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专业分类+水平分级”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2017-04-12宋丹丹

现代交际 2017年1期
关键词:需求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宋丹丹

摘要:本论文采用的是Hutchinson&Water的需求分析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分析了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建议,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构建“专业分类+水平分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需求分析 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一、外语需求分析理论相关研究

需求分析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研究需求的技术和方法(陈冰冰,2010),其理论背景主要源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课程开发理念,即课程开发需要遵循的针对教学群体调整教学和训练学生学习的原则。文献显示,在外语界不同研究者基于不同视角、对象和背景,对需求的定义、分类不尽相同(陈冰冰,2010)。需求分析理论最初用于外语教学中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后来逐步应用于学术英语和普通用途英语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本论文采用的是Hutchinson&Water的需求分析理论。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同时还把目标需求细化为必须知识、欠缺知识和想学知识。学习需求则包括学习环境条件、学习者知识、学习者技能和策略及学习者动机等。

二、国内大学英语教学需求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教育部最新版)》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然而,目前多数高校仍停留在通识教育的分级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对这一新提出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事实上,同一所高校的学生由于学生英语基础不同,对英语教学的需求不同:同一高校的学生由于专业不同。毕业后对英语的需求程度也不同。社会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所需要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程度也不同。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应该由最初的仅考虑学生个体需求(因材施教)而逐步转向同时关注社会需求(因需施教),构建“专业分类+水平分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参照陈冰冰的学生个人需求分析模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情况调查。第二部分为目标需求;第三部分为学习需求,共16个问题。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针对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2015及2016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问卷星”网络调研软件,收回1878份有效问卷。

(三)研究问题

(1)非英语专业学生对大学英语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是什么?

(2)与学生需求分析的结果相比,现有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需做哪些调整?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者基本情况

此部分主要就学生的目前英语学习基本情况设置了4个问题:专业,高考英语成绩,目前英语水平自我评价,目前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数据显示,西方语类别下各语言专业学生(德、法、意、西、葡、俄)的英语水平较高,高考英语成绩绝大多数在110分以上;东方语类别下各语言专业学生(汉、日、韩、阿拉伯)的英语水平一般,高考英语成绩绝大多数在90分至110分之间;经管类的非语言专业学生(国贸、工商)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高考英语成绩有近三分之一在90分以下。但所有学生普遍认为“听”这项英语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最为困难,比例达40.31%,其次为“说”(26.41%)和“译”(18.8%),认为最没有困难的是“读”这项技能(2.61%)。

(二)学习者目标需求

此部分针对学生的目标需求共设置了6个问题:期望达到的英语水平。您认为未来职业最需要的英语技能,课堂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否有必要增加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大三后续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英语的动机。

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个人的目标设定较高。近90%的学生希望自己能达到中级偏高或高级水平。93.66%的学生认为未来职业最需要的英语技能为口语。其后依次为翻译(61.5%、听力60.01%、写作27.48%、阅读26.68%)。而关于教学内容方面和大三之后的后续课程等问题。除期待比例较高的等级考试知识以外。60%以上的学生还都希望讲授与专业或就业相关的内容(职场类英语,专业相关英语知识,跨文化交际内容等)。而关于学习英语的动机则更为明确,80.09%是为了更好就业。69.76%是为了考取四、六级证书,这一数据符合目前社会大多数学生的需求。而其他数据则体现了外语类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特点,有33.87%的学生是出于个人爱好。

(三)学习者学习需求

此部分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共设置了6个问题:学习大学英语的常用学习策略。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评价,学习大学英语课程的收获,对“专业分类+水平分级”教学的态度,最喜欢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对大学英语教学感到不满意的方面。

数据显示。75.08%的学生选择背词汇的学习策略来学习大学英语。65.18%选择学习教材。由此可见学生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多数为被动地或机械地学习。但41.32%的学生选择使用手机英语APP来学习英语。这也充分体现了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手段和策略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针对大学英语课程,50%以上的学生对现有教学内容感到比较满意。认为收获较多。但仍有20%的学生认为现有教学内容陈旧、缺乏特色、不实用、学习收获较少。这也反映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仍然不够。仍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分级教学,88%的学生表示赞同。但仍有12.41%的学生认为当前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理解有困难。这说明現有的分级教学的梯度设计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没有足够的考虑。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比较满意。49.89%的学生喜欢英语社团活动。34.89%的学生喜欢英语角活动。对英语竞赛类活动热情较低。仅为10.65%。此数据也基本符合分级教学的预期.竞赛类活动更适合英语程度较高的A级学生。

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建议

就学生而言,基础不同,需求各异,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任何不顾学生差异复制教学过程的教学都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笔者在需求分析的理论指导下.根据目标需求将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所面向的专业分为商务类专业、外语类专业和汉语类专业三个类别。同时根据学生个人需求将每个类别分为A级和B级。针对每个类别的每个级别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而构建基于目标需求和个人需求的“专业分类+水平分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分类+分级

商务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侧重学生的商务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需求.特别是商务领域所需要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商务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外语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侧重于社会交际需求,突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英语媒介,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表达自己的专业思想。汉语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侧重工具性和人文性。加强中西文化导入的深度,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英语,具有从事语言或文化研究及交流的基本能力。

因为我校为外语类院校。学生入学的英语成绩相对较好,因此每个类别的A级要求达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发展目标,B级要求达到提高目标。

(二)教学内容分类+分级

商务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应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战能力。在语言基础知识讲解与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以专业基础为背景的内容和材料。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专业词汇及短语。使其能够进行基本的专业知识阅读和翻译,以便将来工作后能更好地适应对专业英语方面的要求,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外语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应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增加日常各类话题和时事交流内容,加强文化导入,让学生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交际障碍,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汉语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应突出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增加中西文学、文化知识的输入,重点培养语言文化知识传播的能力,提高对外文化交流的能力。

各类别A级的教学内容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加快教学进度,增加教学内容,拓宽知识面,强化听说能力的训练。B级在完成现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注重知识构建。加强基础教学,掌握好基本知识结构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分类+分级

商务类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应侧重实践教学法。依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实际市场和职场为依托.适时采取典型案例教学方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商务知识和商务实例。让学生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熟悉商务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商务语言综合能力。

外语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应侧重交际教学法。采用以启发式为主要模式的交际教学法原则。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为学生创造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汉语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应侧重任务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模拟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环境。强化学生的口语训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语言或文化交流的基本能力。

每个类别的A级主要采用启发式和任务式教学法。用具有适度深度广度的问题作为激发学习兴趣的引入和扩充。引导学生大量查阅资料。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B级主要采用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四)教学评价分类+分级

商务类专业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应包括语言的知识性评价和商务实际操作的能力性评价。外语类专业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应包括语言的知识性评价和社会应用能力的评价。汉语类专业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应包括语言的知识性评价和文化交流能力的评价。

各类A级学生主要采用发展性评价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压力,将学生自身进步作為评价标准。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评价。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达到学生发展的最佳状态。B级学生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日常学习行为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和持久性。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需求分析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师生需求发展分析
基于UML技术的高校贫困生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指挥信息系统模拟训练评估需求分析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