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2017-04-12杨江林
摘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与其人才培养模式相辅相成,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是目前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体育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的意义,进而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探索,最后就各院校如何选择适合的体育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看法,以期为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4
一、体育教学模式与人才的培养的意义
首先,健康的身体是人才素质基本条件,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对人才的培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学模式的不同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遵守其身体发育规律的前提条件下,通过不同的体育锻炼项目,运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只有参加体育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从而能适应外界的环境,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其次,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同时,对人才培养附加值的提高有不同的体现。人才价值是一個综合的体现,大学生在学校接受体育教育,是为了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更好的为文化知识的学习提供健康良好的载体,这只是对人才前期培养的显性目的,而人才价值的终极体现是为社会服务。适应社会的人才除了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还需要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两者的关系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
二、关于体育教学模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一)教学模式的不同推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不同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传授,主要的评价手段是考试评价为主,运动成绩决定学生的体育成绩。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促进不同的意志有着不同影响,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方面,这对一些集体项目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当代体育教学模式要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健康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及运动特点自主的选择上课内容、上课教师以及上课时间等,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的只是一个引导者,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体现。在教学评价中,运动水平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要注重过程评价和学生综合评价。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发挥学生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二)运动项目不同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产生的影响也不同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水平,应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所学专业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排球、足球、篮球等集体运动项目,可以培养学生间的相互配合与交流,提高学生的群体意识,这对性格孤僻以及有自闭倾向的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攀岩、登山等难度较大刺激性较强的体育运动能够体会接近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树立起自信心。长距离的运动项目,如马拉松等对耐力有较大要求的运动项目,则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上进心不足的学生的促进与提高往往能发挥较大的作用。乒乓球、羽毛球等球速较快,变化较多的体育运动项目,因其在比赛过程中变化较快,反差较大,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不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促进也不同
现阶段,我国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分为四种类型,即一体化教学模式、并列型教学模式、分段型教学模式及俱乐部型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把课堂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利于学生体能的提高、技能的掌握和体育习惯的养成,但松散的管理制度,以及学校体育场馆不足的现实易造成课外活动的形式化;并列型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特色项目与专项体育相结合,既突出了学校对特色体育的普及,又从学生体育兴趣出发,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容易忽视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
三、选择恰当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根据不同的学科,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较与文科大学生,理工科大学生的性格独立、聪慧等性格特征较为明显,
这与学科专业的要求有关,因此在这类专业的体育教学模式应以传统教学模式中较为现代的模式为主。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应侧重于难度较大,持续时间长以及集体类项目学生发展的意志品质与专业向吻合,更有利于学生在这一专业领域取得更高的发展成果。文科类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中自信、外向、谦让等因素较为突出,因此在这类专业的体育教学模式应该选用以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为主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模式
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师资充足,教学资源完备,有的学校教师只是一腔热血,没有发挥能力的空间。有的学校文科学生占大多数,有的学校理工科学生较多,因此在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根据学校所拥有的条件来选择适合学生、适合学校、适合教师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千篇一律,生拉硬套基本的体育教学模式。
(三)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选择合适的体育教学模式
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进行学习,其主要任务是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因而在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强调对基础知识 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因而对科研开发能力没有太高的要求。针对应用性人才的这一显著特点和学校体育实际情况的不同,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的体育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提高,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更多新的要求,不仅在科学知识与技术方面,同时包含了应用型人才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个性水平以及个人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全面的要求,体育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不断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更加高效地增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高。因而在选择体育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不 同特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模式。
参考文献:
[1]肖焕禹等.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类型及应用条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02).
[2]雷继红等.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发展趋势刚[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3)赵庆典.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姓名:杨江林,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云南丽江,1982年1月生,学历:大学本科,专业:体育教育,研究方向:运动训练,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