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立场的作文教学

2017-04-12何小波

师道(人文)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白兔小兔子兔子

何小波

基于儿童立场的作文教学

何小波

我们学校在2014年开办之初就确立了 “儿童第一,以美育美”的学校核心文化。儿童第一,不是儿童唯一,也不完全等同儿童中心,而是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本论。儿童第一,就是先懂儿童,再懂教育。儿童第一,即儿童就是儿童,不是成人附属,不是小大人,所以说话做事写作不必成人腔,童言无忌。儿童有独立的不同于成人的生活,童年有独立的存在价值,儿童要完成他所处年龄阶段的发展任务。教育试图让儿童停留于某一阶段或试图跨越某一阶段都是错误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儿童观,学校教育要尊重儿童天性,尊重儿童的兴趣,科学施教,合理引导,培养“健康乐学,灵动多彩”的儿童。因此,我们提出以儿童立场来导引作文教学,也就是立足于 “四个关注”: “关注儿童的真实需要”“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 “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和 “关注儿童的思维特点”,以此来突围作文的假大空,突破模式化、套路化,使作文教学及作文变得童趣化、生活化、个性化,让作文教学美起来,回归童真的美,从而实现我们 “为纯美的童年而教育”的教育理想。

一、善待特殊的客人,关注儿童的真实需要和思维特点

今天晨诵,我正教读 《我认识一只黑甲虫》。 “有只黑甲虫,水管下面是它的家……”一抬头,发现两个同学没专心,走近一看,原来是其中一位同学带来了一只小白兔。它大约两个月了,毛白白的像雪花,一双圆溜溜的红眼睛像两颗玛瑙。耳朵长长的,尖尖的,还会转动呢。尾巴短短的,毛茸茸的,微微向上翘着,要不仔细看,还看不见哩!

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再也离不开这只小白兔了,显然他们对眼前实实在在的小白兔的兴趣,远远胜过了书上那只黑甲虫。那么,就顺应童意,一起来关注眼前这个特殊的客人吧。

(一)观察:借势而导

我向那个同学借了兔子,问:“小兔子的头有多大?”

“拳头般大。”“谁的拳头?”

“小孩子的拳头般大。”

“兔子多少岁了?你凭什么这样认为?”

“它的毛很短,像刚长出来的。腿短又细,尾巴约两厘米,比大兔子的尾巴短了许多,脑袋只有桃子般大,总之从它身体的发育基本可以判断它大约二三个月。”

(二)猜想:打开思维

“很好,你很会观察思考。”我表扬了文术宇,又问: “你们猜猜它此时在想什么?”

“想自由。” “想妈妈。”“想喝水。” “想快快长大。” “想教室里的人在说我什么呢?” “想自杀。” “想安静。” “想屙尿。”“想家。” “想晒太阳。” “想主人。” “想睡觉。” “想朋友。”“想儿子。” “想吃草和叶子。”“想哭。” “想唱歌。” “想洗澡。”……

黄诚寒站起来说,我觉得 “想妈妈” “想家”这二个答案最有道理。它那么小,怎么离开妈妈和爸爸呢。妈妈给了它生命,它的身体里也融入了父母的血液,它们怎能骨肉分离呢?它多么需要妈妈和爸爸的照顾呀。

李薇反问, “想自由”没有道理吗?它这么小就被关在笼子里,没有自由,该多难受啊!如果能让它自由自在该多好啊!我也养过兔子,它自由地跑的样子可爱极了!它的前腿短,后腿长,跑起来一跳一蹦的,远远望去,就像小绒球一样一起一伏地动,可逗人啦!唉,眼前这只失去自由的兔子,多可怜啊!可怜的兔子,我喜欢你,但愿你现在的小主人能好好对待你。

(三)联想:调动内存

“小薇同学真有同情心!”我又提出了新问题: “由眼前这只兔子你们想到了什么?”

“虹猫蓝兔七侠传。” “虹猫蓝兔光明剑。” “龟兔赛跑。” “月中玉兔。” “狡兔三窟。” “兔子不吃窝边草。” “守株待兔。” “兔死狐悲。” “兔子舞。” “兔斯基。”“兔子尾巴长不了。” “兔子急了还要咬人呢。” “千羊在望,不如一兔在手。” “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故事,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没回来……”

(四)采访:引发问题

学生一起唱了起来,唱了一遍还想唱第二遍,我连忙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问: “假如让你采访兔子,你会问什么?”

“小兔子,你从哪儿来?” “小兔子,你的妈妈不要你了吗?”“小兔子,你是偷跑出来的吗?”“小兔子,我送你回森林好吗?”“小兔子,你认识虹猫蓝兔吗?”“你的眼睛红红的,你是火星兔吗?” “小兔子,跟我讲讲月宫的故事好吗?” “小兔子,你是作业没完成逃学吗?” “你为什么要跟乌龟赛跑?难道你不知道即使赢了也不光彩吗?” “你能跳个兔子舞吗?” “小白兔,你是被施了魔法的白雪公主吗?”……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问,千奇百怪。我听得直乐,学生也跟着乐。只是可怜了那只失去妈妈失去自由的兔子,它不知道我们在快乐什么!

(五)类推:举一反三

我说: “同学们都问得很精彩,咱们再来聊聊下面几个问题:你养过兔子吗?或者养过别的小动物吗?所养小动物的来历?怎么养的?养起来麻不麻烦快不快乐?结果怎样?”

就这样随便地聊,聊着聊着,作文就出来了: 《兔子来到教室》、《特殊的客人》、 《我也想有只兔子》、 《兔子兔子,我爱你》、 《笼中兔》、 《可怜的小白兔》、 《小白兔的自述》、 《小兔子,我问你》、《被施魔法的兔子》、 《龟兔赛跑新编》、 《会飞的兔子》、 《兔子逃学记》、 《兔子巧斗大灰狼》、 《兔子舞》、 《小兔子乖乖》、 《外婆家的兔子》、 《属 “兔”的妈妈》、 《兔子迷案》、 《神迷的外星来客》、《火星兔子》、 《我家的小金鱼》、《宠物总动员》……

二、随文说写 “游子吟”,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和现实生活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一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创设具体可感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之于境,受之于心,心动才能情动。因此,我们以儿童的立场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文本情境、声音情境、图画情境、影像情境、活动 (游戏)情境、多媒体情境……让儿童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情动辞发。

(一)创情境,诗图乐体验三春晖

教学 《游子吟》一诗,课前播放MTV《母亲》,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将孩子们置身于情境中,产生 “未入诗句先入境”的效果。然后教师充满激情地以诗一样的语言导入,营造了一个 “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交流资料,初知大意,出示课文插图,感受图中母亲在儿子外出前夜,借着油灯的微光,用一双昏花老眼穿针引线,密密缝制儿的衣服的情景。有的学生触景生情,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生:从图上可以看出已是 “夜深人静”,儿子正在灯下 “专心致志”地读书,母亲的线怎么也穿不进针孔里,但她没叫儿子帮忙,生怕打扰儿子……

生:你怎么知道母亲不会打扰?

生:因为我平时学习时,我妈妈从不来打扰我。

生:就是,就是。我晚上做作业,妈妈给我端牛奶或削好的苹果进来,都是轻脚轻手地放在我旁边就悄悄出去了。

生:我学习时也是这样,妈妈总在一旁陪着我,她要么看书,要么织毛衣,却一言不发,除非我有问题请教她。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妈妈们都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文中的母亲就是一个伟大的母亲。给儿子钉纽扣,为了不影响儿子看书,甚至不敢弄出一点声响。

师:说得太精彩了! (带头鼓掌)此刻,谁再来说说这幅画?

生:寒冷的冬天,夜深人静,四周一片漆黑。可此时一户人家的窗户还透出朦胧的光。尽管屋外寒气逼人,可屋子里却如春天般温暖!孟郊,这位即将出远门的诗人,正在昏暗的油灯下专心致志地看书。头发花白的母亲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在思考一个难题。她想儿子明日就要离开我了,我得赶紧为儿子缝制衣服。可她在针线篓里找针线时,却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儿子。还好,她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上面。可这位当年有名的心灵手巧的绣花女又遇到了麻烦,线一次次和针孔擦肩而过。但她丝毫不泄气,最后终于成功了!她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光线虽然很暗,但母亲却还是那样细心又耐心地缝着,缝得那样密。她是担心儿子久久不归,在外衣服破了挨冻啊。多么伟大的母亲!她哪里是在缝衣服,她是在用针针线线缝制母爱的网啊! (师生齐鼓掌)

(二)激情趣,悟春晖直抒寸草情

师:说得多好啊!的确,她哪里是在缝衣服,她是在用针针线线缝制母爱的网啊!难怪有人说,母爱是一根穿针的线。那么,孩子们,你们的妈妈的爱又是什么呢?(生答:妈妈的爱是 “一缕阳光”“一泓清泉” “一把挡风雨的伞”“一块香甜的巧克力” “一首古筝曲” “一片汪洋” “一株树”等。)

师:你们的妈妈这么爱你们,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妈妈说吗? (生答:我想说 “妈妈,我爱您”!我想说 “妈妈,您辛苦了”!我想说“妈妈,对不起,我不该经常惹你生气”。我想说 “妈妈,我以后要爱净,要自己洗衣服”。我想说 “妈妈,我长大要挣好多好多钱,给您买好多好多好吃的东西”……)

(三)促辞发,颂春晖情动任翕张

师:同学们,老师被你们感动了!要是你们的妈妈听见了一定也会感动。请拿起笔来做一回 “孟郊”吧,来歌颂 “母爱”,来感谢“母亲”,把你们刚才所说的写出来吧,写在你制作的卡片上送给你们的妈妈吧。

学生全都埋头专心致志地写起来。最不爱写作的张又升写了这样一首诗 《我爱 “商人”妈妈》——

妈妈,

大人眼中的银行职员,

我眼中地地道道的商人。

妈妈是玩具商,

积木、拼图、变形金刚……

千奇百怪的玩具堆满了我的小屋,

伴我度过童年的欢乐时光。

妈妈是食品商,

酸奶、蛋糕、巧克力……

各种好吃的食品堆满了厨房,

伴我度过童年的无忧时光。

妈妈是服装商,

红帽、黄衣、蓝牛仔……

五颜六色的漂亮服装挂满了衣橱,

伴我度过童年的五彩时光。

妈妈是水果商,

妈妈是文具商,

妈妈是书籍商,

妈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

大教育家赞可夫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上述的教学案例正是基于儿童立场创设出激活儿童情感与兴趣的情境,使得儿童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联想,情境、相类的经验和儿童的情感之间从而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倾吐的欲望。正如 《相似论》所说: “客观对象只有和大脑中已有的概念和存贮的信息 (即相似块)相互和谐共鸣,才能产生美的感受。否则人们就会无动于衷。”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电子科大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小白兔小兔子兔子
小白兔
兔子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可爱的兔子
小兔子的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