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电视专题片配音的留白艺术
2017-04-12张亚
□张亚
试析电视专题片配音的留白艺术
□张亚
配音是电视专题片诸多构成要素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画面和文字难以进行表达和描述的部分都需要有声语言完成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观众可以通过配音体会和感知电视作品的内在意蕴。在电视配音中,通过留白手法的处理,产生“声断情不断”、刚柔结合、回味无穷的艺术美感。本文以目前电视专题片配音创作中的若干问题为切入点,以电视专题片配音的留白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和寻找电视专题片配音中新的艺术表现方法。
电视专题片;配音;留白
一、电视专题片配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电视专题片是一种重要的电视艺术形式,以真实的人物、时间、环境情景来再现客观世界、展现现实生活。配音是电视专题诸多构成要素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画面和文字难以进行表达和描述的部分都需要有声语言完成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电视专题片配音主要是依靠文字语言对专题片中的事物、事件或人物进行描述和叙说,通过语言的直白性进行创作者思想的表达,并通过语言的指引性与渲染性来感染观众。观众可以通过配音去体会和感知电视作品的内在意蕴、情绪和思想。
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过程中,配音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电视片的整体艺术效果和艺术水平,只有配音与画面完美融合,才能获得锦上添花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创作过程中,我们的配音创作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千篇一律、喋喋不休缺乏审美的塑造与表达,配音作品中缺乏真挚的情感和语境美感以及缺乏对作品内涵的再现与表达。
任何缺乏艺术表现力的作品内容都是难以打动人的,因而,电视专题片配音创作时出现的千篇一声、矫揉造作、平铺直叙、波澜不惊等,都造成了电视专题片审美创作与艺术表达的不和谐。在当前的电视专题片制作过程中,一些播音员认为配音是画面内容的附属,扮演着“配角”的角色,因而在配音创作过程中只是将解说词转化成为语音,其余的等待后期剪辑处理,致使整体的声音构成缺乏一种节奏感与语势的起伏,语境的美感也就荡然无存。此外,配音之中所蕴含的感情的表达与展现也需要对专题片整体的内涵进行充分了解与把握,同时还要留足表达空间,就像绘画的留白艺术手法一样,让观众在画面和声音的交融中感受到片子所要表达的深层内涵。
二、关于“留白”
“留白”原是中国画的重要艺术创作手法之一,主要是“通过有形与无形的对比,运用充满感情和韵律的线条,组成明朗概括的视觉形象。留白并非空洞无物,而是艺术家所追求的更高的审美境界,即‘无笔墨处之妙境’,以无衬有,以有衬无,有无相应,反见其妙。”留白艺术手法是中国审美底蕴的生动表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展现,进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音乐、影视、设计等诸多领域。随着电视艺术的不断发展,电视专题片的配音创作之中也有留白的存在,并且使其具有一种特殊的美感。通过留白手法的处理,产生了“声断情不断”、刚柔结合、回味无穷的艺术美感。这种留白,是电视主题与画面的一种延伸与发展,能够使配音具有言已尽情未止、声已落味更浓的传播效果,它给观众所留下的想象空间、回味的余地以及思索的机会远比平铺直叙、喋喋不休的“音配画”更自然和深刻。
三、电视专题片配音的留白艺术
(一)语境美的营造
电视专题片创作过程中,配音创作实践是把文学作品中的意境转化成有声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需要配音者的嗓音条件,更需要一种意境的营造,“留白”创作手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配音要想留住文学作品的神韵与意境,就必须运用虚实相生的留白艺术手法,将其内在意境转化成为脑海中的拼接图像。
例如在电视专题片《唐之韵》的配音创作过程中,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将唐诗之中的内在意境与世人的情感生活转化成为有声语言,并且创造出视听影响,成为创作的难点。这时就需要充分发挥“留白”艺术手法在意境营造方面的作用,用想象、虚实关系营造出富有趣味的灵动空间。
“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然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
在对这一意境进行配音的时候,配音者力求表达一种历史与人物心灵的交汇,故而在朗诵诗词的时候,以一种虚生的表达为主要形式,其余部分强调一种内在喷薄而出的感情表达,从而交织出了一种历史的灵动空间。这种虚实相生的共鸣与意境营造就是一种典型的“留白”艺术创作手法。
(二)声画交融
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曾经说过:“文字具有两种作用,一种是音乐的作用,文字中可以听出音乐式的节奏与协和;另一种是绘画的作用,文字中可以表写出空间的形象与彩色。”文字在发挥出音乐与美术的功能之时,营造出了虚实相生的唯美意境,实现声音与画面的有机融合。而在电视专题配音创作过程中,配音恰恰是以文字作为意境塑造与情感表达的重要依据,也无一不具有了音乐与绘画的“留白”创作特征。而电视专题片的配音留白使得有声语言具有了流动的意蕴,可以在虚实相生、若暗若明的情境之中形成独特的感染力,实现声音与画面的融合。
例如在电视专题片《再说长江》中,有这样一段配音:
“对于九寨沟和黄龙,水是美丽的缔造者,也是它们生命的源泉。水,在这里幻化了神奇之后,也将从这里走出深山,流向几百公里外的长江。”
在对这一电视专题片片段进行配音的时候,配音者应更多地运用柔长吐字与发声,绵长而又舒展,尽可能地使声音能够与画面中的优美景色融合起来,将画面、音乐、声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蜿蜒而又富有动感旋律的声音,进而将留白艺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专题片内在精神的表达
电视专题片的视听语言表达,不同于一般电视艺术形态的视听表达,画面语言系统提供多元的视觉形象,文字语言则是通过播音员的朗读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从而将视听统一于专题片内在精神的解读与表达。这种主题表达实现了画面、声音、文字三者的有机统一,任何一方的分立都会直接影响艺术效果的表达。这种艺术形态的创作要求配音者在配音的过程中,决不可仅仅进行配音的表达而自成体系,必须充分协调画面、声音、文字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主题表达,既要注意弥补画面的不足,又要对主题表达进行铺垫。在这样的创作要求下,配音者要想充分实现配音的创作作用的发挥、艺术感染力的形成以及内在主题的表达,则需要引入留白的艺术手法。
例如电视专题片《同饮一江水》的配音片段:
“大海与河流在纵向和横向上,将次区域各国更多元地融合在一起,河流联结了次区域六国,大海将次区域各国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河流哺育了次区域六国的人民和这里伟大的文明。而大海是所有这些走向世界的通途。大海意味着次区域未来更广泛的交流、友谊与发展。”
该专题片通过对江流的展示,讲述江水流经的六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关系,从而进一步展示其风土人情、人文地貌,重点表达“和平、友谊、合作、发展”的内在精神。该片的配音者也很好地将“留白”艺术手法融汇其中,不断对讲述与渲染的播音状态进行调整,时而自然简洁,时而凝练厚重,时而半实发声,时而半虚用力,就是在这种富有节奏的情感表达中,本片的主题得以传递出来。
四、结语
电视专题片是电视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电视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随着当代电视传媒艺术的快速发展,电视专题片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作为一种重要的电视艺术形式,电视专题片的成功无疑是多种电视艺术手段综合运用的结果,例如电视策划、编导、后期制作、配音等。其中,配音是电视专题片确保真实性、展现艺术魅力的重要手段。电视专题片的配音犹如一曲美妙动听的歌曲,尽管旋律动人、节奏富有变化,其最终的音乐表达效果还需要借助人的声音得以实现,进而提升感染力,电视专题片的配音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在电视艺术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电视专题片配音艺术表达方式的多样化,更多的艺术样式融合到配音实践之中,其中电视专题片的配音实践与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相结合就是重要的发展形式之一,使得艺术作品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