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R+新闻”:新媒体时代的新探索

2017-04-12张瑞峰

视听 2017年10期
关键词:跨界新闻报道虚拟现实

□ 张瑞峰

“VR+新闻”:新媒体时代的新探索

□ 张瑞峰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在国内外可谓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VR技术的诞生,对传媒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具体来说,VR技术融入新闻报道中诞生出了“VR+新闻”这一新兴概念。当这一概念出现在新闻传播领域后,新闻媒体的报道思路和制作流程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受众对新闻获取方式的认知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VR技术和新闻报道的融合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它们二者如何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本文将对此做出分析。

传媒;VR;新闻;融合

VR,中文名为“虚拟现实技术”,即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有效结合。这种技术可以让使用者进入一个非常奇妙的虚拟世界,但又觉得很真实、很立体,能够三维成像。这种技术基于具有“沉浸性”和“交互性”系统的计算机,它的基本要素是“遥在”。VR可以把“远处的”的场景“移动”到“眼前”,而且使用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干预场景。正是基于VR的这些特性,国内外诸多学者都把VR当作是“超媒体”技术的核心支撑来研究。它具有不可估量的传播“超能力”。因而,当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传播与新闻学院的Nonny de la Pe a在她2010年发表的论文上首次提出“沉浸式新闻(Immersive Journalism)”(VR+ 新闻的源头)这一概念时,VR+新闻成为了新闻报道的一种新方式。它赋予了传统新闻更为有趣的“沉浸感”虚拟互动模式,这一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新闻在距离和空间上的局限,让受众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新闻。

一、VR+新闻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2013年,美国最大的报业集团——甘内特报业集团旗下的《得梅因纪事报》打造了首个解释性新闻项目“Harvest ofChange”,这被认为是首次在新闻报道中运用了VR技术,标志着VR技术开始在美国新闻界真正兴起。2015年,《纽约时报》推出了“NYTVR”虚拟现实APP,并为《纽约时报》的订阅用户免费提供了100多万个由谷歌开发的“Cardboard”纸盒眼罩,这一项目被认为是VR+新闻的正式起步。

在国内,VR+新闻大致起步于2015年,人民日报制作了“9.3”大阅兵VR全景视频,新华社制作了《带你“亲临”深圳滑坡救援现场》的VR+新闻。在2016年,比较有代表性的VR+新闻应用,如央视网运用了可实时拼接10个高清全景摄像头的4K全景摄像机,全景直播了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央视新闻频道在2016年9月15日直播了天宫二号发射特别节目《筑梦天宫》,在介绍神舟十一号的时候,演播室让虚拟的神舟飞船从屏幕里“飞”了出来;在介绍飞行器的内部构造时,主持人更是“穿越”到它的内部,让观众对飞行器的构造有了更直观、更生动、更具体的认知。

二、VR技术给新闻报道带来的改变

(一)新闻报道形式的改变

在新媒体发展起来以前,新闻的报道方式基本都是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语言符号。而VR新闻不再局限于对新闻的简单陈述,而是营造出360度全景。这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用户沉浸于一个“仿真”的新闻场景中,也为真实、全面、客观地表达新闻提供了更多可能。举例来说,前文提到的新华社制作的VR+新闻作品——《带你“亲临”深圳滑坡救援现场》就借助比文字和图片更有震撼力和冲击力的方式——VR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报道,几乎现场重现了整个灾难发生前后以及救援的真实场景,也更容易被受众所铭记。

(二)新闻传受关系的改变

VR+新闻表述方式的改变使得VR+新闻的用户不再是“局外人”,而是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在传统新闻中,用户获取信息多是间接、被动的。然而,VR+新闻打破了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以用户为第一视角,增加了用户的选择性,提升了用户体验。举例来说,在纽约时报的VR+新闻作品《流离失所》中,用户能够直视新闻故事中的人物,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并跟随他们的脚步探索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

(三)新闻制作方式的改变

作为一种新的新闻形态,VR+新闻的普及为新闻生产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传统新闻工作者所需的采写、编辑、摄录等方面的能力外,他们还要学习、掌握VR+新闻的拍摄、制作流程。对传媒业来说,具备有专业技术的人员将和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一同受到行业的青睐和重视。

三、VR+新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真实性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到,VR的一个特性是“交互”,是可以人工干预的。这个特性对于新闻报道可能产生新的挑战:新闻的真实性经受挑战。众所周知,新闻的核心就是真实,新闻的生命就是真实,要原原本本地将事件客观地报道出来。可是,VR技术却创造了一个虚拟与现实合成的世界,虽然也有影像,但它却不是一个完完整整的原始环境。这个世界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但这个环境会被怀疑,也许新闻环境本身就是“被创造”出来的场景。我们看到的VR+新闻到底是真的吗?这可能会是日后的一个重点议题。

(二)成本高

VR新闻制作成本高,要在一定的技术支持下才能完成。所需经费大,且生产过程长,目前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制作。有些VR视频花费几周时间就可拍摄完成,但有的则需耗费几个月,制作周期相当长。

(三)选题有限

目前画面感强及视觉冲击力强的新闻报道中,更适用于VR技术;而在一般情况下,如在动态新闻或非常抽象化的经济报道中,并不适用于此技术。因此,目前可供报道的VR新闻的题材非常有限,其只适用于相关解释性、新闻纪实、娱乐、体育赛事或现场复制难的新闻事件报道中。

四、VR和新闻如何更好地融合

(一)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

独具特色的内容是媒体的源头活水。没有独具特色的内容,再先进的VR也只会是亮丽的外包装。每一种新闻媒介都要有与之匹配的呈现风格,报纸以文字为主,视频以图像为主,发展到微博、微信则要求短小精干、图文并茂。VR也是如此,要结合VR的传播特性和形态,对内容进行加工,让其与这一新平台相匹配,让受众欢迎,才能让自身掌握新闻传播战场上的主动权。

(二)尝试跨界相融

当前,各行各业都提倡“跨界组合”,演员跨界歌坛、歌手跨界小品、小品跨界电影,各种娱乐形式的组合充分展现着一位演员的综合实力。媒介传播也在跨界组合,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日报“两微一端”上发表问候语音来说,以“总书记给你来电话”的方式吸引读者,而且,内容还可以在各类新媒体上同步传播,比如各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互联网跨界运营平台等,读者还可以自行分享。如果没有这些媒介平台的“互助”相融,仅作为纸媒的人民日报不可能创造这样的传播奇迹。因此,VR技术在与新闻的融合过程中,也应尝试各种媒介载体的跨界相融,将会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

五、结语

从纸媒问世,到广播、电视、网络的兴盛,再到VR技术的兴起,媒介技术的发展史也是媒介“沉浸感”的进化史。VR+新闻的出现,丰富了传统新闻业的新闻报道形式。未来传媒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沿性技术的发展。虽然在VR的发展进程中仍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但总的来说,“VR+新闻”的模式不仅契合了VR产业发展的方向,改变了新闻的传播形态,也对未来的传媒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1.彭雪霁,王梅.虚拟现实技术对新闻发展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6(11):322.

2.肖黎,倪娜.传统媒体如何“拥抱”VR[J].新闻前哨,2016(07):61-63.

3.柯赟,朱梦梦,李培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闻报道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记者,2016(07):81-82.

4.倪宏.VR技术在传统媒体中的应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7(01):291.

5.张玮野.VR+新闻: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业转型的新方向[J].今传媒,2017(02):103-104.

6.孙振虎,李玉荻.“VR新闻”的沉浸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J].新闻与写作,2016(09):29-32.

7.喻国明,张文豪.VR新闻:对新闻传媒业态的重构[J].新闻与写作,2016(12):47-50.

(作者系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2015级艺术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跨界新闻报道虚拟现实
跨界
跨界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REALITY BITES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