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2017-04-12伍小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品德课依法治国思想品德

伍小辉

【分类号】G633.2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在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主要采取讲授的形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很难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一、创设故事情境

思想品德课最大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因此学生往往感觉学习乏味。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运用感人的故事、富有哲理的寓言、真实的案例创设情境,积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享受故事情境, 可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时,我引用了“吃蛋原理”这个哲理事例: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假如这只鸡一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三种消费方案:⑴坚持每天吃一个鸡蛋;⑵把母鸡杀了吃掉;⑶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問学生你会选择哪种消费方案?如此教学,一下子把学生们带到了新奇的情境,学生们都感到学习过程新鲜有趣,乐于积极参与讨论。经过分析比较,学生认识到应该选择第三种方案,虽要忍受一时的清贫,但一段时间后,可既有鸡吃,又有蛋吃,生活质量会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选择第三种消费方案,就是选择了可持续发展。情境的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灵活恰当的应用故事情境创设可对教材的处理带来诸多积极的影响。

二、创设生活情境

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来是源头活水,是学科教学存在的根基与发展的基础。新课改非常重视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明确提出要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为学生创设丰富而真实的教学情境,将抽象深奥的理论知识寓于直观的生活事物之中。这样既能以生动的生活来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学的亲切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同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生活现象中来获取第一手的感性认知,从而上升为理性认知,再回归现实生活,从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这正是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如果只是单纯而机械来进行讲解,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而且知识抽象难懂,学生只能是机械记忆,并不能灵活地用于指导现实生活。而教师通过收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消费权益受侵害的生活实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科教学的真实性,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这样更能唤起学生求知的热情,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通过不断的分析、比较与思考,进而达到对知识的理性认知与深刻理解。

三、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巧设悬念,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需要与愿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学习。例如一教师在讲依法治国内容时,首先提出的问题是:“依法治国的内涵是什么?”也就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把它拓展可以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体现我国依法治国的例子。然后过渡到:“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它拓展可以提出 “依法治国有什么意义”,把它再进一步拓展可以让学生讨论 “我国把改革纳入法制化轨道的必要性”。问题创设情境是情境教学法最常用也是最关键的方法,其他任何一种方法都必须以它为铺垫。又如在初三的一节复习课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互联网上存在的弊病? (2)你能提出几点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建议吗? (3)应该如何解决消费者权益屡受损害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各不相同, 但在学生得出答案后,我又问: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共性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有的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后突然来了灵感,提出回答此类问题,都要从以下四个角度来切入:(1)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2)社会应该形成什么氛围?(3)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措施?(4)个人应该怎么提高素质? 从而总结出此类题的答题规律,获得了同学们的喝彩,成为本节课堂课教学的一个亮点。

四、创设活动情境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是看学生能记住多少知识点,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用于现实生活中,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以将知识转化为自觉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更多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来不断提升与内化。如在学习身边的诱惑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收集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诱惑,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呈现教学内容的形式更为新颖有趣,更能唤起学生求知的热情。当然,教师也要参与课前学生的准备中来,对学生所提取的信息进行梳理,这样才能增强表演的针对性。这样的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都可以展开主动的思考与思维活动,不论是剧本的创作还是表演,都可以看出学生很用心。同时这样的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将学习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在生动的表演中来实现对知识的不断理解与内化,从而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又如,我曾经组织学生针对“学习中的苦与乐”的问题展开群体辩论。学生热情高涨。由于让学生课前作了认真的准备,因而课堂上的“辩论”十分激烈,他们你一句我一句,争得面红耳赤,足足用了二十分钟仍未分出胜负。在这场辩论中,有的学生言之有理,有的学生概念模糊,有的则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而这恰恰锻炼了他们随时辨别正误的判断能力。同时,学生通过提出自己的不同主张,并申述理由,也锻炼了自己灵敏的思维能力。而那些没有发言的学生,处在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中,也没有无动于衷,也作了一些深层次的思考。

猜你喜欢

品德课依法治国思想品德
选择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知识改变命运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