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策略

2017-04-12黄琴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阅读意义目标

黄琴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中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阅读教学,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词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分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意义;目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而言,中段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段的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和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课本为凭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讲,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生活经验的匮乏,识字能力的薄弱,都使得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处于较低的状态,因此,强化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相应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书籍则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基础。对于小学语文中段的教学而言,正处于小学低段和高段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这个重要的过度阶段,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将阅读活动形成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分析

对于任何一门课堂教学而言,目标都是推动课堂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小学语文中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阅读目标应当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细分下来,小学语文中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应当是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阅读的能力;二是教师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指导学生阅读,达到一定的阅读量,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三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阅读模式,促进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形成。在具体的课程实践过程中,教师在对中段的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指导时,应当学生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要素: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让学生通过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读,粗略了解文章的意思和真情实感;二是要在细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学生通过细读,能够对文章的综合含义进行比较准确深入的理解,体会文章的真实含义以及作者的情感,促进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提升;三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促进语文知识的积累。学生通过阅读,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美言警句应当格外重视,并懂得积累,以帮助自己在写作或者其他语文教学活动中使用,变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

以上,笔者分析了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意义以及目标,那么,在實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促进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师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需要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方能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传统的阅读教学活动,教师往往是通过强制的手段强迫学生阅读,这种被动的阅读方式,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小学语文中段的阅读教学活动中,笔者主要是通过创设阅读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阅读的意义,并从阅读教学活动中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实现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提升,提高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效率。

2、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中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小组合作阅读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一定的阅读内容,确定一个比较有启发性的阅读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并得出每个小组自己的结论。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懂得谦让和妥协,懂得求同存异、顾全大局,这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3、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阅读自主性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可以袖手旁观。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小学语文中段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自己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解决,释疑解惑,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语文中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字能力。因此,强化小学语文中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段教学的积极意义以及相应的阅读教学目标,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思想,提出了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阅读意义目标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诗里有你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