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理论下模糊语在灾难事件英语新闻中的运用研究
2017-03-08李芸
李芸
摘要: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模糊语言是最为重要的写作方法之一,通过模糊语言可以反映出客观事物在外延上存在着的一种不确定性。本文选取China Daily中有关中国发生的灾难事件的英语新闻报道为例,在顺应论原则下,模糊语在这类英语新闻报道中的语言功能。通过阐述模糊语存在的合理性,在基于新闻报道的写作原则下,探讨了模糊语是对新闻报道准确的有益补充,更好的服务于新闻的时效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关键词:顺应论;模糊语;灾难事件英语新闻;运用研究;China Daily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2
“模糊”最早是出现在数学和哲学范畴,1965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与计算机系科学教授Zadeh,L.A首次提出来的,从而普及到各个领域,也包括在语言应用领域的研究。模糊语可以看做是一种语言上的概念或是现象等,反映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新闻英语写作的专业角度讲,新闻报道要坚持准确与简洁的原则,有较强的约束性,对于新闻记者和新闻发布单位都要遵守一定的写作规则。但在实际报道中又存在着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制约,模糊语在语言的表达上就正好弥补了这个顾虑,其实合理运用模糊语为新闻报道的真是有效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模糊语言的分类
Joanna Channell从语用学的角度上分析,在她的《模糊语言学》一书中对模糊语言作出以下几种分类。第一,通过模糊附加语出现了语言模糊。第二,使用模糊词语造成了语言模糊。第三,在模糊蕴含的影响下出现了语言模糊。[1]
1.模糊附加词
对于模糊附加词来说,就是运用一些模糊限制语,也就是说,在意义明确的基础上附加在表达形式前的短语等。以此来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原本明确的意义变得模糊。其数值型结构为:模糊附加词+数值,数值1 or数值2,或是数值or so等。
2.非数值型结构
复数定量词+of+名词,a+单数定量词+of+名词等。对于模糊词语来说,是针对自身存在着模糊表达法等方面来说的,也就造成了语言上的模糊。在非正式文体与口语中,人们常常采用了模糊定量词+可数名词等结构。其次,在表达模糊概念的过程中,程度副词与频率副词也是比较常用。
3.模糊蕴含
对于模糊蕴含来说,主要是运用精准的形式来传递出模糊的意义。且在模糊蕴含中,常常依靠精确的数字来表达出模糊的意义,以此来达到夸张的效果。
二、模糊语在灾难事件的英语新闻里的顺应性
1999年比利时语言学家Verschurence提出顺应论[2],他认为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语言的发生和应用都是在一定的语境里,而且产生的语言都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使用者可以进行语言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三个相互依存的属性: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其中顺应性又是三者中的核心和目的。顺应性的重点是对语境的顺应。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以参考的项目中做出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成功的顺应语境,就可以达成和交际者交流的目的。
灾难是自然的或人为的严重损害带来对生命的重大伤害,因此,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在新闻报道类型中也是读者最为关心的版块之一。由于灾难性事件存在着一定的突发性与不确定性,所以在对灾难性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常常会存在着一系列的报道。在报道中,读者最关心的主要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人数、财产损害等方面,但从实际上来说,事发突然,记者并不能在短时间里获取大量的信息,所以在报道的过程中就会运用一些模糊性的语言来发布信息。通过对真实的语料进行适当的模糊,可以更好的突出信息。作为一种用于交际目的上的策略,想要理解与掌握好模糊语,要求人们要具备相应的词汇以及语法等知识,达到既要让读者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又不能夸大造成恐慌。因此,模糊语不仅不会降低新闻的真实性,相反还会提高交际的效果与质量。
三、顺应论视域下的模糊语在灾难事件的英语新闻中的语用功能
1.顺应受众者的心理
受众者的心理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愿望、意图、个性等心理因素。对于普通人来说都不喜欢灾难,同时对灾难也有一定的恐惧心理。China Daily在中国市最权威的报纸之一,其发布的新闻报道代表的是国家的立场,而且英语版是向国外做出的报道,记者在报道时,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义务,报道的内容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合理的模糊语的使用顺应了笔者和受众双方的心理世界。比如,地震灾害是自然界很严重的灾害之一,也是防不胜防的,在“6.2-magnitude quake jolts NW China's Qinghai”(China Daily ,2016年10月17日)报道中,笔者用“so far、strongly、nearly”模糊语向读者第一时间报道了地震的时间、强度以及伤亡数字,但都是一个近似值,并没精确到一个特定数字,用“emergency response、still investigating”向读者传达出政府第一时间做出的营救处理以及其他措施,但并未详细到哪些具体措施的报道,减低了读者的焦虑心理,相信政府会妥善解决的。
2.顺应人们的阅读习惯
从传播学的理论上出发,人们为了满足精神与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往往对可以满足需求的信息比较关注。一般来说,读者在观看新闻的过程中,只是大致的了解一些发生的事情,并不会详细的了解每一条新闻中的细节与数字等方面。所以从这一层面上来说,适当的使用模糊词可以满足人们的阅读习惯。人们在面对精确细节的报道时,往往会产生出乏味的心理,而对于一条适当使用模糊语的新闻报道来说,却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比如,“China shuts schools and recalls fishing boats as typhoon hits”报道中用模糊语在第一时间向读者报道了福建和台湾的受灾情况,“……dozens of flights;More than ……millions lost power and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這些是人们最想知道的灾害发生的情况,但是因为数字无法精确,这样报道就已经传达出受灾之广,人数之多的准确信息了。可以说,记者所采用的模糊语在一定程度上刚好可以被读者所接受与理解[3]。
3.顺应论下通过模糊语减少灾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灾害对人民造成的财产和人员损失是最巨大的和不可估量的,如何在报道中尽可能减低受众者的阅读负担,合理运用模糊语会有一定的缓解效果。比如,“China mourns Yangtze shipwreck victims as search continues”(China Daily ,2015年6月7日)报道了重庆“东方之星”号游船在湖北监利沉船的事件。报道里的模糊语“hundreds of ……;more than …… more than 430 souls”等向国外媒体和读者清楚地展示了中国政府对生命的尊重,对逝者的哀悼,在读者来说他们不需要知道每个人的信息,所以这些模糊詞就很好的传达了营救人数之多,受灾多少人等主要信息。China Daily的新闻主体并没有应用过多的修辞方法来强调受害者家属的起伏情绪,而是细致而具体的描述了事故的内容,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闻的吸引力,但是其中英语语言的丰富表达较少,所以不会给中国读者造成阅读负担。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模糊语在China Daily灾难事件的英语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并不是表明可以随意运用模糊语。因此,在实际中就要从新闻的实际上出发,尽可能的采用确切的语言,发挥出模糊词的效果,实现模糊与确切上的有机融合,保证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Joanna, Channell.Vague Languag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Verchueren,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Edward Arnold,1999:254-263.
[3]周红.模糊语言的构成特点及其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以China Daily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
[4]从娇龙.基于顺应论的外交模糊语语用功能分析[J].科技信息,2012(32):573-574.
[5]胡月月.以China Daily为语料看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6]张风.从顺应论分析英语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J].山东文学:下半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