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论视角下电影台词中的强势模因研究

2017-04-12么海燕

现代交际 2017年1期
关键词:顺应论

么海燕

摘要:作为文化载体.电影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其中作为模因被广泛复制和传播的经典台词更是对我们的语言、思维甚至交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来研究电影台词中的强势模因,通过分析电影台词中强势模因,尝试探讨强势模因之所以流行的原因.以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能够多角度、更深入地对电影台词进行研究,为更好地推进电影事业的发展找出更多、更行之有效的强势模因的创造方法。

关键词:顺应论 强势模因 电影台词

随着国与国之间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看中英文电影作为他们生活休闲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电影从很多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而其中作为模因被广泛复制和传播的经典台词更是对我们的语言、思维甚至交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研究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来研究电影台词中强势模因的特征,分析电影台词中强势模因在观众中流行的原因。并尝试探讨一些创造强势模因的方法。以期为更多的研究者更深入地研究电影台词提供参考。

一、模因与强势模因

1.模因

模因一词最初源于Richard Dawkins所著的《自私的基因》一书,“那些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他们都属于模因。”“任何一个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的信息都可以被称为模因。”模因是“能自我复制的最小单位,具有稳定性和多产性。”由此可见,模因要得以生存离不开复制这一过程。

在Heylighe看来,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需要经过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传播。这四个阶段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有的模因在这个过程中遭到淘汰。模因的复制主要依靠模仿。但是模因不是无意识的模仿。它是一种有选择、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并且有着客观的复制程序和传播途径。而长寿性、多产性和忠实性是影响模因能否复制成功的三个要素。

2.强势模因

Dawkins指出,强势模因一方面能够通过同化、记忆、表达、传播这四个阶段,另一方面在长寿性、多产性和忠实性三方面有突出的表现。而其他的模因只被复制几次,或者根本没有被复制,却成为弱势模因。以单词“meme”的翻译为例,模因论被引入中国之后,“meme”就有了很多不同的翻译版本。例如“觅母”“谜米”“密母”“幂姆”“摩母”“拟子”“敏因”和“模因”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存和激烈的竞争.“谜米”和“模因”成为被认可接受的版本。直到现在,“模因”在中国的模因论研究领域被广为使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模因”是单词“meme”的众多翻译版本中的强势模因。

二、顺应论

1987年,Verschueren在他的《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首次提出语言顺应理论。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应该从语境关系顺应、语言结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等四方面进行描述和解释。简言之,语言使用过程就是集认知、情感和文化等因素的一个语言选择过程。强势模因的产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顺应过程,因此,使用顺应理论研究电影台词是必要的。

三、顺应论视角下电影台词中的强势模因研究

“有好台词的电影不能保证就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好电影一定有精彩的台词寓于其中。”人们在不断地追求高品質的电影,对台词的要求也必然会越来越高。精彩的台词因为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被广泛地模仿、复制与传播,成为强势模因。由此可知,一个模因能否成为强势模因不仅受到其自身的复制和传播能力大小的影响。而且与其生存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和文化因素紧密相关。

根据顺应论。电影台词中的强势模因是由编剧刻意顺应模因的生存环境而创造出来的。这就意味着编剧应该顺应观众的认知、情感和文化世界。因此,笔者将收集到的电影台词的强势模因分为如下三类:

1.强势模因顺应了观众认知世界的需求

在很大程度上来看,模因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是因为它们很容易被人们记住,而不是因为它们多么有用。所以说,在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认知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人类大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一定时间里只能处理有限的信息。美国心理学家George A.Miller于1956年发表了一篇名为《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的论文,在该文中他提出在不重复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项目。也就是说一般人的工作记忆容量为7并且在5-9之间波动。所以,由于短时记忆时工作记忆容量有限,那些简短、精炼的电影台词成为强势模因的可能性更大。电影《乱世佳人》里思嘉丽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对自己说的那句“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全新的一天)”因其短小精悍而且寓意深刻而被广为传颂。电影《地道战》里的“高,实在是高”也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口头禅。

2.强势模因顺应了观众情感世界的需求

情感是人的一种内在心理反应。有些电影台词正是因为能够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所以成为强势模因。1943年,Abraham Maslow提出了需求层次论,在他看来,人的需求有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这5个层级的需求。那些恰当激活人们不同情感需求的电影台词通常能够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强势模因。

例如在电影《西雅图不眠夜》中,“Work hard!Work will save you.Work is the only thing that will see you through this.”这句台词就表达了工作的意义所在。努力工作。它不仅能够满足你维持生存的需求,而且能拯救你,并令你忘记痛楚。

《肖申克的救赎》里“Hope is a good thing and maybethe best of things.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这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它顺应了人们对希望的渴求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中国合伙人》中的这句朴实而又简单的台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顺应了观众对梦想实现的追求,告诉观众:梦想并不遥远,只要坚持就能实现。

3.强势模因顺应了观众对文化的需求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像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时间概念、空间关系、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可以被视为文化的一部分。在人类社会中,几乎任何一个文化实体都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模因,例如:宗教、语言、时尚、技术、传统等。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文化是一个社区内被大多数人共同享有的各种模因或模因复合体的总和。而顺应已有的文化传统才容易被观众接纳、内化和传播,进而成为强势模因。

例如《色·戒》中让人热血沸腾的台词“……他常说,诚实善良人,老天自会保佑。他是我们这个家,唯一的希望……我向你磕头!为国家,为我死去的哥哥,为民族的万世万代,中国不能亡!”这句台词不仅体现出了中国人对老天爷的信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对爱国主义的高度评价。有很多的以爱国主义为体裁的电影迎合了这种价值观念。所以爱国主义电影台词能够得以迅速传播而成为强势模因。而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God shall wipe away all the tears from their eyes,and there shall be no more death.Neither shall there be SO/TOW or dying,neither shall there be any more pain.for the former world has passed away.”这句台词则体现出了西方人对基督教中上帝的敬畏。

四、结语

在国内关于电影台词“强势模因”的研究还不算多,本论文只是在此领域做粗浅的尝试,期待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能够开展对电影台词的研究,以便探索出更多、更为有效的创造“强势模因”的途径与方法。希望能够为强势模因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顺应论
顺应理论下模糊语在灾难事件英语新闻中的运用研究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微
顺应论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初探
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模因研究
基于顺应论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顺应研究
顺应论视阈下的中国政府网外宣翻译研究
顺应论视角下女性消费品商标翻译
顺应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研究
浅论顺应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码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