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群体心理的影响
——以知乎精英转变为例
2017-04-12陈怡静
□ 陈怡静
网络环境下群体心理的影响
——以知乎精英转变为例
□ 陈怡静
互联网3.0时代下,那些从互联网2.0发展而来的社会化媒体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对“知乎”网络社区的内容生产及“知乎精英”一词语义转变的探讨,结合当前网络环境,对网络集群行为及群体心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有助于受众更好地理解网络意见领袖,从而更有效地参与网络社群。
知乎;知乎精英;意见领袖 ;群体心理
网络社区是存在于互联网中的虚拟群体的集合,是网民基于自己的爱好兴趣或某项特征在与其他人交流过程中形成的群体圈。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中国移动社交App的月度独立设备达到5.6亿,移动社交应用用户规模超5.5亿,2016年移动社交出现较大增长。随着网络社区的发展,“知乎”逐渐成为我国高质量问答社区的领跑者,网友称知乎社区上高质量回答的用户为“知乎精英”。而现在这一词语更多带有抨击指责的意味,这样的变化引发了我们在Web3.0时代对网络群体行为的思考。
一、知乎发展变迁
(一)知乎简介
知乎,是一个真实的网络问答社区,于2010年12月开放,以“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为口号。
2013年3月,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不到一年时间,注册用户迅速由40万攀升至400万。2017年4月,知乎对知乎Live进行了全面升级,推出了“7天无理由退款”功能,并升级了评价体系,给予用户流量补贴以及更高效的版权服务。2017年8月,知乎推出新功能“想法”,形式为短内容记录,与大家所熟知的朋友圈、微博相似。目前知乎在新浪微博拥有591万粉丝,基本发展为我国问答社区典范。
知乎创始人周源在对比“百度知道”和“知乎”时表示,前者表面看是问答,其实背后是搜索;后者表面上是问答,背后实际上是一个SNS。2017年融资到D轮的知乎拥有海量原创的内容网络和有价值的用户网络,对知识技术化、产品化处理,利用核心知识产品搭建有影响力的生态架构。
(二)知乎精英的转变
最初,我们把笔力雄健、见识过人、写高质量内容的用户称为“知乎精英”,但是经过童瑶从零伪造一个大号,自诩“税后勉强80万”的同传帝,有224种身份的“海贼-王路飞”等事件,“知乎精英”逐渐带有了讽刺和批评的意味。广泛的话题,开放性的回答,逐渐成为另类的、博眼球的观点滋生的温床。
以“高质量问答社区”著称的知乎逐渐在这些被爆事件中被网友戏谑“走向伪高端和娱乐化”,与此同时,以“双击666”为标签的短视频平台快手完成了由腾讯领投的D轮融资,一个被知乎用户批评得体无完肤的应用反而成了知乎的兄弟公司,加剧了受众情感倾向。加之大V性感玉米在微博启动知乎精英造谣言论朗读的活动,多位大V接力,将“知乎精英”推到了新的舆论风口。
二、知乎发展中的群体心理及特点
知乎官方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制定社区规则,将违反其价值观的内容删掉,反对偏见,也反对谣言八卦。准确地讲,知乎更像一个知识生产论坛,没有标准,用户讲高质量的主观意见,生动有趣地分享见解。
(一)网络传播中的知识娱乐二重性加剧群体的从众性
在传播过程中,知乎的知识性体现在内容上偏向强理论性或高技术性、用户领域小众的专业知识;写作形式上带有“知识属性”,体现学术特色、有理有据的、条理清晰或结构严谨的答案;而其娱乐性答案又体现在“抖机灵”式的回答,越来越多的回复趋于娱乐的心态,企图吸引其他用户的眼球,从而增进自身的受关注度;“吐槽式”回答的背后,是部分用户为抨击某用户或某个社会问题进行言语攻击,这样往往会激发这一关注群体的情绪,从而引发更大的集群行为。很多精彩的回答,无论是专业的摆数据、一针见血道现实还是抖机灵,从标题开始就让受众感受到知识娱乐化的痛点,内容更是环环深入,用户情绪持续高涨,留言转载的互动行为层层递进,这样的从众为追求流量的营销号带来了更多生机。截至2017年5月的公开数据显示,知乎注册用户已达8400万。知乎用户越来越多,讨论的问题也更加多元化,所有沟通交流的环节,以是否是沉淀的、是否被反复使用为标准,通过用户自主排名加之技术筛选高流量内容,在这一环境下网络群体成员拥有更多自主权,他们的从众更多地暗示着群体成员不自觉的内在传播需求。
(二)知乎成为意见领袖的产地
Web3.0时代的意见领袖是知乎社区思想、观点的提供者,是极具影响力的KOL,也是社区舆论的建构引导者,承担着大众媒介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功能。
相对于微博的海量信息投放,知乎的答案使得个人效果无限放大。回答的问题总留有空间,在间隔一段时间后,火热的回答一定要加上“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赞!”这句话可能才会完结。有的答主分阶段记录,如“6.10更新:已经600个赞了,记录一下。6.16更新:破千赞了,还有一点补充!”为何大家钟情于这种存在感?Web2.0时代就凸显了个人社交平台的偶然造英雄之势,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舆论领袖和千万用户形成明显对比,尤其普通用户在微博成为一个个小透明,常常骂人都不被搭理。而知乎的审核推热制度,满足了用户展示自我的心理。知乎的投票和关注模式催生了大批网络意见领袖,让用户生成有趣内容分享,来实现高质量内容社区的定位。原创内容犹如人的血液,为互联网中的知乎提供能量,Web3.0时代,提高得到认可的几率,降低被认可的门槛是每位用户的诉求。知乎通过用户情感把关机制,强化了用户把自己培养成意见领袖的过程,进而积累高质量内容,给社区品牌提供更多发展渠道。
(三)用户爆发和讨论多元背景下造就的极端意见领袖
“领袖利用断言、重复和传染进行普及的观念,因社区环境获得了巨大的威力,这时它们就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即所谓的名望。”勒庞在其著作《乌合之众》中论述了群体领袖的说服手法及其产生的效果。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微博用户“第三新缺德社”建立了#精英论坛知乎#微博话题,上传了知乎各种招吐槽的言论,话题活跃度很高,至今有4.7万的讨论量,阅读量近1.3亿。在意见越来越分散、舆论渠道多样化的今日,群体中的极端人物依然容易成为意见领袖。群体对极端人物的欢迎,扩大了情绪的传染,使极端意见领袖名声越来越响亮,更多的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知乎平台上的意见也趋于极端化。
三、知乎精英语义变化的原因
(一)网络传播的低风险性与匿名性
Web3.0时代的个性化、去中心化为用户群体提供了动力,用户在知乎社区的话题引导和点赞机制下强化自我中心意识,萌发更强的自我表达愿望,想要获得更多的网络群体关注。网络的匿名性、监管的难度与知乎的多元化,使每个参与知乎的用户随意发挥,呈现千奇百怪的回答,低参与风险与高关注度配合,辅之以极高的知乎用户基数,内容的精英逐渐发生了变化。
(二)群体压力、传染、暗示的作用
知乎社区通过点赞关注等方式,让网络群体成员产生一种“所有人都参加了,你为何不加入”的感觉,从而让他们认为自己处于“少数”状态。用户在网络中的数据化生存、社会互动的表演化生存、节点化生存、并发性生存的特性,进一步放大了群体传播的作用。在Web3.0网络传染的作用下,群体暗示的作用被强化,作为用户的个人会很容易去采取行动并参与群体狂欢。
四、结语
随着知乎版图扩大,海量用户的涌入及内容的爆炸,一些极具社会价值的现状常常被一些明星八卦、奇闻异事所边缘化,比如“深扒XXX的关系?”“女朋友长得漂亮是怎样一种体验?”,成千上万的用户追寻、热捧这些问答,用简单的爆照、抖机灵、秀恩爱的方式塑造网络环境下的个人形象并推出舆论领袖。公众担忧的是,用户爆发式增长的知乎流失大批优质意见领袖,而涌入越来越多劣质答主影响群体行为。而在Web3.0的当下,知乎社区并没有丧失相对精英的平台定位而完全被受众摒弃,多元价值观和新时代的网络传播赋予其自我净化能力。但不容忽视的是,“精英”用户的沉默与淡出,也可能带来马太效应,动摇知乎“高质量讨论社区”原本的定位,知乎社区还要适应网络发展不断改革。如何做一名积极的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社区中不受过多群体干扰,更有效地参与网络社群舆论导向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
1.王秀丽.网络社区意见领袖影响机制研究——以社会化问答社区“知乎”为例[J].国际新闻界,2014(09).
2.张萌.社会化问答社区——“知乎网”的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4(14).
3.茹西子,胡泳.知乎: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理性试验田[J].新闻爱好者,2016(02).
(作者系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新闻传播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