民俗故事衍生品的开发也十分必要。

(三)注重受众体验,综合利用互联网提升民俗文化经营水平

互联网时代,受众地位提升,要以受众为中心,重视受众体验,如综合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与受众进行信息互动交流;还需要增强经营意识,通过网络从实体区域转向更大的空间。可以使衡水民俗故事与文化链接,进而带动旅游等其他产业发展,进行多元化开发。同时,需要注意增强衡水民俗民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区域受众群体的凝聚力,使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社会寻找到最佳结合点;增强新闻舆论的引导力,使优秀传统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积极推动“美丽乡村”文化建设,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同时可以让民俗故事推广与旅游开放相结合,整合衡水湖周边地区民俗与旅游资源,推动民俗文化开发与观光农业、体育健身、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拓展衡水内画文化旅游、武强年画旅游、周窝音乐小镇、衡水老白干工业旅游、健步养生旅游等文化旅游新业态,围绕这些旅游资源重点推出“衡水民俗之旅”等精品线路。

总之,在社会化媒体的当下,要利用好自媒体、新媒体等手段,提升网络传播意识,丰富民俗故事的传播符号和传播形式。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OL].新华网,2016-05-1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 -05/18/c_1118891128.htm

2.李炳毅,李玲.中国传统文化:现状和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03).

本论文为衡水市2017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基于‘互联网+’衡水民俗故事传播研究”(2017119)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

猜你喜欢

衡水民俗文化民俗
冬季民俗节
衡水鸿昊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适宜衡水的梨品种筛选试验
民俗中的“牛”
衡水专场(二)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