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对农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探析
2017-04-12张春湘
□ 张春湘
地方对农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探析
□ 张春湘
在我国,“三农”问题一直是社会民生的重中之重。如何正确解决“三农问题”、引导农业健康持续发展,成为电视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农电视节目对于广大农村而言意义重大,找准对农电视节目的发展定位与策略思路,不仅能让电视节目成为政府与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还有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本文将从地方对农电视节目的优劣势及现状出发,针对对农电视节目的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地方台;对农电视节目;发展策略
目前,党和政府部门对“三农”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各地方电视台也尤为重视对农电视节目的发展,国家的扶持政策也为对农电视节目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审视我国对农电视节目的现状,在具备发展潜能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地方对农电视节目的天然优势
(一)具备持续的政策优势
我国对农电视节目具有十分优质的政策环境支持。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两大重要文件中,均明确指出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各级电视台对农村、农业的推广与宣传力度。这无疑为对农电视节目未来的品牌建设及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撑。
(二)农村电视网络覆盖优势
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中国农村公共网络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截止到2015年,全国各农村基本完成了“村村通”建设,而卫星电视“户户通”也已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果。庞大的农村用户群体以及卫星电视的广泛覆盖,让对农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因此,要满足广大农村百姓对电视节目的需求,开办各类对农电视节目,已成为中央及地方电视台重要的宣传任务。
(三)庞大的受众群体优势
随着城市中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城市观众已经很少观看电视节目。而在新媒体发展缓慢的农村,农民一直是电视节目最忠实的观众。无论是农闲时,还是劳作
后,农民都有观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这是对农电视节目最为稳固的受众群体,也是驱动对农电视节目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地方对农电视节目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电视媒体作为丰富农村文化产业的重要主体,始终承担着重要的文化引导责任。目前,各大电视台为“三农”服务的对农电视节目始终无法与综艺、新闻、电视剧等栏目的收视相媲美。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地方电视台对农电视节目节目形态及内容缺乏创新。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地方对农电视节目缺乏清晰的定位
节目定位的准确度决定了电视节目与受众思想的契合度。要做好对农电视节目,首先得深入了解我国的“三农”问题与“三农”发展现状。如果缺乏对“三农”市场和“三农”知识的了解,对农电视节目必将给观众留下古板、套路化、思想落后的印象。目前我国地方电视台的对农节目中,很多都是展现农业发展、农业问题、宣传农村新面貌以及采访农民种植经验的节目类型。这些缺乏实质性节目定位的对农电视节目,不仅对观众缺少吸引力,也将把节目带入模板化的瓶颈中停滞不前。
(二)地方对农电视节目缺乏创新
创新一直是电视节目提倡的发展思路,我国亲子类、真人秀等一大批电视节目都开始对节目内容进行创新。然而,目前我国对农电视节目却鲜少有突出亮点。并且很多地方电视台对农电视节目就是按照中央颁布的相关惠农政策照本宣科,节目内容让观众感到生涩难懂,让节目成了一种纯粹宣扬农村政策的渠道。
(三)地方对农电视节目制作粗糙
粗糙的节目编排和画面语言是影响对农电视节目内容及思想的重要因素。很多地方对农电视节目因电视编导对农民受众审美的偏颇解读,对镜头、画面、同期声等专业性采制要求降低,使得对农节目的播出效果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
(四)地方对农电视节目缺乏互动
很多地方对农电视节目,在内容设置上缺少与观众的互动,具有不落地、不实用、过于模式化的特征。在节目中,领导与农民握手交谈的画面尤为普遍。但是,这样的互动方式显然过于狭隘和僵硬,容易向观众传递一种官僚风气的印象。真正的互动交流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的主题要具有广泛性和实用性,并能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农民的共鸣和喜爱。
三、地方对农电视节目的发展策略
地方对农电视节目的传播效果事关三农大局,本文在对目前地方对农电视节目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和建议。
(一)明确发展定位,明晰节目理念
节目传递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是电视节目制作的灵魂。受众的接受程度、感兴趣程度是节目制作考虑的先决条件。要做出一档高质量的对农节目,在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的同时,还应做好详细的市场定位及内容分工:节目策划及栏目包装、新闻稿件由电视媒体负责,而对农政策、选题采访由政府部门负责。有机融合政府与电视台的不同的职能优势,从而保证对农节目的可行性、可看性、可信性。
(二)立足“大民生”,加强节目创新
目前,各类电视节目从内容和形态上都不断进行创新,对农电视节目可从这些电视节目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第一,借鉴适宜的主持风格。电视节目主持人创新主持风格,不但为节目增添了活力,还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例如央视的撒贝宁,无论是《今日说法》中严肃的风格还是《开讲啦》中幽默的风格,都为节目吸引观众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二,借鉴成熟的节目采制方式。借鉴目前最流行的现场直播方式,将新闻直播车开入农村,不但增加观众的现场感受,还是对农节目类型的创新与尝试。第三,突出地方特色。中央台与地方台应区别对农电视节目的指导立场,中央台应注重宏观引导,地方台可从本土特色文化出发,把握本土文化的细节,增强受众参与度和思想契合度。第四,注重民生导向需求。百姓最为关心的就是民生民情的服务与解决。对农节目中,结合相关部门工作职能,利用相应的惠农政策,增加切合民情的服务和解决问题。
(三)用故事情节提升节目传播效果
在地方对农电视节目中,故事化运用是提升节目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传统节目里,教条式的灌输模式已经受到了观众的排斥,改变节目表现形式成为节目转型的关键环节。故事化表现方式,通过故事化艺术把事件过程呈现出来,使得节目更具有情感冲击力和视觉表现力。例如,地方对农节目《农事新说——粮食》,在表现世界粮食日的节目主题时,以人物故事化为线索,展示了农户的日常生活和粮食种植,并在这个过程中解读政府的惠农政策,节目得到了社会的良好反响。
(四)借力互联网平台助推对农节目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农电视节目如果只着眼于电视媒体渠道,在多平台融合的趋势面前只会陷于被动。借力互联网平台,整合多方资源,才能促进对农电视节目的发展。其次,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农民接触信息的渠道正在被重塑。对农电视节目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通过多平台融合,嫁接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路径,不仅能够快速提升节目知名度,还能在新媒体的互动中加强与受众的沟通和交流。总之,地方对农电视节目的未来发展,需要新思维,需要新技术,需要新模式,多方合力,共同推动地方对农电视节目的良性发展。
1.陈光耀.新常态下地市电视台对农节目的新发展——以绍兴电视台《一周农经》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6(01):108-111.
2.田方圆.省级对农电视节目贴近性分析——以山东电视台《乡村季风》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08):275-276.
3.傅国英.地方台对农电视节目运作的侧重点[J].新闻传播,2015(08):19-20.
4.李振中.全媒体环境下提升对农电视节目影响力的研究——以CCTV-7农业节目为例[J].传媒,2016(06):55-57.
5.谢韵洁.浅析对农电视节目的困境及发展对策[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40.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