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乐于写文的“妙招”

2017-04-12吴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5期
关键词:积累观察思考

摘要:要破解小学生作文难的难题,只要做到:1、积累贵在坚持,过好阅读关。2、活动丰富多彩,过好观察关。3、摒弃指导模式,过好思考观。4、鼓励个性表达,过好练笔关。只要能过好以上“四关”,小学生将会逐渐爱上作文,乐于写文,再加上勤于练笔,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将指日可待。

关键词:积累;观察;思考;个性表达;勤于练笔

G633.34

小学生作文难,究其原因,是学生不能坚持积累,不会观察生活,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缺乏真实的写作素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习作时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关键是引导他们学会积累素材,天长日久,让他们拥有一个丰富的素材库,这样,习作时就会有感而发,畅快地表达,即使下笔千言,也能一挥而就。

一、积累贵在坚持,过好阅读关。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说过“要想写好文章,唯有勤读书且多为之。”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学生习作的举足轻重,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积累习作的重要来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能让学生活跃思想,开阔视野,积累丰富的词汇,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习作注入无穷无尽的活力,使其习作时游刃有余。

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习作能力的根本是阅读能力。教学时教師要引导学生走进书籍,积累知识,拓宽视野,接受语言文字的熏陶。阅读,首先是阅读我们的语文课本,因为每一篇课文都经过编辑们的精挑细选,都是名家名篇,读语文书不仅让学生学习遣词造句,更可以学会表情达意,学会布局谋篇。其次学生要大量读课外书,在阅读课上,教师要推荐合适的篇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妙语佳句,恰如其分的指导仿写。比如学习了《我想》这首儿童诗之后,可以在总结写法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表达自己内心美好的愿望。同时在每天晨读,午读时,推荐好的书目给孩子们读。教师带领孩子共同阅读,以自己饱满的热情,深刻的阅读理解水平,感染带动孩子,共同享受阅读的快乐。每节语文课进行课前三分钟,每天中午十分钟的精彩片段诵读……学生在读书中不断积累源头活水,在读书中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将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恰当地进行迁移,学以致用,再也不会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只有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写出真情实感。教师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是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的又一重要途径。为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日记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可以是读书笔记,可以是一句话,一段对话,可以是一件小事或一段感悟……可以叙事,可以抒情,可以吟诵小诗,可以发泄郁闷,随时随地记录,虽然琐碎但日积月累,学生会像列夫.托尔斯泰一样,拥有无穷无尽的素材宝库,写作时可以信手拈取恰当的材料,渐渐从无话可说变为文思泉涌,从要我写为我要写,从惧怕作文到“我作文,我快乐。”

二、活动丰富多彩,过好观察关。

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的感受。

观察,首先是观察我们的生活,观察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观察要走出教室,融入社会,仔细看,认真听,用心思。比如,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木,草木荣枯,观察溪水涨落,游鱼盆栽的嬉戏,观察讲桌上

盆栽的变化,观察路人的行色匆匆,车辆的川流不息,观察菜市场小贩的吆喝叫卖,顾客的讨价还价……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观察是人们摄取客观事物的第一扇窗”,是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途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久而久之,日积月累的材料,就会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宝库。

比如五年级上册习作“写一个场面”时,如果让学生凭空想象,学生不仅会无从下笔,更可能出现随便臆造的现象。此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做课间操时的情景,趣味运动会上运动员与观众的不同表现,或者升旗仪式的庄重,严肃,诵读大赛上同学们的激昂情绪……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动口,动手,动脑,用心感受生活的同时,描述出紧张、激烈、充满激情,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长此以往,多姿多彩的生活会馈赠给学生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学生的思想会随之变得丰富起来,视野会开阔起来。写作时也就会得心应手,妙笔生花。

三、摒弃指导模式,过好思考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但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套,抄,编,造现象,内容单一,选材千篇一律,习作指导等同于封闭式训练,教师用教材、体裁和个人思维限制了学生,甚至盲目拔高要求,写好的习作非得用成语、修辞,引用名言古诗,结构非得“三段论”,结尾点明中心,五六年级习作达不到600字得不了高分……

这样的写作教学忽略了学生的意愿,只重视结果,不重视习作过程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只要葫芦”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及其发展。比如写《我身边的他》主人公几乎都是“小明”“小红”,写《我的家乡》永远都是“我的家乡真美!我爱您!”表现母爱要么是半夜发烧,妈妈背“我”去医院;要么是去姥姥家的路上,妈妈把衣服给“我”自己淋病……如此下去,学生怎么能学会用眼观察,用心发现,用脑思考,又如何会有精彩纷呈的习作呢?

儿童的世界是奇妙的,是充满梦幻的。叶圣陶说过“儿童作文要理真,情切,意达”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真实反映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思考分析,要使学生的大脑真正成为优秀习作的“加工厂”,必须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让思考无处不在,让分析为习作“升值”。对一件事的叙述,对一个人的描写,对一样事物的说明,个人真情的倾述,时时都能引发学生思索、想象,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想象,让思维纵横驰骋。

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减少对孩子习作的束缚,

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意愿通过自己的思考创造一个神奇的世界。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以孩子的观点,立场看待事物,允许“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唯有如此,才能让孩子学会观察周围的世界,在丰富、真实的生活体验中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学会对文章进行思考、分析、加工、完善,才能还学生写作以生命的原色,为学生的个性表达提供平台。

四、鼓励个性表达,过好练笔关。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习作指导中,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表达,调动学生展示个性表达的积极性,乐于习作,勤于练笔。

以往的习作教学中,有的教师一味追求“高分数”,信奉“天下文章一大抄”。学生习作套、抄、编现象普遍,内容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言。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说过:“好的儿童作文,就是让儿童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当儿童找到自己的话的时候,作文才正式开始。”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习作中要引导孩子“我笔写我心,我口抒我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赋予学生选择写作内容的权力,让学生“放飞我心,弘扬个性。”比如六年级下册习作《难忘的小学生活》写作时,不一定硬性规定写“美好”抒“感激之情”限制学生思维,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孩子写老师的一次误解,写母校的不尽人意之处提出中肯建议也应该给予肯定。允许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唯有拓宽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才能引导他们表述真情,展示自我,其个性品质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才会爱上习作,勤于写作,情感真实流露,个性表达充分的佳作就会应运而生!

总之,要破解小学生作文难的难题,只要做到:1、积累贵在坚持,过好阅读关。2、活动丰富多彩,过好观察关。3、摒弃指导模式,过好思考观。4、鼓励个性表达,过好练笔关。只要能过好以上“四关”,小学生将会逐渐爱上作文,乐于写文,再加上勤于练笔,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将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

吴英,女,河南省驻马店人,1963年7月生。本科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积累观察思考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