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护患沟通模式在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中的应用
2017-04-12练贵香曲艳玲
练贵香 曲艳玲
标准化护患沟通模式在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中的应用
练贵香 曲艳玲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患沟通模式(SBAR)在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7月~2016年6月急诊科开展SBAR标准护患沟通模式,选择实施前后各120例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安全事件、因沟通不良导致的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同时比较实施SBAR前后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和护士体验感得分。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急诊科非外伤性腹痛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因沟通不良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医护沟通能力、护士间沟通能力、护患沟通能力、临床沟通能力综合得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护士团队合作、职业价值感、安全文化感、综合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SBAR标准护患沟通模式有助于增强急诊科护士职业归属感与沟通能力,防范护理风险。
标准化沟通模式;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护患沟通;护理风险
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之间有关护理、健康的相关信息传递,思想、情感、愿望及需求等交流沟通的过程[1],标准化沟通方式SBAR即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建议(recommendation)能降低因沟通不良导致的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2]。急诊科是抢救危、急、重患者的场所,患者病情复杂凶险、病情变化快,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常因突发剧烈的腹痛而产生异常紧张恐惧感,影响护患间的正常沟通,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医护矛盾突出。急诊护士需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有效的病情资料和信息,对急腹痛患者作出病情的初步判断和分诊处理,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本研究通过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SBAR标准护患沟通模式在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急诊科工作的16名护士无岗位变动,均为女性。年龄21~43岁,平均(33.27±4.58)岁。急诊科工作时间2~21年,平均(11.53±1.37)年。学历:中专5名,大专7名,本科4名;护士10名,护师4名,主管护师2名。2015年7月~2016年6月急诊科开展SBAR标准护患沟通模式后,选取120例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男69例,女51例;年龄22~73岁,平均(45.67±3.32)岁;发病原因:急性阑尾炎50例,泌尿系结石29例,胆道疾病19例,急性胃肠炎17例,其他5例。另选取实施前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120例急诊非外伤腹痛患者,男64例,女56例;年龄24~71岁,平均(44.85±3.71)岁;发病原因:急性阑尾炎49例,泌尿系结石28例,胆道疾病21例,急性胃肠炎18例,其他4例。排除外伤性急腹症及认知交流障碍影响沟通者,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告知研究事项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施前后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标准化护患沟通模式前(2014年7月~2015年6月)采用常规沟通模式,2015年7月~2016年6月实施标准化护患沟通,具体内容如下:
1.2.1 SBAR相关知识培训 成立SBAR专项培训小组,由具有SBAR相关知识的护理专家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标准沟通模式概念、特点内涵及使用原因和意义、急诊护患沟通特点、急诊护患SBAR的内容及方法等,结合SBAR在临床实践应用案例进行授课,让急诊科护士明白护患沟通的重要性,从理论到思想上接受、认可SBAR沟通模式。理论培训结束后对护理人员进行标准沟通模式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测评,成绩≥90 分为合格,对测评不合格者予以再培训直至合格。
1.2.2 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的SBAR标准沟通模式 根据SBAR模式工作表及指南[3],结合急腹痛病情及护患沟通特点,建立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标准沟通模型:S(问题或症状)-B(腹痛产生的原因)-A(评估判断)-R(应急措施及建议),S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确定腹痛是患者本次就诊急需解决的问题;B包括了解患者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治疗、用药及辅助检查情况,分析可能引起腹痛的相关原因;A为对患者身体状态和腹痛原因作出判断评估;R包括准备采取的护理措施、拟行的相关辅助检查、下一步的处理及建议。
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的护患沟通过程SBAR标准护患沟通模式分为3 步:(1)预检分诊。急腹痛患者就诊后,接诊护士采用问诊的方法,按照S(问题或症状)、B(背景或病因)2 个模型进行病史采集后,按照A(判断评估)模型评估腹痛的强度及发生原因。(2)医护沟通。接诊护士将预检分诊采集的相关信息向接诊医师进行病史汇报,接诊医师拟定诊疗计划及意见后告知护士。(3)信息反馈。护士根据预检分诊信息、医师诊疗意见,拟定护理计划,并按照R(应急措施及建议)模型及时将诊疗意见及建议等相关信息反馈给患者及家属,尊重患者知情权,以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不安全事件与不良事件 SBAR实施前、实施后,统计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护理不安全事件、因护患沟通不良引发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3.2 护士临床沟通能力 参考牛杰等[4]文献设计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医护沟通能力、护士间沟通能力、护患沟通能力,采用1~5分5级评分法,临床沟通能力综合得分为前3个项目之和的均值。得分越高,急诊护士临床沟通能力越好。
1.3.3 护士体验 参照沈蕴之等[5]文献设计护士体验调查表,包括团队合作(7条目)、职业价值感(7条目)、安全文化感(7条目)3个维度共21个条目,采用1~5分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护士体验感受越好。
2 结 果
2.1 实施前后不安全事件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表1)
表1 实施前后不安全事件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2.2 实施前后护士临床沟通能力比较(表2)
表2 实施前后护士临床沟通能力比较(分,±s)
2.3 实施前后护士体验感评分比较(表3)
表3 实施前后护士的体验感评分比较(分,±s)
3 讨 论
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疾病涉及的范围广,腹痛特点及类型多种多样,畅通有效沟通对急诊护士病史信息采集、正确预检分诊、为医师进一步决策诊断提供有效的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能为急腹痛患者有效诊治和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对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应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急诊护士按照既定的模式进行问诊和评估,能快速、准确、真实地采集病史信息,正确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腹痛情况。根据SBAR沟通模型,护士将整合后的信息和医师诊疗意见告知患者及家属,让患者能知晓病情并作好下一步的处理。有研究认为,临床上80%护患纠纷是由于护士与患者沟通不良或障碍引起[6]。在重症及急诊病房应用SBAR沟通模式,能使不安全事件从50%下降至10%[7]。标准沟通模式有效地保证了医护患之间信息的互动提供、接收和传递,能减少因沟通不良引起的漏诊、延误治疗,进而提升护理质量。结果显示,实施SBAR后,急诊科非外伤性腹痛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因沟通不良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实施前,提示SBAR标准护患沟通模式有助于防范护理风险。
医、护是诊疗患者的的两个主体,良好的医护协作是保证医疗、护理工作质量的前提[8]。SBAR标准沟通模式中,护士通过规范的沟通流程快速、高效地完成病史采集,能为医师进一步诊疗提供详实的资料,间接缩短了患者急救的时间。标准化沟通方式能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9]。在应用标准沟通模式中,护士在敏锐地找出各种危险因素、评估病情变化的过程中提高了临床思辨、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能更好地实现沟通。牛杰等[10]通过对56名护理专科实习生的随机对照研究中报道,SBAR沟通模式护生沟通能力评分为(163.11±12.29)分明显高于常规带教模式的(138.34±11.32)分,本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
结果还显示,实施SBAR沟通模式,急诊科护士的团队合作、职业价值感、安全文化感评分及综合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医疗服务是一个医护、护患之间相互合作的过程,应用SBAR标准沟通模式,接诊护士按工作流程进行病史资料收集和相关信息整合,并将信息及时和医师、护士、患者互动、反馈沟通,能为医师提供有价值的诊疗信息、为患者提供准确的建议[11]。而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有效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患者遵医行为[12],进而减少了患者的就医风险。优质的护理服务赢得了医师的认可和患者满意度的提升,同时能提高护士的职业价值感[13]。
总之,SBAR标准护患沟通模式有助于增强护士职业价值感与沟通能力,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1] 徐双燕,姚梅琪,周海燕.标准化沟通方式在医护间沟通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48-49.
[2] 牛 杰,牛 凤.产科护士标准化沟通模式应用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6,23(7):32-34.
[3] Tews MC,Liu JM,Treat R.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 (SBAR) and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ts’ Learning of Case Presentation Skills[J].J Grad Med Educ,2012,4(3):370-373.
[4] 牛 杰,牛 凤,付玉芹.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7):1307-1309.
[5] 沈蕴之,蒋 红,黄 莺,等.个体化现况-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88-692.
[6] 梁静云,陈远华.综合医院门诊预检分诊中护患沟通障碍相关因素及改进方法探讨[J].中国临床护理,2015,7(1):79-81.
[7] Raymond M,Harrison MC.The structured communication tool SBAR (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 and Recommendation) improves communication in neonatology[J].S Afr Med J,2014,104(12):850-852.
[8] 魏大琼,陈桂兰,龙春花.标准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患沟通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学报,2015,22(10):12-16.
[9] 赵立新,江 华,于 涛.标准化沟通方式在PCI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3):4019-4022.
[10]牛 杰,牛 凤.SBAR沟通模式培训对实习护生护患者沟通能力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14):1775-1776.
[11]Von Dossow V,Zwissler B.Recommendations of the German Society of Anaesthesiology and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on structured patient handover in the perioperative phase:SBAR concept[J].Anaesthesist,2016,65(2):148-150.
[12]Wang W,Liang Z,Blazeck A,et al.Improving Chinese nursing students’ communication skills by utilizing video-stimulated recall and role-play case scenarios to introduce them to the SBAR technique[J].Nurse Educ Today,2015,35(7):881-887.
[13]王维花,穆爱兰.护患沟通对急诊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2):54-56,60.
(本文编辑 刘学英)
518119 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人民医院护理部
练贵香: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6-09-28)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