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看微信,“抬头”展自信
——谈微信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2017-04-12赵振义
□ 赵振义
“低头”看微信,“抬头”展自信
——谈微信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 赵振义
“微信”在短短几年的时间中迅速崛起,以其独特的“语音对讲”“手机群聊”“随拍随传”的优势,深受大学生群体喜爱,成为大学生对外界信息接触、吸收和融合的新窗口。那么如何让微信在大学生中发挥更好、更积极的作用呢?本文以“微信”为题展开调查,对微信时代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索和研究,以挖掘“微信”优势,促进大学生在“低头”中吸取精神营养,在“抬头”中乐观自信。
微信;大学生;心理健康;挑战;对应策略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通讯软件,短时间内便用户过千万,开辟了沟通交流的新时代。微信的出现,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微信做好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引导?如何使微信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中扬长避短?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
微信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方式的通讯交流,并支持多人群聊以及LBS功能。这些新潮特点迎合了在校大学生的需求。据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使用Android(安卓)、Symbian(塞班)、Apple(苹果)等系统的智能手机的占67.75%,微信也是必备软件之一,手机不仅仅是“打电话”“发短信”的工具,更是不断升级更新的“多功能”的智能机,为大学生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创造了条件。其中,83.87%的大学生喜欢“语音对讲功能”,其次是“群聊”(59.35%),再次是“LBS”(44.58%)。科技的发展带动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低头族”,通过微信来了解当前的新闻、时政和各种思潮,并将自己认为对或者喜欢的思想、视频或文字推荐给朋友和同学。微信已成为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优良载体。
二、微信在大学生市场中的优势探索
微信产生后,迅速在大学生中间蔓延,无论在校园、课堂、教室、食堂、宿舍,还是乘车、行走,大学生们总是手不离“机”,接受着不同思潮的冲击,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引导工作提出了挑战与机遇。
(一)汇总各种思潮,为微信科学发展提供机遇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采用的是课堂式、面对面式或者纸质文件的发放、张贴与公告,在这种“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相对封闭的模式下,学生的心理思想相对容易进行调控。而新媒体时代到来,大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接受者,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传播者,似乎到了“人人可以做媒体”的时代。微信,使大学生的沟通形成了“矩阵”模式,使大学生的社交圈立体起来,接收和传递信息的渠道、种类、层次不断增加和提升。
大学生的思想观点,单纯与复杂并存,理性与感性共在,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容易被动接受外界信息,生活观念和意识形态相对容易被引导和修正。我们的积极介入和引导,往往会逐步改变大学生的心理结构,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部分不愿与人交流,喜欢在虚拟世界宣泄情绪的同学,我们更要多利用微信圈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改善他们的思想状态。总之,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参与和引导,调整微信在学生之间的传播方式和发展方向,使其更能贴近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微信的科学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机遇。
(二)打造新的交流平台,为微信的适时调控提供数据
微信,巧妙地将网络社交与现实世界联结,我们通过微信,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新情况,注意搜集了解信息和数据,根据学生的点击率,建立更多学生关心的话题和观点,切实地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渗透融合、反馈调适、传导教育、动力预测和激发的过程中,将微信的决策辅助功能发挥出来,打造出师生间新的交流平台,实现学生心理疏导和日常管理的双向动态化监控和引导。
三、微信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
微信,成为了当前大学生的新宠儿、手机最强音。这把“双刃剑”既然能够冲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又可以成为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武器,只要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与功能,就可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输入正能量,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开拓新阵地,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新队伍
大禹治水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疏”而非“堵”,微信时代里的心理健康也是如此,让大学生卸掉微信、远离网络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技术全面的新队伍,利用好这一校园网络,使之成为“立德树人”的新阵地。针对各种新事物、新观点、新动态,及时发表具有积极性、正能量的观点,发挥微信良好的引领作用。对于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先进思想不去占领,腐朽消极的思想必去占领。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微信”这一新媒体,将其作为工作平台和工作载体,及时、适时、准确地传播积极理念,抢占心理健康教育的制高点。同时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掌握驾驭“微信”的本领和技术。
(二)贯彻新途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新跨越
微信可以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打破“面对面”的尴尬,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互动,随时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表达出来,便于我们对学生心理进行及时了解和掌握,建立起一种“网上引导,网下教育”的新途径。通过微信,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喜好和内心世界,实现“走进学生,虚实结合”的新跨越。通过微信,实现学生虚拟内心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广大心理健康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或者组织实践活动时,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利用这种“网上”“网下”联动结合的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切实高效。
(三)利用新功能,搭建心理健康教育新平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复杂琐碎。在微信中,学生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张照片、每一次分享,都可能展示出学生内心的重要信息。微信中的“语音对讲”功能,还可以发挥即时通讯的作用,只要每个学生随身携带手机,就可以做到随时提醒、监督和反馈。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随时发布一些关于考试、培训、旅游、餐饮等方面的信息,在互动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能为学生搭建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将这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灵活适时地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合在一起,从根本上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营造新氛围,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动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获取信息和价值判断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完整、正确、恰当地将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态度表达出去。微信背景下,大学生既是受众又是制造者、传播者。面对热情、奔放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是个性化的。通过关注学生的微信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要处处围绕“以生为本”的教育方针进行工作引导,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互动的氛围,“心贴心”与之交流,争取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以能够在第一时间为学生的心理发展保驾护航。
四、结语
新一代的大学生主要是“90后”,其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热情沉默,乐观孤独,面对新事物敢爱敢恨、敢说敢做,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其自身就是一个丰富的矛盾体。同时,大学生又处于心理不稳定、不成熟的时期,早晨奋进激昂,上午便一蹶不振,下午又突发感悟。无论是哪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可通过关注这些“状态”来了解学生,适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整、引导,以使学生能够在“低头”中吸收能量,在“抬头”中奋勇向前。
1.张焱.微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时代教育,2013(17):71.
2.牟艳艳,邱志武,李晨光.高校思政教育中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剖析[J].学理论,2014(12):289-290.
3.崔景贵.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高等教育新理念[J].高教探索,2005(01):83-87.
4.郭宏升,韩芳.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阴山学刊,2014(01):103-107.
(作者系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讲师)
河南省就业创业课题:创新实践在大学生创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课题编号:JYB201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