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4-12江利红
江利红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而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法”是能促进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诵读法;文言文教学;效率
【分类号】G633.3
一、诵读是培养语感的前提
“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的直觉感知判断,是人们感知、领悟、把握丰富的语言现象的一种能力、方式和结构。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如何,主要是表现在语感上。而诵读是训练文言语感的最重要的方法。诵读是出于口,再入耳,然后了然于心的过程。因为在诵读的状态下,人脑的语言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运动中枢等各个部位都会趋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促进了各部分的信息交换,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促进了智力的发展,文言语感就在这样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所以,在当今现代文言文教学环境中,就要注意灵活运用“读”的方法,与时俱进,发挥“诵读法”的积极作用。
二、诵读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1.诵读示范
教师范读是引领学生进人文言文学习殿堂的一把金钥匙,学生通过“听读”,能够理解作品主题,把握诵读基调,学习诵读方法,掌握诵读处理技巧等。教师在范读时,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诵读出来,这要与作品表达的感情融为一体,并注意感情充沛,语调抑扬顿挫,传达作者细微的情感变化,营造适当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教师范读的意义其实在于“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抛砖引玉”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为欣赏文学作品做好情感上的铺垫,而学生的朗读,在文言教学中担任着更重要的角色。学生在不断模仿教师范读的同时,也在自觉体会着语气、重音、节奏的变化,甚至会为了阅读提前进入对字、词、句、章的理解。
2.译读理解
译读,通过语言分析,具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先让学生运用文言文疏通方法,对照注释默读,尽最大可能理解文章每句话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脱离注释再读课文,读不懂的地方再看注释或上下文揣摩。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经过反复诵读,学生对大部分语句能够读懂,在反复译读过程中,对自己实在无法解决的疑难词句,可以与周围同学讨论解决,教师也答疑解惑,并对普遍性问题及重要知识在全班点拨讲析。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句环境中掌握词义,归纳义项。同时,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及时检测。如《醉翁亭记》一课设计了“阴翳、伛偻提携、觥筹交错”等词语积累训练,“乐、谓、得”等一词多用训练,“名、号、乐”等词类活用检测,巩固了学生掌握情况。促使学生对文意有进一步认识,这也是学习能力养成的关键过程。
3.美读评析
美读,顾名思义,将文章的美感读出来。如《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语言骈散结合,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的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读起来朗朗上口。
入景入情,入情入境,读出感情,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出示美读的要求:(1)读出轻重;(2)读出快慢;(3)读出抑扬;(4)讀出停顿;(5)读出情感。要求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文章中去,用自己的心跳感受作者的心跳,用自己的情感体会主人公的情感,随着情节的推进,想象并进入到文章所营造的情景之中。一句句,一段段的细读,并为诵读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一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便于对文章整体把握,同时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 容,感受作者情感,感悟作者语言。使学生在文言诵读中体会到文言学习的快乐。
评析,即品读文章,学生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字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力求熟读成诵。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了文中的情感,感受了文章的美妙之处后,他们会主动地投入,激发起浓厚的阅读兴趣。这时需要的就是尽情地朗读。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情感的升华,审美能力的提高及思想境界的飞跃。因此通过对《醉翁亭记》的品读而领略到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幻多姿的自然风光,感受到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志。
4.背读积累
文言文教学更重视读背训练。在熟读会背的情况下再去分析、理解课文,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一句句俗语,无不证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因此,书声琅琅已成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特征。背诵了许多文言文,对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就牢固不忘,并能掌握一定的规律,使学生掌握的字、词、句日益充盈起来,并可以渐渐地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进而具备敏语感锐的文言文语感,为进一步学好文言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指导学生背诵组织形式也可灵活多样。背诵时,可以个别背诵,也可以分组背诵或齐背。而在指导学生背诵时,可以交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诸如:化整为 零,分段背诵;相互背诵,查漏补缺;反复背诵,突破难点等,来提高学生背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去完成背读的任务。
总之,教学文言文要注意创新指导才能让学生想读、敢读、会读。通过自读、集读、个人读、分角色读,读出感情,读出个性,在读中学会创新,学会运用,让学生在读背中熟读掌握文言文。
5.课外拓展
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须增大阅读量。主要任务是强化课堂教学中获得的学习方法、学习体验和初步的自学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与课堂上学习的文言文作品相似的文言诗文,在课外自行诵读,小组间相互检查,并在学习专栏里推荐好的文言作品及其诵读方法建议。这样,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又能够拓展阅读面,丰富文言知识积累和人文素质积淀,提高文言文乃至语文的中综合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寄华. 朗读方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J].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5(26):46-47.
[2]杨东增. 初中文言文教学低效归因及应对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