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传播中的理解
——以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为例

2017-04-12马丽芳

视听 2017年5期
关键词:布斯孙子跨文化

□ 马丽芳

跨文化传播中的理解
——以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为例

□ 马丽芳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交通、通讯的不断发展,使得远距离的交流不再“远”。跨文化交流如今也是相当频繁。相对于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传播活动而言,跨文化传播活动相对复杂。语言、文化、思维的差异让跨文化传播活动的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如何让对方理解其不熟悉的文化并融入其中?本文以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为例,探讨跨文化传播中理解的作用。

跨文化传播;解释;理解

一、理解的定义

理解是通过人类的感官去感受并获取一定信息。我们定义理解为解释可感觉资料的过程。人类是如何解释、理解所接收到的外部信息,例如词语、图像?在传播信息时,传播者总是希望信息接受者了解其中的内容,理解或者能给予传播者所期盼的态度和行为上的反应。但人类对信息的理解过程是复杂的,并不是子弹论那样,子弹击中,信息就能完全被接受者理解。除外在因素——“噪音”外,接受者自身对信息的解释,也是影响传播者预期目的能否实现的主观因素。

二、影响理解的因素

人们对感受到的外部信息进行解释时,“外在真实”与个人解释之间并非相当一致的对应关系。人们解释所感受到的外部信息的这一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心理学家描述理解为“人们选择、组织和解释感官刺激,使其成为一种有意义并与世界紧密联系的图像的复杂过程”(Berelson& Steiner,1964)。

这一复杂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文化期待、动机(需求)、情绪以及态度等。

第一,文化期待对理解的影响。完全与外界孤立的人几乎不存在,人们从出生就在进行着社会化过程。这一过程中,人总是与一定的群体有着某种关系,或者说人总是某一群体的一员,比如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庭,是家庭中的一员。而维系群体成员间关系的是群体文化,人们在群体文化中找到归属感,认可本群体的文化,甚至有的会认为自己的群体文化更具有优越性,并把本群体文化内化成为自己的意志和行动。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接触到的文化会影响人们对新信息的解释和理解。

电影《孙子从美国来》讲述的是文化背景不同的爷孙两人之间的碰撞。爷爷老杨头是中国传统皮影老艺人,虽已退休,但依然珍藏着表演皮影戏的全套行当。几十年来受中国文化特别是皮影文化的熏陶,老杨头在看到美国孙子布斯的玩具时,和布斯的理解完全不同。电影中,深受美国文化影响的布斯最喜欢蜘蛛侠,在他眼里蜘蛛侠是一位拯救人类、拯救世界的大英雄,是美国电影赋予蜘蛛的侠客形象。

第二,动机(需求)对理解的影响。人们在接受外界信息时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带有一定目的,或是为了学习,或是为了娱乐,或是其他原因。动机(需求)的不同导致人们对所感受到的外部信息的解释、理解有所不同。在中国故事里,“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就讲述了动机(需求)对理解的影响。人们的动机(需求)往往会影响人们做出判断。

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中,爷爷害怕村里人嘲笑自己的孙子是个外国人,天天把布斯关在家里。老杨头知道村里人迟早会知道布斯的,就偷偷带着布斯去县城,把布斯的黄发染成了黑发,还骗王站长说布斯是新疆少数民族娃娃。在爷爷眼里黑头发好看,黄头发跟鬼一样。爷爷的需求就是得到村里人的认可,害怕村里人笑话布斯是美国人,所以在爷爷眼里只要布斯不是外国人,哪怕是拖着的油瓶子也接受。

第三,情绪对理解的影响。人们对接受到的外界信息做出怎样的解释,与他们当时的情绪有很大关系。情绪是复杂的主观心理,同一个人对感受到的同一信息,在不同情绪下做出的解释有很大不同。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中,“大闹天宫”的皮影行当是爷爷的最爱,当爷爷看到布斯在没有经过允许的情况下偷偷玩自己的皮影时,情绪就上来了,要赶布斯走。等到晚上,爷爷情绪平静下来后,把整套“大闹天宫”的皮影都给布斯玩。

第四,态度对理解的影响。人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人在成长的社会化过程中,对客观事物、信息的认识、学习、了解等一系列经验中会形成个人的经验。态度就是在一系列社会化经验中形成。个人的态度与他成长的社会化环境紧密相关。态度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兴趣、需要等。价值观、兴趣需要等都是主观因素,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态度也会随之变化。

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中,爷爷老杨头一开始并不接受突然到来的美国孙子,看到蜘蛛侠总说是蜘蛛精。通过和孙子布斯的相处后,爷爷渐渐喜欢上了美国孙子。当布斯要被接回美国时,爷爷说,不要让孙悟空和蜘蛛侠打架,要让他们成为好朋友,一起保护地球。爷爷前后态度的转变,表明爷爷慢慢接受并喜欢自己的美国孙子。

三、跨文化理解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语言、文化、思维的不同,跨文化传播中会存在很多常见问题,这些常见问题都是影响人们跨文化传播中理解的因素。

第一,对不熟悉文化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人们在脑海中形成对某一事物的固定的笼统概括的印象,这种固有的印象并不是全面的、多角度的,而是单一的、片面的,往往伴有很多误解。在跨文化传播中我们总是带着已有的刻板印象去了解不同的文化。

第二,文化差异的存在。人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渐渐接受自己国家的文化。文化观念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带来很多误解,甚至麻烦。像电影《刮痧》中,由于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华人吃了一场官司。此外,中西方的教育观念的不同,也引起全世界大爆炸式的讨论。文化差异不同,人的思维也就不同,而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中,不管是爷爷还是布斯,首先看到的都是来自自己本国文化里的蜘蛛形象,而并非不熟悉文化里的蜘蛛形象。个人成长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理解。

第三,文化优越感。很多人对自己本国文化存在优越感,而对其他文化存在偏见,有的甚至以自身文化为中心,肆意批判、歧视非本国的文化。语言、环境的差异往往会导致思维的差异,而有很多人总是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其他文化,甚至对不熟悉的文化不去加以了解就妄自议论、批评。这种任意强加的意志,严重损害了文化多样性,是对文化的不尊重。况且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本就无优劣之分。

四、跨文化传播中增进相互理解的对策

第一,双方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差异。人们生活环境、背景、经历不同,自然在观念、态度上会存有差异,对事物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要学会尊重对方,理解差异。在可预知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可以提前了解对方文化背景的特色,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减少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引起的摩擦和冲突。在电影《孙子从美国来》的结尾,爷孙两人理解了彼此之间的差异,爷爷还提出要孙悟空和蜘蛛侠成为好朋友一起拯救世界。

第二,学会倾听。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学会倾听,摒弃对不熟悉文化的刻板印象,了解对方的动作、情感,并给以相应的回应。学会认真倾听是我们在交流中对对方的尊重,这是我们的态度。态度的好坏都会影响到交流对象的理解。懂得倾听的人能够更快速、更容易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布斯初到老杨头家中时不喜欢爷爷教训他,有时甚至要“离家出走”,冲突不断。但在相处后,两人互相嬉闹,布斯也认真听爷爷讲孙悟空的故事。

第三,增强交流信心,提高说服技巧。有很多人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会因为不熟悉的环境和不熟悉的文化背景而感到忧虑、自卑,甚至缺乏自信。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不同文化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而并非不平等甚至对抗的关系。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增强信心,面对他者的不理解,我们要灵活运用说服技巧,消除他者对自己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1.[美]赛佛尔,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第4版)[M].郭镇之译.华夏出版社,2000.

2.薛可,余明阳.人际传播学(新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熊源伟,余明阳.人际传播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1.

4.刘学谦.群体凝聚力理论研究与运用[M].红旗出版社,2008.

5.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彼特主编.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化交流文集 [C].麻争旗等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布斯孙子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孙子壵
孙悟空战蜘蛛侠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孙子垚
孙子垚
蒙药希和日额布斯-6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的影响
孙子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