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陕北民歌的重要性
2017-04-12杨娜
杨娜
摘要:陕北民歌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艺术奇葩”,因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陕北民歌运用于声乐教学,可以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彰显民族声乐的时代价值,提升大学生审美的品味,培养大学生艺术创造能力。欣逢大时代,为了凝聚正能量、实现中国梦,身为高等教育、音乐教育工作者,有责任让陕北民歌更好地唱遍全球,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长久流传。
关键词:陕北民歌;民族声乐;教学
J616-4;G642
陕北民歌盛行于陕西省北部边界与内蒙、山西隔河相望的接壤地带,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艺术奇葩”。一首首陕北民歌正是陕北地区人们生活和社会历史的真实记录,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集体创作的生活之歌,更是人们争取自由、追求幸福的心灵呐喊。陕北民歌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艺术声音,可以说是早已唱遍了全世界。从学术的角度来审视陕北民歌,因其特有的文化气质、公认的艺术魅力,对于声乐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陕北民歌长期发展和广为传播的原因
(一)外因
1.地域因素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古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今有“西汉”、“十天”等高速公路的成功修建;古有十三个朝代的建都,今有秦始皇兵马俑的挖掘,时时刻刻体现出陕西是一个传统文化深厚、地域文化特征鲜明的大省。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淳朴的陕西人,孕育出了陕北民歌,而陕北民歌又以它亲切、朴实、通俗易懂的独特魅力赢得各方人士青睐,成为陕西文化的名片。
2.“文艺陕军”的兴起
文艺陕军队伍不仅实力超强,而且还涌现出了许多国内外熟知的名人,例如:导演张艺谋、王安全等,以及为这些创作团队提供完美剧本的贾平凹和陈忠实等作家。他们用卓越的文艺作品,给世界留下了许许多多以陕西方言、陕西风土人情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和影视剧。陕西方言的使用给影视剧营造出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和幽默感。特别是在各种赛场上以陕北民歌夺冠的职业歌手的涌现,使陕北民歌空前繁荣。
(二)内因
陕北民歌本身的艺术魅力在其发展和传播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陕北民歌具有哪些特点呢?
1.陕北民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陕北民歌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自陕西建立的第一个朝代西周开始,就被称为“雅言”。由此就可以看出,陕西方言的确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经历了代代相传,直到今天,同样被人们接受和喜爱。
2.陕北民歌源于生活、通俗易懂
陕北民歌虽然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刻的文化底蕴,但是来源于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具有真实的情感,容易理解,能够让老百姓普遍接受。
3.陕北民歌幽默诙谐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人们确实想在工作之余寻觅一方净土,来放松自己的心情,让疲惫的心灵暂时缓解缓解,而欣赏陕北民歌就成为了人们释放压力的一种形式。
4.特殊的“黄土地”风情
黄土高原是陕北地区的主要标志,“土”也成了陕西的代言词,就这样“土”也融入了陕北民歌之中。同时,陕西方言的介入,使陕北民歌带上了大西北“黄土地”的韵味。
5.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用陕西方言唱出一些有创意的句子,不仅增添了娱乐的精华,还使陕北民歌的发展有了时代特性。这样的场景在影片《白鹿原》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陕西方言与音乐接轨,与时代接轨,与欢乐接轨,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记忆。
二、陕北民歌对于民族声乐教学的意义
(一)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中国音乐要想走向世界,必须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同时吸取积纳外来文化经典。陕北民歌恰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与缩影,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有着长足的发展空间。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非常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强烈的抒情性正是陕北民歌最突出的特点。在抒发情感的过程中,陕北民歌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和文化特色的声乐观,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各家学派赋予了陕北民歌独特的文化内涵。陕北民歌作为音乐领域越来越强大的一股力量,成为世界认识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让整个世界更清楚的认识到了中国本土音乐的特有魅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彰显民族声乐的时代价值
2007年陕北民歌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在全球化形势下构建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陕北民歌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體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与天工的契合,只有在深入领悟了传流艺术精华之后,才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不断地推陈出新。
(三)提升大学生审美的品味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而我们自己的本土文化逐渐被淡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何更好地融入声乐教学呢?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包含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民族心理,民族气质,道德评价体系,以及由这些精神层面而发展创造出来的文学,艺术,戏曲等文化财富,也包含在此基础上孕育而生的民族声乐与具体可感的陕北民
歌。陕北民歌既有效表现了陕西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美好感情和精神寄托,又具有良好的审美效果和极高的普及价值,是声乐教育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因此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审美的品味。
(四)培养大学生艺术创造能力
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唱,陕北民歌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都不应是单纯的模仿,而应是继承前人文明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作。如果仅仅流于形式上的认知,对陕北民歌只是从技术层面盲目移植,或简单的照搬,是我们不能认可的。陕北民歌是中国特有的,记载着大西北悠久的文化历史,而民歌作为声乐艺术的一种,将中国传统的抒情性艺术形式与音乐美学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创造赋予新的时代精神,这才是对传统声乐教学的一种发展和提升。从技巧的把握与演练到内涵的提取与衍生,都可作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从而培养大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不应单从形式和技巧上传承,更应深刻理解其内涵和底蕴。从深层次上理解陕北民歌,就能够感悟到陕北民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饱含中国味道和中国情感。
参考文献:
[1]侯西平.试论陕北民歌中西洋声乐演唱的融入——以“陕北民歌无伴奏合唱”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10).
[2]张智斌.陕北民歌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其调式特点——陕北民歌探究之一[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