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画创作何以传递中国情感
——从刷爆朋友圈的《相思》谈中国情感
2017-04-12房玉婷
□ 房玉婷
我国动画创作何以传递中国情感
——从刷爆朋友圈的《相思》谈中国情感
□ 房玉婷
动画创作要具备脑洞大开的想象力、过硬的制作技术和多样的表现手法,但同样重要的是,动画创作也要有灵魂,国产动画的灵魂就在于中国精神和中国情感。2017年开年的国产动画《相思》获得了一众好评,也成为中国风动画的典型代表。本文将从文化继承、艺术风格和情感打磨等几个方面对《相思》这部国产动画进行分析,以期阐述动漫创作如何传递好中国情感。
相思;传统文化;艺术风格;动画
谈到我国动画传递中国情感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前段时间刷爆微信朋友圈的一部中国风动画《相思》。2017年元旦,这部不到10分钟的国产动画片伴随着新年的钟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短短几天的时间,它的点击量就猛增到5000多万,豆瓣更是给它8.5的评分,许多微博大V纷纷转发评论称“看到了国漫的正确打开方式”。《相思》根据清朝时期嘉定名士王初桐与六娘的真实爱情故事改编,老掉牙的套路却讲出了最真挚的情感,浓缩了古朴的中国风,成功地传递了中国情感。《相思》的大众认可度给我国的动画创作提供了借鉴,它是以动画的形式传递中国情感的典型范例。
一、动画——文化传播的载体
动画产品是文化类产品,动画是视觉传播的一部分,是承载文化精神的媒介。它不同于传统的影视作品,其创作者可以通过无限的联想和想象力将不同的元素糅合,通过变形、夸张、比拟等表现手法,以多样的组合方式呈现动画作品。动画对人的审美以及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不是硬性的输入过程,而是软性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输入过程。近年来,动漫产业作为文化竞争力的重要一环逐渐受到国家重视,不断兴起的动漫产业园以及财政拨款对动画创作的支持成为国家重视动漫产业的佐证。开放的文化环境使得许多国外的动漫也在国内动漫市场有了一席之地,例如2016年上映的新海诚的日本动漫《你的名字》,在国内大卖,得到了中国观众的掌声和认可。观众在欣赏外来文化成果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外来的价值观,外来的文化对受众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了重塑,这使得动画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在分享艺术美的同时也引导人们接受了附加在动漫作品上的文化。因此,动画作为国家内在力量的一部分,肩负着文化传播的责任。
如今,日本和美国凭借各自别具特色的动漫创作实现了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甚至已经将其转型为支柱产业;而国产动画由于起步较晚、创作模式老化、想象力匮乏等原因,不但制作水平不高,而且存在粗制滥造的情况,使得动画不能成为传情达意的优质品,而只是以浅显的故事情节博观众一笑。那么,对于目前呈现出的这些问题,我国动漫创作应如何更好地形成自身的特色,传递好中国情感呢?综观日本和美国这两个动漫强国,其动漫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具备了过硬的动漫创作技术。但刚刚刷爆朋友圈、获得一众好评的中国风动画《相思》,只是纯手绘的动画,并没有使用过多的动画特效,但扑面而来的却是带有中国意味和特色的画面。也就是说,动漫创作除了技术支持以及脑洞大开的想象力,还需要融入更多的民族元素。日本、美国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利用了本国的文化资源为动画创作服务。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文化断层的国家,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璀璨的中国文化,但在动画创作中,却鲜有中华文化的影子,例如《喜羊羊与灰太狼》,少年儿童对它追捧是因为它欢快的节奏和滑稽的笑点,这部动画片实际上并没有以中华文化为支撑,也就无所谓中国风和中国精神与情感。并非一定要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以说教的方式呈现在动画当中,像《大闹天宫》《宝莲灯》并没有多么高深的道理,但观众们在这两部国产动画中看到了独一无二的中国元素。美国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对《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的大制作取得了成功,我们应该反思:并非美国的大制作成就了这两部动漫,而是这两部动漫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内在精神,使这两部动画片有了灵魂。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些政策营造了一个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在这个大背景下,动漫创作更要将中华文化融入其中,形成特色,要在动画创作中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作用,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中国精神和中国情感、时代感的动漫作品。
二、传达文化精神——动漫创作的内涵
《大闹天宫》《宝莲灯》《哪吒闹海》等曾经是国产动画的代表,它们所具有的浓郁的中国特色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更是作为中国动漫的代表在世界动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动漫作品无一不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
我国动漫创作要体现中国特色,选材是最重要的一步。从神话传说到民间故事,从志怪小说到人物传记,从正史到野史,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为我国的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比如取材于中国神话传说的《女娲补天》,取材于中国寓言故事的《东郭先生》,取材于民间故事的《宝莲灯》,取材于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大闹天宫》,还有盛极一时的《中华勤学故事》《中华德育故事》等都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它们以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和思想观念刻画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构造丰富的故事情节,反映着久远的历史渊源,张扬着强烈的民族精神。
动画不应只是具有技术外表的驱壳,不应只是“形式主义”,中国精神的传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在精神旨趣的传达。《相思》这部具有浓郁中国风的动画,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一就是诗与对联。这部动画与王维的诗歌《相思》同题,整部动画以“红豆”这个意象和王维的诗贯穿全片。而片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对联”的巧妙使用,则使得该动画更具中国精神。幼年的六娘和王初桐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传统文化中的“男女有别”对他们还没有构成约束,他们以诗歌和红豆传情达意,六娘家门口的对联是“传业诗书得真趣,开意花草生远情”。对联的使用,为动画增添了古朴的文化内涵。转眼间六娘与王初桐已经到了被规训的年纪,中国“男女有别”的传统文化在这段情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虽知对方心意,虽懂对方无奈,但却不能敲门相见诉衷肠,所以对联也换成了“花落为添疏于影,柳飞欲伴春燕归”。六娘出嫁时的对联为“巧借花容添月色,欲逢良夜度春宵”。对联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它的使用与应时应景的调整,抓住了中国风的精髓,可谓诚意之作。
《相思》属于“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第二部,在该系列作品中,每一个故事都是以嘉定名人雅士为原型,以该系列作品创作团队对动漫创作的热情和探索以及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理解,以动漫的方式呈现中国故事,传达中国情感的。它的良好反响对国产动画创作的借鉴意义是:国产动漫制作要重视技术支持、想象力丰富,但核心是要用心传递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三、艺术风格的中国化——动漫创作的外在表现
通过动漫传递中国情感,题材选取是因素之一,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作品的艺术风格要中国化。中国传统艺术始终贯穿着抒情写意的基本精神,也就是说中国传统艺术的各种形式都是主情的,由情而生情意,由情意而生意境。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书法、绘画,无论是诗歌还是建筑、雕塑都被寄予浓郁的中国风格。例如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觅知音,以音乐觅知己,以文会友。亲情、友情、爱情都能在这些艺术中体现出来。可见,没有意境,作品就失去灵魂。
中国动画具有民族化风格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铁扇公主》,它奠定了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基调。国产动画的中国风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动画具备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皮影戏;二是我国的动画创作融入了戏曲等特有的文化样式。
《相思》这部作品的中国风格在这两个层面均有所展现。首先,《相思》这部纯手绘的作品,是国产动画对中国绘画的娴熟运用,江南烟雨蒙蒙的小镇,红色的油纸伞,红豆簪子等无不体现着中国风特色,包括落在绿叶上的红色蝴蝶都是运用了中国剪纸艺术。此外,民间音乐在国产动画的创作中也备受青睐,《相思》中的音乐是由古筝、琵琶等传统乐器演奏的,主题曲是易凤林创作的《相思》,将王维的诗歌与民间音乐融合,达到了良好的情感效果。《相思》的插曲是韦卓成制作的,有《动心邂逅》《儿时追忆》《共赏红豆》《吟诗定情》《学堂游神》《伤心别离》六首,每一首都透着中国风格。最后,中国风意象的使用也成就了这部动画片,六娘团扇上的“蝶恋花”、红豆粥、红色油纸伞、青砖瓦房,包括小摊上的簪子手镯之类的女儿家饰品都是民族特色的展现,整个画面就是一幅江南写意画。
四、对情感本身的打磨和细节的处理
“江南梅雨未有休,淅淅沥沥上心头。”《相思》讲述的故事是古代封建社会时有发生的,富家小姐和穷书生因“门当户对”的传统观念被迫分离,情节并不出新,甚至是老掉牙的套路,但是却讲出了最真挚的情感,丝毫没有违和感,没有撕心裂肺、海誓山盟,只是淡淡的欢喜与难过的情感纠葛,却以绵里裹针的状态直击人心。《相思》不仅在意象、意境、音乐等方面凸显中国风格,对情感本身也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打磨。
情感的打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幼时王初桐面对六娘时背《相思》,背到“此物最相思”时害羞,结结巴巴始终说不出“相思”二字来;青年的六娘与初桐在街上巧遇,内心欢喜却要压抑着不能表达;得知六娘出嫁,初桐跑到后门去相见,但因无可奈何,只是重重拍了一下门,门外的痛哭与门内的啜泣诉说着这种相思的情感,两人此后再没相见。这就是那个时代男女之间的爱情,《相思》做到了对情感细节严谨细腻的处理,不掺杂个人感情。
《相思》不仅对服装、场景、音乐有极致的要求,对意象的使用也非常用心。作品两次出现“梨”的意象,一次是二人街上偶遇,街边小贩叫喊卖梨,另外一次是六娘出嫁当天,初桐撞在梨车上,这都暗含二人分离的命运。作品中也两次出现“滴泪”,一次是六娘在为初桐做手绢时有人上门提亲,第二次是六娘在花轿上落在嫁衣上的泪渍。还有三个时间段六娘家门口不同内容的对联等也同样是严谨的细节处理的结果。
五、小结
《相思》是一幅动态的江南水墨画,情感讲述如江南烟雨含蓄绵长。它取材于清朝嘉定名士王初桐的真实故事,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以纯手绘的中国绘画形成淡雅的画面,伴随着童谣和音乐营造出古典意境,通过对情感本身的打磨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风格的运用传递了中国情感。动漫创作要传递好中国情感,这些要素缺一不可。
1.方建国.中外动画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金辅堂.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马欣.对中国动画民族化的反思[J].美术,2003(7).
4.李三强.中国动画的传统精神及其现代阐释[J].中国电视,2007(11).
5.彭玲.关于中国动画文化发展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6.张若男.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动画创作[D].山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