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考复习备考的思考

2017-04-12史立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积累高考阅读

史立勇

摘 要 语文的学习要重视知识的储备,它不是一日之功,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是一个整体,高考复习实际上是在高中三年教学乃至十二年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读什么?怎样读?就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高考 备考复习 积累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高三语文复习如何进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在近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略有所得,不揣浅陋,在此谈点想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有人说,学数学似爬楼梯,学语文像捡豆子,这说明语文的学习和数学不同,更要重视积累,重视知识的储备,它不是一日之功,不可一蹴而就。我觉得高考复习实际上要以三年的教学为基础,是对三年学习的一个总法和检验,因此,我们不仅应重视高三的总复习,还应更重视高一、高二的整个教学,重视积累。

谈到积累,我想还要靠训练,我觉得语文训练的价值,不应该仅仅体现为高考的需要,而更应该体现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或者说人文素养的需要。训练是必要的,不然高考肯定要吃亏,高考是射门,是临一脚,平时练习是热身赛,如果平时没有刻苦训练,高考肯定考不好,所以我常对学生讲,你不要期望在考试中碰巧碰到你做过的题目,如果那样想,你肯定会失望的。那么平时练习有什么作用呢?这是在热身,在找感觉,找语言的感觉。每次考试后,我很注重考后的整理、消化和吸收,讲评时注意让学生及时积累语言素材和作文素材。我觉得语文基础知识本来就是靠积累得以厚实。比如成语(熟语)的运用、病句类型、近义词使用,到了一定的境界,学生即使说不出所以然,也能作出正确判断,这就是言语感觉,并不一定要我们讲这个方法那个方法,语文训练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其效果可能比教师讲要好。

语文训练不能代替阅读,也代替不了阅读,高一、高二要阅读,高三仍需要阅读。

读什么?

读教材上的典范文章,读小学、初中、高中古诗文必背篇目,读《语文报》、读《读者》等,再有时间,还要读读《文化苦旅》等能让人对历史、对生命、对生活思索,回味良久的东西。现在我们有不少学生虽然上了十多年学,不要读书,不会读书,因此,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激发兴趣让他们了解读书对人的重要作用。让他们意识到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气质是精神上的,潜在于生命中,是一种精神的美,要改变自己的气质,只有多看书,不断提高文化素养,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怎样读?

与作文结合起来读。强调记笔记,如我要求他们写读书笔记,写周记,平时素材的积累是绝不能放松的。我想思想是流动的活水,要经常看书读报,做读书笔记,保持思想的活跃。因为考场作文容不得磨蹭,如果你平时思想不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那么考试时势必思维枯竭,语言无味。

我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美文,和他们一起欣赏一起评议一同感受。我们还先后开展了我最欣赏的一句名言,我最爱读的一本书,给你介绍我钟爱的一首小诗,我最喜欢的一首歌等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学习语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学的美好,每次考试我都习惯地提醒一句,请带上“苏轼、泰戈尔上路”,考场作文如果能站在巨人的肩上,那文章肯定就有深度和厚度,也有了思想,而有思想的文章就是美丽的。

因此,多读、多写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

另外,谈到积累,我们还要指出必须防止另一种倾向:重资料,轻教材。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复习资料肯定不少,但不少老师和学生错误地认为,反正高考不考书上的,于是就将书晾在一边,一些学校甚至不上高三教材。不错,当今高考题大部分来自课外,但认真分析一下高考试题,几乎都可以依靠中学教材的知识来解决。高考考查的词语大都是常用词语,这些词语大多就出现在课文里。高考要考查使用语言的能力,词语的使用,只能在使用中“活”的状态下学习,而课文正是常用词语使用的范例。辨析病句、上下文衔接和仿写题是考语意模式和语言规则、语感的。组织词句表情达意可以通过适当的语法规则加以强化,但更主要的还是依靠正确的语感积累,编入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比起复习资料中的选文,语言上无疑更具典范性,所以,认真阅读课文,对于学习语言积累语感是很有效的。

此外,课文是拓宽视野,积淀文化素养的好教材,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高考对考生人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中教材中的一些课文正是丰富考生文化积累,改善考生认知结构的极好材料。

如哲学随笔,它通俗地解说哲学的任务,述说古今中外先贤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对提高考生的思想水平很有帮助。《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以优美的文学语言揭示了庄子的精神世界,可以诱发学生对知识分子处境与使命的深入思索。还有一些文艺学论文,可以帮助考生增强艺术理论修养,积累一些鉴赏诗歌与文学作品的知识和方法。语言学论文,对于我们的语言认识和语言修养的提高大有裨益。高中三年语文教材的编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丢掉高三教材的学习,高中的语文教育就不完整,学生的语文水平自然会受影响。

有同学问,怎样才能使文章立意深刻,其实作文立意能否深刻,首先不是一个写作技巧的问题,而是写作者的认识水平问题,有深刻的思想,才能在作文中写出深刻的立意。

如学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就会使人思索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为何对现实“不顾”,作者为什么说“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思考这些,才能加深我们对社会及人生的认识,使我们的思想走向深刻。认识水平提高,精神世界丰富了,才可能凭借良好的文化素养去接受高考的挑选。

因此,课文教学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个好机会,通过课文我们能汲取更多的文化营养,接受人类的进步思想,丰富我们的文化素养,为阅读与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功夫在课外也在课内,只要我们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迁移,就能逐步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運用语言的能力,就能在高考中无往而不胜,取得优良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顾振彪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顾振彪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积累高考阅读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