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期刊数字化建设创新研究

2017-04-12冯胜军

视听 2017年5期
关键词:期刊数字化数字

□ 冯胜军

新媒体环境下期刊数字化建设创新研究

□ 冯胜军

数字化期刊在信息更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期刊数字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又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新媒体环境下期刊数字化建设创新的机遇,并进一步从构建外部环境保障机制、完善内部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数字化出版平台、优化出版流程等方面,阐述了新媒体环境下期刊数字化建设的创新策略。

新媒体;期刊;数字化

如何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及时革新数字出版业务,是我国传统期刊转型面临的重要问题。期刊的数字化建设涉及到服务营销、编辑流程、编排模式等多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体制机制的革新,还要关注产业链的优化以及经营效益、社会效益的提升。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期刊数字化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与此同时也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如何合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条件,大力推动期刊数字化建设,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优化出版过程,是当前期刊行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期刊数字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首先,出版理念落后,进入数字化时代,必须及时革新期刊出版理念。一方面,应当认识到数字化时代来临的必然性,只有加强期刊的数字化建设创新才能够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各种各样的数据都将逐渐成为期刊出版的战略资源,数据将影响期刊的市场效果测定、期刊的内容设计等环节,因此,期刊出版企业应当重视数据的整理、搜集、应用和分析。此外,要充分关注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期刊出版业应当围绕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但调查显示,目前,许多期刊出版企业都为进行上述改革,在期刊的印刷、发行和编校等环节,依旧采用传统形式,落后的出版理念已经成为阻碍期刊行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其次,缺乏复合型人才。目前,复合型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期刊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因素。许多期刊出版企业的人才结构都过于单一,他们大多只了解出版流程,却不具备网络知识和计算机技能,不熟悉数字出版的商业运作模式。在传统期刊出版中,期刊一旦推向市场,编辑工作基本结束。但在数字化时代,期刊内容的发布仅仅是服务的开始。内容更新也不再受到版次限制,受众的参与逐渐成为期刊出版的一部分。可见,若要加强期刊的数字化建设,编辑不仅要具备策划能力,还应当具有广阔的视野与思路。以长远视角确立选题项目,且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系列跟踪。此外,还应当了解各种数字产品,具备数字化编辑技能。

再次,存在突出的版权问题。数字化时代资源共享度提升,与此同时,网络侵权问题也更加严重,这就为期刊数字出版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数字化平台为期刊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它具有检索便捷、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更加符合受众需求,但新媒体特有的开放性与广泛性,也滋生了侵权行为,数字期刊版权保护难度加大。

二、新媒体环境下期刊数字化建设创新的机遇

首先,有利于加快期刊的编辑出版流程。传统期刊出版存在时效性差、出版周期长等缺点,对期刊内容的传播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数字化技术则可以优化期刊的编辑出版流程,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校对或意外损耗,这可以显著提升编辑的工作效率,增强出版时效性。

其次,有利于优化期刊选题。数字化时代的大数据包含的信息具有多维性、立体性特点,编辑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明确用户的题材爱好、阅读习惯、出版物消费行为特点、阅读频率等内容,通过对比分析数据,可以明确某一选题的发文量,进而准确把握选题的热点、创新点和难点,优化期刊选题。

再次,有助于提升开放获取意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必将对信息的交流传播、学术思想的共享带来巨大影响。目前,开放获取期刊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所谓的开放获取主要是指,文章存放于开放式知识库中,或发表在开放式出版物上,以在线形式提供免费下载、利用、阅读和保存服务。将数字化技术和期刊资源开放获取理念有机结合在一起,释放出流动的数据资源,提升资源共享率,能够形成大众创新、知识共享的新环境。

三、新媒体环境下期刊数字化建设创新的策略

(一)构建外部环境保障机制

首先,应当制定切实可行的整体规划,为期刊的数字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新兴媒体逐渐与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这为期刊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契机,但与此同时,期刊的数字化建设创新还需要行业与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政策扶持。所以,行业与政府部门应当制定科学的实施规划,及时和数字出版技术供应商、期刊出版单位沟通交流,围绕各方权益探索数字出版管理政策,并通过转型试点、小范围推广、统筹规划等措施,构建行之有效的数字出版激励机制、管理体制。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期刊出版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创办网络期刊。此外,还应当构建合理的数字化出版评价机制,同等对待纸质期刊与数字期刊刊发的内容。应支持期刊出版单位进行有关数字出版的实践与探索,且为数据库建设、网站建设和平台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与技术支撑,积极探索数字化期刊出版的盈利方法,为期刊的数字化建设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

其次,还应当关注版权保护工作,防范侵权风险,为期刊数字化建设创新提供法律保障。政府部门应当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降低期刊在数字化传播中的风险。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完备的版权保护制度。就数据库法律保护方面而言,世界上主要有版权与特别权双重保户模式、版权保护模式、数据库特别权公约磋商等形式。目前,我国虽然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尚未形成完善的版权保护制度,这导致期刊的数字化传播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风险。所以,相关的政府单位应当采取行政、技术、法律和经济措施,加强数字期刊保护,完善版权交易机制,由载体加密转变为内容加密。版权保护是期刊数字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它能够有效阻止期刊信息在数字化服务过程中被非法复制与使用。

(二)完善内部资源保障体系

首先,应当优化传播内容,增强期刊的品牌性、专题性、专业性建设,为数字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面对无序、海量的信息,时常难以分辨虚拟和真实,认知能力受到挑战,超文本链接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互动阅读也导致阅读活动缺乏中心性,这对读者知识体系的构建极为不利。只有经过内容把关、优化选择、编辑加工的内容才可以实现有效传播,所以,期刊数字化建设创新应当注重品牌化打造、专题化聚合、专业化重组。同时,由于期刊发展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应当分类、分层指导期刊的数字化建设,引导期刊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错位竞争,进而实现合作共赢。

其次,应当提升期刊的传播质量,关注期刊的评价反馈、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为数字化建设提供保障。在新媒体环境下,期刊的呈现形态、内容组织、利用形态都逐渐改变,其发行、组稿、出版、评审、加工、编辑等流程也都需要经过网络操作完成。期刊文章涉及到的音频、动画、图标、视频、数据等内容则可以通过运用媒体技术链接与嵌入。除了要校对、编辑期刊内容,还应当进行结构化加工处理及语义校注。所以,应当及时提升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促使他们能够掌握多媒体文件的编辑技术。此外,作者、编辑和评审人也可以对文章进行开放式互动评议,读者运用新媒体工具可以评论和转载文章,这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社会影响、学术影响进行实质性判断,并增加评议的透明性与公正性。这种业务流程的重构,使得期刊出版的评价反馈、质量控制也发生相应改变,多样化的出版模式可以共同作用于期刊的传播与交流。多维度、多指标的评价机制,也将引导期刊制定更加合理的评价标准,促使评价过程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由外在转为内涵,由单一转向综合,由数量转向质量。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期刊的学术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拓展,增强学术服务的及时性、个性化和多样性是期刊数字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期刊出版环境发生变化,所以,应当组织期刊编辑人员进行数字化技能培训,同时制定合理的数字出版人才提升计划。

(三)建设数字出版平台

若要提升期刊的品牌影响力,就必须构建网络数字出版平台。新媒体环境下,期刊出版机构若要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与办刊水平,就必须及时实现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构建官方网站,加强审稿专家、编辑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将建设网络数字出版平台放在重要的战略发展位置,在平台建设中加大资金投入。从技术支持、导航、用户服务、用户界面、信息组织机构、平台内容、检索功能等方面提升内容质量与技术含量。此外,还可以联合多家同类期刊形成战略同盟,以降低商业风险,并运用差异化定位,通过数据库整合资源,对同类期刊进行横向比较,为用户提供多样化选择。与此同时,期刊出版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开展各种展览和宣传活动,以便提升期刊的知名度。

(四)优化出版流程

期刊优化出版流程,可以采用复合出版模式,它是在双轨制出版模式与跨媒体出版模式基础上形成的,主要采用XML技术体系,并运用数据信息继承方式存储语言,建立数据化应用格式和结构化文档,XML具有明显的文本特征,更便于操作与掌握。此外,这种复合出版模式还能够利用规范的信息采集方式,将海量的电子数据信息整合到数据资源库中实现资源共享与定向管理,根据出版需要可以迅速进行数字化印刷。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关注结构与内容的有机结合,主要包括结构化编辑排版、内容组合、快速化全媒体发布、分层次表达等。其中,快速化全媒体发布是一种具体形式,结构化编辑排版则是基础,分层表达是功能,依据读者需求和市场情况,将这些环节进行战略性安排。就目前的期刊数字化建设实践而言,复合出版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类型,期刊出版企业可以将数字化模式与传统模式共同应用于期刊出版和编辑中,进而形成期刊品牌优势,提升期刊的市场占有量。从当前的行业践行情况来看,具有长远发展眼光的期刊出版企业在出版过程中已经逐渐采用XML技术体系。将结构化编辑排版、快捷化信息数据服务、数字化内容组合、存储管理融合在一起,增强了期刊产业的数字化功能。目前,我国也开始大力推行数字符合出版系统工程,这对期刊的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从而推动我国数字期刊编辑出版的进一步发展。

1.刘鑫.新媒体视域下的科技期刊发展策略研究[J].出版广角,2014(11):38-70.

2.向飒.论媒介融合下期刊品牌影响力的网络传播策略[J].出版广角,2012(08):66-67.

3.雷永青.从“读者”到“用户”——探讨传统纸媒转型的盈利模式[J].新闻与写作,2014(02):13-16.

4.国荣,靳光华,吕文红,洪欧.中国科技学术期刊集群数字平台的发展基础及可行模式 [J].编辑之友,2014(11): 70-72.

5.龙秀芬,吴惠勤,曾莉,盛文彦,丁岩,周启动,陈晨,宾仁茂.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15):253-256.

6.王华生.数字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传播方式的变革及因应策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44-151.

7.王磊,赵文义.学术期刊的品牌与盈利模式分析[J].编辑之友,2012(02):60-62.

8.陈颖,陈玉霞.传统期刊的数字化转型路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47-151.

9.朱剑.构建互联网时代学术传播的新秩序——以高校学术期刊发展战略为中心[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02):66-80.

(作者单位:云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生态经济》编辑部)

猜你喜欢

期刊数字化数字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期刊问答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