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细节对增强电视新闻表现力的作用

2017-04-12陶桂珍

视听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物性格生动电视新闻

□ 陶桂珍

浅析细节对增强电视新闻表现力的作用

□ 陶桂珍

随着广播电视的飞速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新闻节目也在不断改革探索。不少从业者也认为,细节的处理对于新闻报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使新闻更加鲜活、形象、生动,不再死板严肃。本文旨在诠释电视新闻细节的全新概念,基于工作实践和平时积累的经验,运用生动的事例,阐述细节是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电视新闻;细节;表现力

随着传播观念的深入发展,电视新闻细节的运用作为提升电视新闻传播质量的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细节”原本属于文学领域,《辞海》上的定义是“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的完整描写是由许多细节描写所组成的。细节描写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以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感染力为目的”。

当前关于电视新闻细节比较权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1.“所谓电视细节,就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情境、自然景观的最小单位,如果说情节是电视艺术的筋骨,那么细节则是电视艺术的血肉。”①2.“所谓细节,一般是指作品中与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生活情境等产生有机联系的局部或细部叙述单元。它是构成作品整体的基本要素。”②3.“细节,顾名思义,是指那些细小的、局部的环节或情节……细节像血肉,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③

因此,总体来看,新闻细节是置于新闻情节之中的微小而有代表性的单位,它不带有事件的完整性,但它是情节的隶属,是对情节的丰富和充实,是情节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细节就是新闻的血肉,没有细节的新闻,就是一杯白开水,淡而无味。由此可以看出,电视新闻报道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细节的运用。④

由于细节的隐蔽性很强,它很容易被记者忽视。一般都认为传统的新闻报道由画面、解说、同期声、音乐、音效、字幕等元素构成,而一旦记者抓住了其中的一些细节,新闻立刻会变得丰满、好看。

一、用细节画龙点睛

评判一条新闻报道的好坏,除了有镜头、语言等硬件标准外,还要看它有无闪亮之处,而往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个细节,肯定是这条新闻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一到三伏天,很多媒体都会报道高温酷暑天气,但光是稿件上面写多少度、如何热,已经无法很好地体现。为了更直观形象地展现高温甚至是地表温度,不少记者都会带上温度计走上街头,甚至是在地面或是汽车引擎盖打上一个鸡蛋,看鸡蛋在几分钟之内被烤熟。这样一些细节都会有助于新闻的表达,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同理,在北方的三九严寒天气中,一些记者在户外报道滴水成冰的寒冷时,别具匠心地泼开水:当开水刚被泼出就立即结成冰,画面既唯美又非常震撼,给观众特别强烈的视觉冲击,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寒冷的程度,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因此,就电视新闻而言,记者精心选取的角度使画面不但蕴含了丰富的外观形式,而且为观众提供了抽象思维层面的意象。⑤这样的报道方式也非常具有表现力,这些细节镜头往往是新闻事件的本质和规律的鲜明体现,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感和体验感,比起冗长的文字解说更生动传神。

二、用细节刻画人物性格,展现内心世界

新闻的主体是人,人的性格以及内心世界需要通过一句话、一个表情或者不经意的一个细微动作来展现,这就需要记者凭借细致的观察及时捕捉动人的画面。

细节描写就如同特写镜头:它放大了人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环境的细微特征,带给人们一种“视觉化”的体验。

例如,2016年3月29日,北海电视台报道了一则《朱萌:广西媒体队伍中第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记者》的新闻,讲述的是北海电视台记者朱萌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不仅为远在北京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同时也成为了广西媒体队伍中第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记者。这本是一件值得大力弘扬的事迹,然而朱萌却因为害怕母亲担心自己,特意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自己去外地出差,打算等到自己身体逐渐恢复之后再向母亲作解释。新闻中的一段同期声是朱萌躺在病床上用虚弱的声音说的:

同期声:北海电视台记者——朱萌:我是跟她(母亲)说我是过来出差的,因为老人嘛传统观念,还是觉得这个事情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我打算捐了以后,我再慢慢跟她(母亲)解释。

在这段采访中,记者的切入点选取得非常感人,画面是刚做完骨髓捐献手术的朱萌躺在病床上,再配上采访同期声,就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镜头,让观众一下就能感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在为他的大善之举点赞的同时,也为母子间的感情动容,这个细节比任何赞美之词的含金量都高。

三、用细节点缀故事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把新闻当故事讲最能吸引观众,而动人的故事则需要通过动人的细节来点缀。中央电视台的很多栏目都是讲故事的高手,不光专题节目,新闻节目也做得很故事化、情节化、细节化,在叙述过程中重点渲染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在细节中刻画人物性格,用细节来抓住观众,这点也很值得地方媒体参考借鉴。

北海电视台曾报道过一篇《美丽城市见证跨国亲情中哈母子乐游北海》的新闻,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儿子与哈萨克斯坦母亲历经半个世纪终得重逢的感人故事。故事主人公黎远康带母亲和姐姐一起出海游览北海时,摄影记者拍下了一组特写镜头:黎远康一边手挽着姐姐,另一只手搭在母亲肩上,一边游览一边介绍;黎远康与姐姐肩并肩站在船头,教姐姐说中文:“这是美丽的南海”;黎远康搀扶着母亲边走边看的镜头,让观众对母子重逢的心情一下子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再配上现场同期声,更让人感觉非常温馨,即便半个世纪未见面,但亲情始终没有隔阂。一个本身就感人的故事,再加上细节的点缀,让新闻变得更加温情。细腻的刻画,也让这条新闻获得了广西广播电视奖。

好的细节可以让新闻更加丰富,因此记者在现场采访报道时要有这样的敏感性,从接触到采访对象那一刻起,就要开始细致地观察,尽量抓拍一些生动的、富有冲击力的亮点画面,从而让新闻更有温度,报道出更多有闪光点的新闻事件。

四、用细节深化主题

新闻的主题不能靠生搬硬套,而是需要生动鲜活的细节来表现,同时还要有值得回味的地方。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中善于捕捉、挖掘细节,使新闻更加生动、丰满,也使主题得到深化。

2017年3月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一则《大凉山深处“慢”火车“快”扶贫》的新闻。高铁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81列“慢火车”在祖国各地运行。记者登上了成昆线上时速不超过40公里/小时的5633次列车,采访了一位52岁的彝族同胞吉克瓦泽。

“火车上,汉语不太流利的吉克瓦泽跟记者盘算着,这一趟60斤玉米能挣70块钱,两只鸡能挣90块钱,往返一趟一个人8块钱的火车票,还能挣100多元,是笔大收入。

5633次列车全程票价25.5元,最低票价仅2元,60岁以上老人和贫困户还免费。也正是由于低廉的票价,才能让沿线的群众留下大部分的收入来改善生活。”

此时记者的镜头运用也很到位:吉克瓦泽坐在装有鸡的背篓上微笑着跟记者交谈,从画面能看出,能挣到一笔“大”收入,让他感到由衷开心;小女儿望着车窗外,仿佛是在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

画面配上简单的账目文字说明,深刻地体现出了慢车的重要性,也体现了,对偏远贫困地区的百姓来说,脱贫攻坚是多么重要。

因此,要想让新闻持续焕发生命力,就必须不断从细节入手,在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努力发现一些细节闪光点,让新闻更加鲜活、更具有故事性,从而吸引打动更多的观众。

注释:

①高鑫.电视艺术概论[M].学苑出版社,1992.

②郝建军.细节:电视纪实的魅力[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9).

③王贵平.试论纪实性专题节目的细节[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8(8).

④李广强.论新闻细节[D].安徽大学,2010.

⑤田园,赵天骄.浅谈电视新闻细节的重要性[J].山西青年,2013(12).

(作者单位:北海市电视台)

猜你喜欢

人物性格生动电视新闻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基于人物图像视觉特征的人物性格隐私分析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话语情态与人物性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