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必须保持公益性与教育性

2017-04-12于艺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教育性公益性学前教育

于艺

摘要:我国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说明,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学制的初期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必须保持其教育性和公益性。本文从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出发,探究学前教育的教育性与公益性,并提出保证学前教育教育性与公益性的措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 ;教育性;公益性

【分类号】G619.2

引言:学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更是一个国家教育状况的缩影。我国自古以来就崇尚教育对人发现有积极的影响,成功的学前教育为高素质人才起启蒙作用。教育性与公益性作为学前教育的两大基本特征,其有效的体现是学前教育能起到其作用的保障,学前教育的构建也只有立足这两点,才能推动其更高层次的进步。

一. 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一) 学前教育的福利性和公益性正在消失或基本消失

学前教育的福利性和公益性是通过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得以体现的。而我国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是目前一个严峻的现实。1978年以来,我国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可以分成几个大的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和投入模式。第一阶段,1979—1988年,学前教育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为主,教育部门、妇联和卫生部门举办公立性质幼儿园,各企业单位也纷纷举办福利性质的幼儿园。第二阶段,1989—2002年,随着企事业单位改革,幼儿园纷纷撤销和改制,民办幼儿园不断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向公办幼儿园主要是教育部门办园倾斜。第三阶段,2003年以来,民办幼儿园迅速增加,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所覆盖的幼儿园继续减少。占幼儿园总数70%以上的非公办幼儿园基本上得不到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

(二) 学前教育的非营利性没有得到保证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决定其非营利性。根据国际经验,目前各国都将学前教育列入社会公共事业的范畴,成为公益性公共事业。大部分欧洲国家都是通过公共财政来支持学前教育的发展。然而因为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和对公办、民办幼儿园投入的不平衡导致我国学前教育的非营利性得不到保证。占我国幼儿园总数70%以上的民办幼儿园作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主要目的。他们通过开办各种所谓的兴趣班,提高伙食费,甚至要求家长缴纳“过节补助金”来获得收益。所以总的来说,政府财政投入少、公办幼儿园比例少、社会团体和非盈利性组织举办的幼儿园少和幼儿园的市场化等突出问题,使得我国学前教育的非盈利性无法得到保证。

(三) 学前教育的补偿功能发挥不够,学前教育的公平性还没真正体现出来

根据国际经验,学前教育的公平性主要是通过在国家层面的政府主導来实现的。通过在国家财政中学前教育占公平合理的份额、投资份额在同类群体中均等、在弱势群体中实施补偿功能,从而实现学前教育机会的均等来体现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学前教育的补偿功能首先是通过学前教育机构的“排富原则”来得以实现的。如美国优先安排来自低收入家庭,有特殊就学需要的幼儿就读公共托幼机构和补偿教育项目。而我国公办学前教育机构不具有这样的性质:家庭条件差的幼儿大多只能选择一些收费低、质量差的民办幼儿园。我国公办幼儿园比例小,政府财政投入少是我国学前教育补偿功能得不到保证的重要原因。

二.学前教育必须保持教育性与公益性

在我国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中,早已明确了我国的学前教育具有两个基本性质: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公共福利事业。

(一)教育性

从学前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的地位来看,学前教育必须保持教育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得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1979年颁布的《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中规定: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基础。1997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幼儿教育事业“九五”发展目标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提出:它既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也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是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从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来看,学前教育必须保持教育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学前教育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徳、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说明,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学前教育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幼儿园管理条例》中指出,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公益性

从学前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国家来看,它们的学前教育发展历程都是从慈善转向福利,再往教育的方向发展。而且,始终保持着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不以盈利为目的。研究发现,最具公益性和福利性的事业就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组成部分,是为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学前教育应该一直保持以不盈利为目的的性质。

三. 保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教育性的措施

保障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教育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强合作,指定相关政策来管理学前教育机构,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大的方向。除了加强管理,制定政策来引导之外,政府应该及时解决学前教育的资金问题,保证学前教育的公平性,如政府可以设置专项拨款来保证家庭不好的孩子的早期教育,承包公立幼儿园,对民办幼儿园给予一定的补助,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保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性。

学前教育事业的开展,是一项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公益性福利事业,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所以对于学前教育的两大特性,公[]益性和教育性都是不可缺少的。我国的学前教育仍然处于摸索的阶段,政府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来采取一些适用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措施,以达到保证我国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教育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学前教育必须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J]教育研究,2009(5)

猜你喜欢

教育性公益性学前教育
论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的相关政策文本分析
关于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策略
学前教育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的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