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学习圈理论在低年资护士静脉治疗培训中的应用
2017-04-12王艳红
王艳红 周 维
·护理管理·
经验学习圈理论在低年资护士静脉治疗培训中的应用
王艳红 周 维
目的:探讨经验学习圈理论在低年资护士静脉治疗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7月在岗的102名低年资护士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多媒体集中授课的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经验学习圈理论培训,比较两组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对培训方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理论考核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操作考核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年资护士对培训方式的评价也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经验学习圈理论在低年资护士静脉治疗培训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培训效果,也受到低年资护士的一致好评。
经验学习圈理论;低年资护士;静脉治疗;在职培训
静脉治疗时,药物通过静脉直接进入体循环,生物利用度高,不存在吸收过程,疗效显著,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而受到广泛使用[1]。同时静脉治疗可使药物在血浆和组织中迅速达到高浓度的特点,易产生不良反应而使得静脉治疗成为一个高风险的给药方式[2]。低年资护士作为护理的新生力量,需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作支撑,才能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静脉治疗作为一项常用的基础性操作,是救治患者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静脉治疗水平,我院运用经验学习圈理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静脉治疗的培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7月在岗的、工作1~3年的低年资护士102名作为培训对象,参加培训的低年资护士均知情并愿意参加。随机将护士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均为女性,年龄20~26岁,平均(23.38±1.23)岁;本科学历40名,专科学历11名;护师3名,护士48名;工龄<1年的16名,工龄2~3年的35名。对照组中均为女性,年龄21~26岁,平均(23.78±1.68)岁;本科学历39名,专科学历12名;护师4名,护士47名;工龄<1年的17名,工龄2~3的34名。两组护士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工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请同1名具有静脉治疗专科护士资质[3]的副主任护师担任培训老师,培训内容根据2013年颁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培训教材,主要包括静脉治疗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个部分,两部分共培训4次,8个学时,每个学时45 min。对照组静脉治疗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集中授课,讲授静脉治疗的目的、作用、药物的配伍禁忌、特殊药物的注意事项、治疗中观察要点、相关的并发症处理原则及职业防护[4]的重要性;操作技能培训采取统一演示的带教方式,静脉治疗前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血管条件、健康诉求及所用的药物,选择适当的血管和穿刺器具[5],穿刺时的技巧、无痛[6]、无菌原则和人文关怀,静脉治疗过程中的管路维护,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正确处置。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经验学习圈理论对急诊科低年资的护士静脉治疗进行体验式学习培训,通过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积极实践4个阶段环状的循环往复强化静脉治疗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具体培训如下:
1.2.1 具体体验阶段 由培训老师拟出静脉治疗时可能出现的种种状况,如心律失常需静脉泵入可达龙,要选择什么样的静脉输液工具;老年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表浅细小、皮下脂肪减少、缺乏弹性、血管缺少组织支撑活动度变大需要选择针的型号、穿刺技巧;患者要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药物,血管、输液用具的选择;患者在输液的过程中出现寒颤、发冷或胸闷气短、咳粉红色泡沫痰或穿刺处出现红肿、热痛、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应该如何处置等。由低年资护士扮演医师、护士、患者、家属进行情景再现,让静脉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个直观、立体的认识,通过角色扮演体验静脉治疗过程中角色情感、知识要点、处理原则。
1.2.2 反思阶段 通过情景演练[7]、角色扮演后,针对静脉治疗的目的、治疗前评估、治疗的实施过程、静脉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正确应对,以及无痛拔针的技巧,培训老师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低年资护士结合实际进行讨论,互相交流经验。如患者同时输注中成药和西药时要注意什么;输液的过程中如何预防空气栓塞;输液中出现液体渗漏的处置等,培训老师并不需要急于回答低年资护士的问题,只是引导低年资护士深入思考,并讲述静脉治疗史上真实发生的不良事件案例,利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低年资护士留下深刻的印象,认识到静脉治疗是一个很好的给药治疗途径,但也存在很多风险,如何发挥静脉治疗的优势,规避风险。
1.2.3 抽象概括 在前面学习讨论的基础上,低年资护士在培训老师的归纳总结下对静脉治疗的知识体系的完整架构,有一个全盘理解。并在培训老师的引导下反思静脉治疗的各个环节,对各个知识点内化。
1.2.4 积极实践 培训老师根据静脉治疗时患者年龄层次、血管条件、药物特性、静脉治疗过程中各种突发状态的应对等进行命题,低年资护士逐一进行实践操作,其他低年资护士旁观,可以发表意见,最后由培训老师汇总点评。
1.3 评价方法
1.3.1 培训内容考核 理论考核由培训老师根据《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自行设计考核试卷,涵盖的内容包括输液前评估、穿刺工具的选择、穿刺处皮肤消毒[8]、输液药物的配制及配制化疗用药时的防护、穿刺的无痛技巧、输液速度、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处置、拔针后的按压技巧等。两组均采用同一试卷,单选题10题,每题2分,双选题20题,每题4分,共计100分,60~80分为合格,80分以上为优秀。操作考核由医院自制的“静脉输液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为标准打分,80~95分为合格,95分以上为优秀。两组低年资护士考核均在及格线以上,比较两组操作优秀率。
1.3.2 培训方式评价 培训结束后征求专家建议、查阅相关资料[9-10]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包括能激发自主学习激情、能透彻的理解知识点、对知识点的掌握更牢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提高了成就感5个方面,匿名填写,当场收回,发放问卷102份, 均有效回收,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低年资护士理论、操作优秀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低年资护士考核优秀情况比较(名)
注:“-”为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法
2.2 两组低年资护士对培训方式的评价比较(表2)
表2 两组低年资护士对培训方式的评价比较(名)
3 讨 论
低年资护士由于工作时间短,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经验、应急能力普遍不足,静脉治疗作为一个护理工作中重要常用技能,在临床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低年资护士静脉治疗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疗效、满意度。为了提高我院低年资护士的静脉治疗水平,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采用经验学习圈理论这种符合成人学习规律[11-13]的学习方法对低年资护士静脉治疗进行培训是不错的选择。
经验学习圈理论是由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不断循环往复,知识在往复中不断升华,由领悟维度到改造维度,在不断地经验领悟和持续改造中知识内化为自发的行为。在具体经验阶段培训老师抛砖引玉,采用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的案例,让低年资护士对静脉治疗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有一个抽象的认知;反思性观察阶段低年资护士对已经历的静脉治疗的体验进行思考,对有限的经验进行梳理、分类;抽象概念阶段低年资护士对静脉治疗中体验不断的反思,并把反思的结果系统化、理论化;主动实践阶段低年资护士把这次培训中学习到静脉治疗的知识学以致用,藉以检查培训的适用性,如果发现还有不足,则以这个不足作为新的起点开始新的循环,静脉治疗的知识就在不断地循环学习中得到完善、巩固。并且经验学习圈是由多人组成,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性格、知识储备、教育背景、学习兴趣的不同,导致学习风格的不同,各个阶段的收获也不同。而经验学习圈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低年资护士之间静脉治疗知识的沟通、交流、启发、分享更顺畅,一改往日老师教,学生只能单向的接受,经验学习圈培训中低年资护士是主动的参与,体验、探究、求知、践行,老师只是引导者、合作者、分享者,所以低年资护士对静脉治疗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效果更持久,进入成为一个自发的行为。
我院推行经验学习圈理论对低年资护士进行静脉治疗培训,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优秀人数明显提高(均P<0.05),并且受训的低年资护士满意度也很高。综上所述,经验学习圈理论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且受低年资护士欢迎的培训方式,可用在其他方面的培训,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1] 杨艳英,刘红梅,曾新桃,等.静脉治疗小组临床实践与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12-14.
[2] 张 敏,聂雷霞,李 威,等.“行政-业务-教学”循环递进式静脉治疗专科护理查房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5,29(8A):2791-2793.
[3] 冯丽娟,童 瑾,汪 晖,等.德国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管理介绍[J].护理学杂志,2016,31(11):98-100.
[4] 朱春萍.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24-125.
[5] 张 敏,何 华,张亚婷,等.陕西地区部分医院静脉输液工具使用及维护的调查与对策[J].护理研究,2013,27(16):1575-1577.
[6] 杨松兰,穆占俊,白煜峡.静脉治疗风险小组的建立与运行[J].护理学杂志,2014,29(23):10-12.
[7] 赵陈英,吴银霞.情景演练在老年病科低年资护士主动护理培训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59-61.
[8] 李 颖,陈海燕.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8):48-51.
[9] 严奕峰.体验学习圈:体验与学习发生的过程机制[J].上海教育科研,2009(4):59-61,50.
[10]胡 霞,顾晓菊,潘红宁.PCMC教学模式结合案例分析法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2):1294-1296.
[11]叶天惠,陈锦秀,汪 晖,等.经验学习圈理论在本科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18):66-69.
[12]魏春苗,穆 燕,殷 艳.经验学习圈理论在手术室专科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7):655-656.
[13]刘书香.经验学习圈理论在护理管理者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37-539.
(本文编辑 冯晓倩)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circle theory in intravenous therapy training of young engaged nurses
WANG Yan-hong,ZHOU Wei
(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Wuhan 430015)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circle theory in intravenous therapy training of young engaged nurses.Methods:Divided 102 young engaged nurses in post from June to July 2016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randomly, multimedia intensive instruction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ential learning circle theory training was give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nurs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e assessment scores and the evaluation on the training mode.Results:The theoretical assessment result of nur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ur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peration assessment result of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ur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evaluation on training mode for young engaged nur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circle in the intravenous therapy training of young engaged patients did not only improve the training effect, but was also thought highly by the young engaged nurses.
Experiential learning circle theory;Young engaged nurses;Intravenous therapy;In-service training
430015 武汉市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一科
王艳红: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2016-10-18)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