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2017-04-12宗伟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高中化学新课程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展开,转化思维,充分注重教学效果,避免走形式的呆板僵化教学。要积极的打破思维惯性,满足实际教学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分类号】G633.8

高中化学新课程之下促使教师对课程做进一步的課堂教学改革,从而达到相关教学标准需求,需要不断的表现出化学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方式与新思想,需要从教学形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做不断地改良,促使学生获取更优质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问题

与新课程改革相比,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存在一定问题,甚至与时代发展不符,导致教学形式落后,教学进度滞后;传统的惯性思维阻碍了教学新思路的发生与发展,教师自身缺乏课程革新的动力与意识;相关教学资源缺乏或者闲置,无法与实际课堂教学相匹配。其主要的矛盾冲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过多的注重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的实效性。对于新课程的相关理念吸收不充分,错误的认为新课程理念就是对教学形式的改变,让教学从形式上感受出教学改革的差异,而忽视了形式变化没有带来实质性教学效果提升的现实,甚至成为广泛性的教学形式化,因此导致多种教学活动形式的百花齐发,但是却没有让学生实质性的得到教学效率的提升。眼花缭乱的教学形式并没有注重将形式与教学实效性的结合,缺乏对学生内在以及教学体验,教学能力提升的关注,教学概念过于浮躁,学习效率低下。其次,注重教学达到知识教学的完整性,却缺乏对学生展开指导性意见的精髓性教学辅助。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更多的依照内容要求做完整性的知识教学,但是缺乏对知识点更为精髓、深度的挖掘,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只是浮于表面,对于教学的外延扩展较少,更多的限定在教学大纲中开展,主要是达到高考应试教育的准备,因此有较强烈的教学惯性思维。害怕超出教学体系外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课业负担,担心学生吸收能力不足,害怕学生因为难度加大而打击学习信心等。其三,在教学中注重实验演示,而缺乏对学生自身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方法

(一)转换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要立足教学大纲与课本教材,但是要充分的将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扩展。大纲与基本教材只是教学的基本内容,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但是不能在深度上进行提升,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依据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做教学材料的重新定义与汇总整理,挑选出适宜时代情况的教学内容。甚至现在部分学校已经脱离教材本身,进行了更个性化的教学材料的学习,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材料准备的定制化教学。而教材资料只是基本部分,更多的需要得到更丰富性、个性化的定制化准备。不能再默守陈规的使用惯性思维进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避免教学中过多的运用惯性思维,对学生进行固定印象的预判,要多进行学生潜能的挖掘。课堂教学中要懂得掌握课堂节奏,课程推进内容要依据学生的状态来进行安排。在单一的教学状态下,学生难以有效的保持整堂的聚精会神效果,因此要保持动静搭配,娱乐与教学融合,以及练习与讲述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有效的依据课堂节奏安排而进行有效的注意力跟随。在内容教学中,不能仅依靠理论性讲演,同时需要通过案例做思考分析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规律。在知识点讲述的尾声需要点出知识点的深度规律与技巧,做好适度的深度扩展,让学生能够将知识点有更充分的吸收,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的能力的扩展。如果长期采用刻板的教学,学生的思维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僵化,甚至会有一定惯性思维导致知识点理解运用的差错,需要打破思维僵化局面。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的融合

在教学方法的改良上,一方面要获得学生的喜爱认可,另一方面需要注重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的目的需集中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识的有效吸收与运用。因此,除了让学生感受到多样性的教学形式,让教学过程更为愉快轻松,同时也需要将知识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的传授给学生。例如,在“氨气”的教学内容中,可以将生活中的事例做知识点的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其实用性,同时可以运用氨喷泉实验做效果展示,创设教学情境,但是也要充分做好相关效果的解说,让学生明白氨气的特性与作用,避免只是让学生注意到实验的趣味性而忽视了知识点特性的学习。形式只是教学的外壳,核心是教学知识点的渗透。要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过程掌握更多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储备量。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扩展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因此需要让学生扎实的做好知识的沉淀,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等方式做好知识的吸收工作,同时还需要采用适宜的启发式与讲授式的教学内容做有效配合。要避免教学流于形式,要让形式落实到教学目标的实质作用。无论应用何种方法,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师的实际能力出发。教学形式要充分的与教师的掌控能力相匹配,避免脱离教师实际能力而导致教学效果的下滑。尤其是部分教师过多的注重新颖的教学形式,而缺乏对形式的驾驭能力,从而导致知识点的渗透效果不佳,或者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没有产生实质性的扩展。要树立任何教学形式要服务教学目的的意识,避免形式与目标的脱离。例如当下有很多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该设备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技术掌握,或者缺乏对应的教学资料准备,反而会延误教学进度。因此要依据实际情况运用多种形式与技术的辅助,避免流于形式或者空有形式而没有实质内容的填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要有充分的电子课件支持才能发挥其作用,但是制作课件费时费力,一般情况下多在复习阶段运用最为恰当,或者购买网络平台已有教学资源进行适宜的个性化修改,这样才能有效的投入到实际运用发挥高效教学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充分的掌握新技术新思维,能够有效的将新科技服务于实际教学。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与新思路,转化思维模式,进教学内容、形式、理念的深化改革,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都忠黎.新课程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感悟[J].散文百家(下),2015,(4):174-174.

[2] 张灵英.试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9(29):44.

作者简介:宗伟 出生:1975-11-21 男 汉族 安徽省肥东县店埠镇 安徽省肥东第一中学 大学本科 化学备课组组长 中学一级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改革高中化学新课程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基于CBET模型教学效果调查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