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有“差生”怎么办

2017-04-12谢则林

中华家教 2017年3期
关键词:差生错题作业

谢则林

谢老师:

我的儿子从来不收拾自己的东西,用的时候就到处找。就连平时写作业的练习册也经常找不到,或者上学后发现,作业落家里。而且,做事也拖拖拉拉没一点效率。

忘了儿子小学几年级了,我给他检查作业,对错题一道道纠正。可那天,儿子实在不开窍,翻来覆去的题目,一遍遍讲,一道道做,说过去了,没两分钟,又出现类似的还是不会。当时,我真是绝望了,我又愁又气,一边流泪,一边打儿子屁股,两手不停地打,眼泪不停地流。为了补偿,晚上回家,我就买了儿子爱吃的东西。

平时,我一般不发脾气,可面对儿子的作业错题满天,着实无奈,一题题抠,一道道讲,但收效不大,儿子的成绩并未提高多少,所以,我心里很困惑,成天搞得自己很累,孩子也不轻松,可为什么效果不明显?有时,也想放弃,大人、孩子都轻松了,但如果那样,儿子是不是更不会了?班里五六十人,老师肯定管不过来,所以,还得尽自己的力,领着孩子往前,能走多远走多远吧。

谁又能理解一个差生妈妈心里的苦和累呢?我们不是不对孩子好,相反我们付出的比常人还要多,只是面对具体问题时,情绪还是难以控制。

我十分苦恼,请您帮我分析一下。

家长:

谢谢您对我的信任!

您为儿子长期以来付出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了儿子有个美好的前程操碎了心。然而,我要直言不讳地说:这是种错爱。

说是错爱,原因有二。一是您被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所绑架,为儿子未来的生存而焦虑不安,失去了内心的平静与淡定。二是您的身份和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定位有误,这样,爱外化为行动的着力点也就用错了方向。您毕竟不是教师,没有受过专业化训练,“习题一遍遍讲”“错题一道道订正”,自己也觉得付出不少,但收效甚微。什么原因呢?没弄清楚,在知识传授、习题讲解、错题订正、释疑解惑这些方面,母亲是不必自己亲力亲为,还是多信任老师、依靠老师,自己则在儿子和老师之间起好桥梁的作用。家教的着力点应放在哪里?应该是在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树立起责任心,以及注重孩子的人格养成、意志品质、文明礼貌、诚信友善、人际交往等方面。

那您该如何爱孩子?在方法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矫正儿子身上的不良习惯和性格缺陷,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犹如久病不能用猛药,得慢慢调理,矫正的事不宜操之过急,否则欲速不达。

给儿子摘去“差生”的帽子。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母亲,怎么忍心给自己亲生儿戴上“差生”这顶沉甸甸的帽子呢?当然心有苦衷、情非得已。但这顶帽子一旦戴上,戴和被戴的双方,心也会变得沉甸甸,朝前走的步履更会变得沉甸甸起来。学校和社会一般不冠之于“差生”,而称之为“后进生”,这不是为了语气委婉,而是实际情况是如此。现在提倡竞争,如果把人生旅程比做马拉松赛,那么从小学到大学本科毕业共有16年的学习征途,至少也是万米竞赛了。起跑后总有几个冲在前面,可不久就有后来居上者,情况在不断变化,后进者变先进者;先进者变后进者,不断反复,不到最后冲刺难做定论。怎么能认定儿子不会一旦醒悟奋起直追,来个惊天大逆转呢?世上的事一切都有可能,奇迹每天都在发生。

要多看到儿子身上的长处和亮点。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国有句老话“癞痢头儿子自家的好”,倘若请您夸夸自己的儿子,肯定能摆出几条优点或亮点来,总不至于一无是处一团漆黑吧。夸优点或亮点的目的是调动儿子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使优点亮点更多,并迁移到克服缺点暗点上来。吴晗、钱钟书、华君武等人,当年数学成绩都堪称糟糕,后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在各自的领域里成了大师级的人物。

家庭教育中父亲不可缺位,父母应该“比翼双飞”。父亲的阳刚硬朗和母亲的阴柔亲切,在教育引导儿子上可以优势互补,各施所长。可以有分工,比如,父亲带领儿子健身,跑步打拳、做俯卧撑或引体向上,把身体练得棒棒的;或带儿子郊游,接近大自然,在这过程中交流心得体会。除强体、增智、益志外,还可密切父子关系。父母分工合作,思想和步调一致,分别和儿子互动交流,父母也会从中得以提高,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一家三口关系也会高度和谐起来,向“家和万事兴” 大步迈进,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善用家长的优势,多方面引导孩子。从您的来信可见,您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好,对自己内心活动描述得淋漓尽致,完全有能力带领儿子多进行些亲子阅读。或者关心和促进儿子和同学多交往,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必孤陋寡闻。”鼓励和帮助儿子交些益友,可以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精神、优化性格、提高学习成绩,收获多方面好处。

不要为儿子的未来过度操心以至焦躁不安,重要的是行动。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鲁迅先生也说“人立而后凡事举”。父母和儿子一起立宏远大志,各自为大志的达成尽心尽力而不是消极地听天由命、放弃努力,那么,也就可以无怨无悔,因为还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的因素在起作用,这是难以抗拒的规律。如果您的儿子日后没有进综合性大学,而是进了职业技术院校,那也不错,培养“工匠精神”,将来当名能工巧匠不也很好吗?不少企业出了高薪才能聘到高级技工呢!您的儿子可以不出类拔萃,但却是独一无二;不要去做無用的横向比较,他能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国家需要各种门类各种层次的人才,要相信您的儿子在“人才坐标系” 上,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子。

猜你喜欢

差生错题作业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快来写作业
在书上睡觉
作业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找你算账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