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视节目编辑前置及其实现路径

2017-04-12何有萍

视听 2017年5期
关键词:前置策划意识

□ 何有萍

浅谈电视节目编辑前置及其实现路径

□ 何有萍

编辑工作的全局性决定了编辑前置的必要性。编辑前置的必要性在于避免后期编辑工作面临“无米之炊”。在节目运作中,要鼓励编辑人员参与前期策划,培育全能型人才,根据不同节目形态制定不同的编辑策略。

编辑前置;必要性;实现路径

一般来说,制片人、导演在节目制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相反,对于编辑的角色和作用则有所忽视。国内学者有提出了“编辑意识前置”的命题,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编辑人员和编辑工作的重要性。为什么要编辑前置?编辑如何前置?本文试做探析。

一、关于电视编辑工作阶段性与全局性的认识

在不同形态的电视节目制作中,编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存在差异。但总体来看,电视节目是关于“视”和“听”的艺术,电视编辑就是利用技术工具处理影像素材和音频素材,打造节目产品的过程。电视编辑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画面编辑、声音编辑、配音配乐以及特技处理和多种声音元素的制作等。①

在大多数时候,电视编辑是一种阶段性工作,是节目后期制作的一个环节,很多时候被等同于“剪辑”。这种“阶段说”的观点更强调编辑工作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例如国内学者丁海宴以纪录片为例,认为“纪录片编辑的过程,就是整理的过程,纪录片在前期拍摄的时候经常是模糊的,而在编辑台上才能理出头绪”。②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电视编辑是一种全局性的工作。例如国内学者许行明指出,如果认为编辑工作起始于坐在编辑台前的那一刻,这是一种错觉。③虽然节目的制作过程可以划分为前期策划、前期拍摄、后期编辑、节目合成四个阶段,但做这样的阶段划分,并不意味着编辑工作只存在于后期。节目制作的各个阶段是一种“互有”关系,编辑意识在节目制作的全过程都发挥作用。例如,如果在前期策划和拍摄过程中引入编辑意识,就能更有条理地安排好采访计划,也能更有的放矢地捕捉所需的镜头,提高前期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

上述两种观点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阶段说”是基于对媒体实践的总结,毕竟节目制作是一个复杂流程,需要专业分工,而编辑作为一个工种,具有阶段性特点。“全局说”则体现了一种宏观视野,致力于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找到一种理想化模型,或梳理出一条解决问题的线索。在节目实践中,前期与后期、摄像和编辑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而“全局说”或成为化解矛盾的一种思路。

二、编辑前置及其必要性

国内学者许行明在其出版的《电视节目编辑》一书中提出了“后期编辑意识的前置处理”这一命题。④事实上,“编辑意识前置”是对编辑工作全局性的进一步阐释,主要表现在节目制作前期对于编辑意识的引入。

首先,在前期策划阶段,编辑意识主要体现在对于节目相关资料的系统梳理上。不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自主选题,节目制作前期的第一步,都是对拍摄对象相关背景资料的全面占有;在此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类,哪些可以作为节目背景,哪些只须做辅助性了解,哪些对人物性格有直接支撑,在千头万绪中理出线索,找到要点,剔除无用资料,在脑海中建构形象。其后,拍摄方案、拍摄思路才能确定下来,这是将对材料的思考落实到实际操作中,考验编导的影像实现能力。当下大多数导演都擅长于用画面去诠释节目文本,但往往并不擅长于形成具有思考深度的策划文本,部分原因就在于这些导演缺乏编辑思维,缺乏深挖和梳理材料的能力。

其次,在镜头拍摄阶段,要结合叙事和表意的需要有条理地分解镜头、拍摄画面、拾取声音。镜头分解呈现的表象是镜头的景别、拍摄技巧,其本质是对时间和空间的切分。如果编导在前期拍摄过程中就以时空的角度思考镜头拍摄,那么后期编辑就能在叙事中建立起时空概念。⑤在实践中,很多摄像人员缺少拍“插画面”的意识。所谓“插画面”,就是指拍摄对象讲话时,与当时场景、同期声相关的画面,如听众的反应、与讲话内容相关的事物等。“插画面”拍摄正体现了一种编辑意识。⑥如果缺少了这些画面,叙事的时空感就会大打折扣。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时间的流逝、空间的变更、人物的状态都如同流水般向前行进,不可逆转。因此,拍摄人员应具有全局观念,知晓重点,掌握一定的叙事技巧,才能抓住最重要的细节,确保节目品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所谓编辑前置,就是在前期策划与拍摄阶段,引入编辑视角,基于后期编辑的需要倒推其他制作环节的工作要求,使整个节目制作流程更有条理性,也更具效率。编辑前置的必要性在于,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节目前期各制作环节的不确定性,避免后期编辑遭遇“无米之炊”。

三、如何践行编辑前置

(一)人员前置,鼓励编辑参与前期策划

编辑前置最立竿见影的实现路径是岗位前置,即把编辑人员“赶”到前端,鼓励编辑人员更多地参与节目的前期策划和拍摄工作,并给予编辑人员话语权,鼓励他们在节目前期制作环节中发声,引入编辑视角,为其他岗位人员,如导演、摄像,提供策划和操作建议。以笔者负责编辑工作的纪录片《天下粤商》为例,由于前期准备工作不到位,摄像人员拍摄广州十三行的过程中,未能抓住要点,画面质量也不符合要求,后期编辑无法使用。为此,笔者虽作为编辑,亲自带队重新拍摄相关素材,以确保节目品质。

编辑岗位前置的常态化,这样的制度设计是对节目制作流程的一种调整,从全局来看,如果要实现常态化,意味着一种组织变革。所有编辑人员都不再是编辑台上的被动等待者,不仅为节目前期制作环节注入了理性,提升了效率,同时,也促使自身对节目主旨和导演意图有更深的了解,为后期编辑工作开拓了眼界,培育了全局观,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二次创作。

(二)“编”“导”一体化,培养全能型人才

在电视业内,常设有“编导”一职,但“编导”并不是“编辑+导演”,编导通常不具备编辑素质。比起编辑岗位前置,“编”“导”一体化是一种编辑意识的前置或泛化。即通过培训,培养导演、编导、摄像等岗位人员的编辑意识和技术能力,或者培养后期编辑人员的艺术创作和节目策划能力,使每一位从业者成为多面手、全能型人才。

如果节目制作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结构过于单一,常常会造成工种间的脱节和矛盾。例如在纪录片《相约多瑙河》的制作中,由于资料比较匮乏,这对前期制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能力构成了考验。在保加利亚街拍过程中,摄制组偶遇当地举办的盛大民间活动“玫瑰节”,于是抓住机会进行了跟拍。素材拿回国内后,后期编辑在剪接画面时发现“玫瑰节”的内容非常契合节目主题,但是素材有些单薄,导致内容上缺乏延展,缺少深度。为此,摄制组在按计划赴欧进行第二阶段拍摄的过程中,对“玫瑰节”的历史背景、关联产业等进行了深入了解,补拍了部分画面。试想,如果前期摄像人员能够具有编辑的敏感和发散思维,就能够自觉地搜集相关画面素材,避免“返工”。

可见,制作人员全面的能力和能动性对于中小型拍摄项目的重要意义。在“全面”的基础上,制作人员再根据兴趣和擅长选择不同的岗位侧重,形成“一专多能”的局面,此时,各岗位、工种人员间的沟通就能更加顺畅,配合也更加默契。前期与后期之间、导演与编辑之间的矛盾将全面化解,既提升了前期工作的有序性和效率,又避免前后期工作脱节、遭遇“无米之炊”。

(三)根据节目形态采取不同编辑策略

不同的节目形态、不同规模的节目,对编辑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剧情类节目,像电视剧、情景剧等,节目的拍摄和镜头分解工作是分步的。由于拍摄对象是可控的演员表演,因此每一个镜头可以精心设计,画面拍摄和声音拾取等环节都经过严格的控制。由于有剧本作为主线,后期的编辑工作可以有章可循。在这种“确定性”作业面前,编辑前置的必要性并不凸显。

与剧情类节目相反,非剧情类节目,如新闻、纪录片等,其拍摄和镜头分解工作是同步的。由于拍摄对象的行为是随机的,拍摄工作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前期拍摄工作容易陷入无序状态,拍回来的素材可能非常杂乱,此时,编辑前置就非常有必要。否则,节目后期将有可能面临“无米之炊”。

此外,是否需要编辑前置,与节目的规模也有一定关系。比如常规性的新闻节目,特别是几十秒钟的新闻简讯,条数多、时间短,后期编辑不可能参与到每条新闻的前期拍摄过程中。相反,如果是遇上大型“报道战役”,要围绕大型活动或事件开展报道,此时编辑前置的作用开始显现。

注释:

①胡仲成.浅析电视编辑思维[J].科技视界,2012(19).

②张晓锋.电视编辑思维论[J].现代传播,2002(2).

③④⑤许行明.电视节目编辑[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38-46.

⑥付哲.新闻前期拍摄中编辑意识的实践[J].视听,2015(8).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前置策划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本刊特别策划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