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活引领,求真求优

2017-04-12姚雅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新课标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推广至今所进行的各类课堂阅读教学,总给人一种这样的印象:教师“一言堂”的局面被打破了,学生“群言堂”的热闹局面来临了,然而过犹不及,课堂又进入教师转入幕后,学生放任自流的另一个误区。基于“学生学习”的最优化课堂不是教师“缺位”甚至“离场”。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行使自己的角色?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基于“学生学习”的最优化课堂中存在的误区,浅谈教师发挥引领作用的幾种做法,以达到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驰骋课堂,走进最优化的阅读境界。

【关键词】新课标;最优化课堂;灵活引领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了南京市“十二五”教育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学生学习的最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组(批准号:L/2013/179)的指导,作者系课题组核心成员。【分类号】G633.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作了如此定位:“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基于“学生学习”的最优化课堂理念由此而生。但在教学过程中,如若教师尺度把握不当,会产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缺位”现象,李海林教授在其《李海林讲语文》中称之“教师的自我放逐”。具体表现在:

其一、教师的主导缺失。部分语文教师过分注重课堂互动的处理,不小心丢失了自我。这样的课堂过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而忽略了教师应该通过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感悟、研究来处理好对学生的诱导、启发;忽略了作为主导的调控职能,教师让自己成了学生“多元解读的随风草”放得过开的课堂,从表面上看积极开放,实质上是老师角色意识的淡化,这是“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另一个极端,这样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无主题。

其二、教师的评价浅显。尤其是赏识教育理念下,教师的溢美之词满堂飞,使学生缺少冷静深入思考的契机和动力。没有深入和跨越,致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总是在低效的路上徘徊,最终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的只是伪高效。

所以,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基于“学生学习”的最优化课堂中,面对种种过犹不及的误区,教师所要做好的就是把握尺度,灵活引领。

那么,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中究竟应该怎样灵活引领才能既保证以“学生”为主体,又以“教师”为主导呢?

一、多元互动,碰撞心灵,领会文本的真正价值

阅读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是充满了创造性的过程。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时下的课堂阅读教学也确实呈现出气氛热闹活跃、对话多元深入、思维积极深刻的新景观。然而,学生作为文本接受主体,生活经验有着很大的差别,进入阅读活动时,也许是因为学生更热衷于求异思维,所以生成的独特感受也是无法预设很难预知。所以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切不可忘记“求真”永远是求新的基础,教师应对学生的多元体验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是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课堂上的开放话题活动过程,有利于师生在阅读实践中与文本发生深层的、有价值的对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健康情趣、积极向上人生观的渗透。所以课堂上的开放话题活动过程,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是必须的。不能只为了满足学生求异的愉悦而放弃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大是大非辨识的引导。在这个过程中的巧妙引领,将会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将错就错,峰回路转,引领学生的深度思维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自己去体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由于学生的阅读总是“浅尝辄止”,再加上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正处于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少一定的探究能力,对一些文章不可能立即读懂和领悟。所以教师应该对问题巧妙设计,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的信息不断发生冲撞,建构生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建构的一次次成功,学生思维火花的一次次被点燃,语文就会不知不觉地成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精神元素;教师的灵活引领,使学生的生命能迅速成长。

三、节外生枝,点石成金,助推课堂的活化阅读

有时教学中的一些“旁逸斜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使课堂出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神采。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著名教育学家叶澜也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学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在教学《最后的常春藤叶》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小说中涉及到的人物有四位———琼珊、苏艾、贝尔曼、医生。那么,谁是本篇小说的主人公呢? ” 这是笔者在备课时未曾想到的,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随即调整授课思路,让学生展开讨论:“本篇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呢?”在文中找到你的依据,说出你的理由。经过学生积极的讨论,从人物形象的刻画到小说三要素的运用,学生们分析得头头是道,由小说人物到小说主题,水到渠成地进入到了原本预设的下一环节的探讨,教学环节的衔接比预设的更加无痕。这样的课堂生成虽然也许可遇不可求,但在灵活、艺术地引领下,那似流星闪现的光彩却有可能成为永恒。

教育是一门神圣的艺术,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其中一个向未知文学艺术领域挺进的过程。语文教师的艺术化引领更是阅读课堂中的一把火,能有目的地点燃学生的思维,使之放出火花,进而去发现去创造,达到教学效果的最真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7.

【作者简介】姚雅丽,女,1982年10月,江苏南京,硕士,汉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中一,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新课标
解析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The Listening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enior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2017)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听力教学
高考《不等式选讲》考什么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二卷理科数学试题分析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