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电影:网络时代的“粉丝”狂欢
2017-04-12赵晓蕾
□ 赵晓蕾
粉丝电影:网络时代的“粉丝”狂欢
□ 赵晓蕾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的生产和复制,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介呈现出商业化、工业化的发展态势,涌现出各种“粉丝”群体,“粉丝”文化也随之兴起。在此背景下,以明星效应为卖点、专门为特定粉丝受众打造的“粉丝电影”逐渐走进观众的视线,并且成为一种新型的电影形式。本文将从明星、粉丝、电影三方面阐释粉丝电影的特点,并探讨粉丝电影的生产营销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粉丝电影;营销模式;粉丝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的生产和复制,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介呈现出商业化、工业化的发展态势,涌现出各种“粉丝”群体,“粉丝”文化也随之兴起。在此背景下,以明星效应为卖点、专门为特定粉丝受众打造的“粉丝电影”逐渐走进观众的视线,并且成为一种新型的电影形式。
一、“粉丝电影”的特点
(一)“粉丝电影”的概念界定
“粉丝电影”本身还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结合热门粉丝电影作品以及相关解释来看,在电影市场中这种类型的电影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共识。粉丝电影与传统电影不同,它以“粉丝”为主要受众,为迎合某类粉丝群体的期望而摄制,相比起传统电影其制作成本较低。
(二)“粉丝电影”的特点
“粉丝电影”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它有三个必要不充分元素:明星、粉丝以及外在的电影形式。
1.明星
粉丝电影的主演或者制作宣传团队都由当前最火的明星、人气偶像担当,他们身上基本都带着“小鲜肉”(指年轻、长相较好的新生代偶像)或青春记忆的标签。例如电影《栀子花开》由何炅的同名歌曲改编,主演则是由拥有大批女粉丝的李易峰出演,而电影的导演则是陪伴大家整个青春的何炅,这些原因使得《栀子花开》从拍摄到上映一直受到大量粉丝的追捧。
2.粉丝
粉丝电影的受众主体即为粉丝群体,而粉丝的主要行为就是购买。若电影内容本身就是基于某类粉丝群体的喜好而摄制的,它必然会受到特定粉丝受众的追捧。而现在众多电影启用“大流量”偶像明星,也正是看中了粉丝们对偶像过于狂热的追求以及其潜在的购买空间。比如,电影《长城》上映时曾出现过明星粉丝包场观影的现象。
3.电影
粉丝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影类型,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在制作和营销上与之前都有非常大的差异。但同时电影票房与电影艺术价值也存在较大反差,“低成本,高回收,低价值”,这是粉丝电影为人诟病的重要方面。
二、“粉丝电影”的生产营销模式
(一)以流量IP为基础
粉丝对偶像的消费是“粉丝电影”在电影市场获取收益的支撑点,所以粉丝电影的IP一方面是剧本的IP,比如《小时代》系列电影、《左耳》等很多原著粉丝由于对作者的喜爱而走入影院贡献票房;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偶像的IP,拥有大量粉丝群体的人气偶像本身就是一个极具价值的IP品牌。
(二)贴合粉丝心理和精神需求
粉丝电影在票房上屡创新高,与暗合了粉丝的消费心理不无关系。以《小时代》系列、《左耳》、《栀子花开》等典型的粉丝电影为例,了解粉丝消费喜好、贴合粉丝消费心理、满足粉丝精神需求、为粉丝群体量身定制内容是它们的重要特征。在观影行为中,粉丝的情感得到了宣泄,并获得“同类人”的承认,粉丝电影的价值也由此产生。
(三)全媒体营销
粉丝电影除了内容上投粉丝之所好,营销上往往也做足了功夫,以各种方式与粉丝亲密互动,以最大限度保持粉丝对电影的关注度。
主创演员以及电影公司的宣传部门利用各类移动APP、社交平台、门户网站首页广告等方式发布现场花絮及电影预告信息,与粉丝频频互动,为电影的宣传造势。比如《小时代》在上映前夕,各主创人员频繁在新浪微博上晒出自己的生活状态与工作状态,成员之间的互动调侃也比较频繁,颇为华丽亮眼,粉丝观众可以自由下载、转发、评论,与主创人员进行互动。这种方法非常适合粉丝们的口味,而且这种发布明星信息的做法也非常符合影片的特点。
(四)“粉丝电影”粉丝的狂欢参与
詹金斯在《大众文化:粉丝、盗猎者、游牧民——德塞都的大众文化审美》一文中指出,粉丝群不对读者和作者进行彻底的区分,“粉丝群成了一个参与性文化,这种文化将媒介消费的经验转化为新文本乃至新文化和新社群的生产。”同样,在粉丝电影的生产过程中,粉丝不仅是消费者,也成为生产的参与者。
粉丝电影首先选定电影聚焦的粉丝群体,然后围绕特定粉丝群体的需求展开后续的剧本创作和演员选择。而粉丝观众们不仅以个人的实际观影行为来助推电影票房,还利用微博、贴吧等新媒体社交平台展开有关电影和相关主创人员的话题讨论,这也和电影制作方采用微博营销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不谋而合。
三、“粉丝电影”存在的问题
粉丝电影所引发的消费狂潮、粉丝们带来的巨大票房引起了媒体及电影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质疑,甚至“是否能称为电影”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事实上,粉丝电影表现出的“叫座不叫好”的现象也应引起社会公众的反思。
(一)有爆点,无看点,跻身“烂片”行列
目前院线上映的粉丝电影尽管能在大量粉丝的簇拥下赚得金盆满钵,可却也只能是昙花一现,人们在茶余饭后谈论起时也只会用“烂片”一词来形容,更不要说是否能对电影市场甚至电影史的发展有所裨益。
(二)人为化缩小受众范围
严格上说,我国的粉丝电影还不能被称为真正的粉丝电影,只能称之为借助粉丝进行营销的电影。粉丝电影把受众简单地划分为某一特定偶像的粉丝群体,人为地将广大普通观众(非粉丝)排除在外,缩小了传播范围,对于电影的传播十分不利,对于电影市场的发展也相当不利。
四、结语
目前,我国大陆的电影市场正在不断扩大,我国的电影行业也在高速发展中,在此背景下,电影类型也在不断扩展,以“粉丝电影”“综艺大电影”等为代表的各种低成本的影片狂揽票房也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现象。目前,有的电影以及演员的发展方向开始走偏,而决定着未来中国电影能否走远走长的关键因素,绝对不仅仅是靠着一些人气偶像参与的、引起一时轰动的影片,而是需要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影片的出现,只有这样,中国的电影市场才能更加稳定持久地发展。
1.蒋淑媛.粉丝电影背后的粉丝消费心理和参与行为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24-30.
2.亨利·詹金斯,杨玲.大众文化:粉丝、盗猎者、游牧民——德塞都的大众文化审美[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65-69.
3.新浪娱乐.《小时代》:一部地道的粉丝电影[EB/OL].http://ent.sina.com.cn/r/m/2013-06-27/17513951717.shtml.
4.网易新闻中心.后会无期PK小时代,后期都卖粉但味道略不同[EB/OL].http://news.163.com/14/0728/14/A28FUIUT00014SEH.html.
5.百度百家.虽然《爵迹》差评不少,但它的营销做得还不错[EB/OL].http://xudanei.baijia.baidu.com/article/649626.
6.廖会杰.国产电影中的“粉丝电影”现象[J].新闻世界,2012(04):168-169.
7.田华.粉丝电影热映的传播学解读[J].编辑之友,2012(02):84-86.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