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编辑审稿对提升图书质量的重要性
——以《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审稿为例

2017-04-12刘小连

视听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书稿责编红色

□ 刘小连

浅谈编辑审稿对提升图书质量的重要性
——以《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审稿为例

□ 刘小连

本文以《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一书的审读结果为例,分析编辑审读对于提高图书内容质量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解读审稿的过程和方向,并指出编辑应加强审稿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图书的内容质量。

审稿;图书质量;编辑素养

伴随着出版行业的快速发展,图书品种大量增加。根据《中国出版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共出版图书41.4万种,全国图书总印数为79.3亿册。目前,中国的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早已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许多人看来,现在好书越来越少。可以看出,图书的内容质量和编辑审稿必须引起出版行业的高度重视。

一、编辑审稿的重要性

内容质量是图书的生命线,也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有力支撑。编辑的审稿活动是整个编辑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审稿最直接的意义就在于保证并提高书稿本身的质量。

审稿是编辑的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它需要考察过去,分析现状,预见未来,需要对整个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源流、学派、趋势、演化规律有清晰和准确的了解,这就要求编辑通过长期的学习和训练,形成具有透过字里行间的文字信息评价书稿的出版价值和鉴赏水平的评价能力。如果说对文字和技术问题的处理是编辑的共性,那么对书稿内容的审读则是编辑的个性。

二、以审稿实例为例,突出编辑审稿的个性体现

对《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一书的审稿,有很多编辑的个性体现。

(一)充分理解书稿的内容特色

该书稿是一部探讨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关联的书稿。书稿共分五个章节,在总结、提炼红色文化濡染、浸润、熏陶功效的过程中,探索了文化育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融合的新途径,彰显了红色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契合性和关联性,通过对红色文化哲学的理性思考,大力推介红色文化的精神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统一性,突显江西红色文化的价值永恒性和时代性,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中,探寻价值力量的承继传统,突出价值力量的历史延展性和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该书稿的阅读对象主要为在校大学生,因而该书从概念解读到事例引导,从历史渊源到现实践行,从单种元素阐述到多种关系串联、融合,条分缕析、循序渐进,都以通俗易懂、严谨而又不乏有趣的语言,阐释了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为进一步增强书稿的可读性,书稿运用了大量的红色文化传奇、故事、精神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品质,这将大大地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朋友阅读此书。

(二)有针对性地根据书稿的特色、读者对象等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

尽管此书的优点可圈可点,然而,在审读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第一,初稿对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间关于“思想文化同源、精神价值同质”的传承关系缺乏紧密融合阐述。充分阐释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间的历史渊源及传承关系,且又需顾及书稿的可读性、各章间的连贯性,这是全书的重点,也是难点。初稿呈交过来后发现,对红色文化的起源、蓬勃、成型的过程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都进行了较为详细、妥帖的解读。然而,全书少有对二者关系进行融合的阐述,在创新性上不够突出。于是,责编提出了通过红色故事释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以使二者融合、契合的想法。作者们通过研讨,一致认为这可以成为此书破题的方法。于是,编者们对红色故事的选择进行了反复琢磨、精心挑选,在阐述“自由”时用了陈毅的故事,在阐述“平等”时用了曾志的故事,都较为妥帖地传达了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间的历史传承、价值同质的关系,且丰富了全书的表达形式,增强了图书的趣味性、可读性。

第二,各个章节体例、叙述风格不一致。该书供稿作者共20余位,不少是省内思政类教育专家,但由于各自气质性格、思维方式、著书风格等有所不同,因而,责编通读了第一稿后发现,每章如果单独来读,都各自出色,有的理论阐述专业且规范,叙述则严谨、庄重(如第一章);有的行文飘逸,通过讲故事来以小见大,叙述则较为轻松、活泼(如第四章);还有的则文采斐然、一气呵成,较为抒情,渲染意味重(如开篇引言,后删除)。然而,把这些章节按顺序拼到一起排列起来后,发现整个书稿的风格完全不协调。

第三,部分章节理论性、专业性过强。本书稿的阅读对象为青年大学生,他们虽有一定的理论积累,但是对于过于深奥、难于理解的政治术语式读物有较为严重的排斥性,不利于成书后的宣传、推广。例如,第一章在阐述“红色文化的维度解读”一节中,从意蕴维度、特质维度、价值维度三个方面试图将红色文化的内涵进行理性阐释,其理论阐述专业、规范,但是可读性却不够。于是,责编通过与作者沟通,传达了削减三个维度解读的理论深度、增加故事释义以增强书稿的可读性的想法,作者也较为认可,愉快地增加了龚全珍和其丈夫的故事:《精神传递同脉——龚全珍和她的丈夫甘祖昌》。通过处理,不仅增加了可读性,提高了书稿关注热点人物的时效性,还巧妙地与所要阐述的概念进行无缝对接,用他们夫妇二人的执着信念,诠释了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传递上的一致性,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书中极少部分内容为了强调“可读性”,将人物的某些不利于正面宣传的经历进行了大篇幅的细致描写。例如讲王泉媛被俘后,在匪窝受尽打骂、凌辱,原稿有大量被凌辱的细节,责编和作者商量后在不损害原稿故事完整的前提下对凌辱细节做出了删除处理。

第五,初稿各章都涉及参考书目,由于各章作者不一,参考文献的形式多种多样且大部分不符合出版规范。责编都已根据作者提供的基本信息,对全书的书目进行了规范处理。

第六,部分红色故事在多个章节中有重复。如第三章第一节引用了陈毅的《梅岭三章》这一故事作为案例导入,与第一章延伸阅读中的故事重合;又如方志敏的故事、龚全珍的故事、朱德的故事被多位作者同时引用。责编在初审中将重复部分用蓝色笔圈出,并提交各章作者商榷在最为合适处保留,其他处则用其他的人物故事(红色故事)代替。

第七,存在少量的事实性讹误。如《瓜地里的23枚铜板》这一故事讲述了当年红军转战赣南,路过瑞金武阳村时,留在老乡地里一张纸条,写的是:“瓜农,你的地瓜我们摘了解渴,现留下23枚铜板在瓜地里……”这一故事广为流传,读者的第一反应是此处的“地瓜”应属“黄瓜”。为查证这一史料,笔者翻阅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井冈山: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一书和客家新闻网等,确属“黄瓜”无误。

第八,书稿还有不少错字、别字,部分语句不通、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数字使用不合理等现象,责编按规范逐一做出了处理。例如,“一滩血”应为“一摊血”,“红军长征走了2.5万里路”应为“红军长征走了二万五千里路”,“天涯如只尺”应为“天涯如咫尺”等。

三、如何提高编辑的审稿能力

编辑的审稿活动是整个编辑活动的核心部分,审稿最直接的意义在于保证并提高所审文稿本身的质量,需要对所审文稿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这是一项烦琐细致而又富有学术含量的工作,体现着编辑的水平和素养。因而在审稿过程中,编辑需要加强编辑群体的思想和专业建设,并从以下方面着手:

1.恪守职业道德,强化责任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敬业精神,是提高编辑审稿活动质量的精神保障。

2.克服心理因素,排除思维定式。科学的审稿方法和审稿理论是排除各类心理效应下产生的非理性思维对审稿活动干扰的有限方法。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学术判断力。准确的判断能力是以编辑博学专精的学术背景为基础的。编辑应加强业务学习,积极拓展眼界,练就一双敏锐的“慧眼”。

4.自己动手,积极撰写论文,通过写作实践来提高编辑的审稿能力。

总之,在审稿过程中,只有坚持内容至上、质量至上的原则,才能使优秀的作品得以传播,从而有效地发挥出好书影响他人的积极功效。

(作者单位:江西高校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书稿责编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追忆红色浪漫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rotein C-terminal labeling by carboxypeptidase Y
Use scientific methods to learn the vocabulary well
Graphene 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 for the Dete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一颦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