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17-04-12孙百刚
孙百刚
摘要:高中物理内容知识相对较为抽象,本身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普遍认为高中物理学习难度大。倘若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导致教学质量不够理想。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各个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中物理教学自然也不例外。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促使学生更为主动的学习,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理念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将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措施,仅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中物理 启发式教学模式 应用 措施
所谓启发式教学模式,其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所进行的一种针对性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更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启发为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学习。高中物理作为整个高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学生逻辑性思维与抽象性思维的要求相对较高,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物理是高中众多科目中难度最大的一科,而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引入能够通过有效的引导,使得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习物理知识,实现抽象知识的突破。因此,对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来说,如何将启发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物理课堂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概述
启发,即通过引导启发,使得受教育者能够进行领悟。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提出,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通过无数的专家学者进一步传承发扬,最终研究得出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的进程中,解决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启发学生主动思维、独立思考,在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启发学生进行质疑、探究、创新以及实践,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理念中许多方面都有效迎合了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特征,尽管新课程改革并没有针对具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明确的规定,但我们能够理解为新课程将启发式教学模式作为选择与应用教学模式的基础指导思想。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与建议
(一)创设情境引导思维
创设情境启发,需要教师综合参考高中生认知能力、心理特征、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创建与之相符的教学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能动性,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高涨,趋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维的重点在于情境创设,其本身不仅是一种思维,同时也是一种过程中,需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点拨、引导。对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创设情境启发的方式非常多,当前最为常见的模式主要在于利用文字叙述、图示、多媒体以及实验等方面进行情境创设,教师利用上述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维,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主动的思考、探索,教师在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
(二)利用物理实验直观启发
众所周知,物理本身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如果离开实验,物理教学自然就变成无源之水,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物理实验本身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以及真实的特征,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各种物理现象,掌握物理知识背后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解决困难的精神,同时促使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全面提升。直观、新奇以及生动的物理实验现象非常容易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求知欲浓厚,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使得学生进行各种猜想,有利于促使学生逐渐养成感性认知,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正是需要利用上述特点,通过物理实验进行直观的启发,进一步调动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在进行自由落体失重现象讲解的时候, 教师可以利用“水瓶落地”实验,教师先引导学生针对“水瓶落地”实验中带孔的水瓶自由落体运动时候是否会漏水。当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讨论以后,教师再演示带孔的瓶子从高出位置自由落体的时候,该孔居然不会漏水。在学生看到上述现象以后,均会感觉到实验本身的趣味、新奇,从而启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主思考为何不会漏水?到底是什么“堵”住了小孔?其中有什么奥秘呢?这个时候,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个讨论过程中,教师并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干涉,而是在旁边细心聆听学生的想法,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实验当中蕴藏的物理知识,进一步感受到观察、探索的趣味,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动机。当学生讨论完成以后,教师再引入教学内容,学生自然会更为专注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求证实验背后蕴藏的物理知识。
(三)设计问题引导启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均是基于问题开始,问题不仅是思维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思维的源头。依照认知理论,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是不断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来让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思维进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可以有效掌握各种机会,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认知误区、思维盲点以及新旧知识碰撞疑点等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则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思维的发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在问题的引导启发下,更好的学习知识。比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1.要想改变某个静止物体所处的位置,让这个物体运动起来,具体有哪些方法?运动与哪些因素存在联系?(运动與力的作用存在联系)。2.一辆两匹马拉的车要比一匹马拉的车更快,通过上述描述,可以获得怎样的结论?(作用的力越大,运动速度则越快)。3.在完全水平的路面上用力推车,车才会运动。当这个力停止以后,车则会静止。根据上述描述,可以获得怎样的结论?(运动需要通过力来进行维持)。4.在第三个问题当中,当停止用力以后,该车会立刻停止吗?如何提升小车继续运动的距离?(通过第三个问题的延伸,主要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对知觉经验进行的反思,在学生当中产生对立面,亦或是在每个学生脑海中产生相应的认知冲突)。通过上述四个问题的不断引导,学生能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计划中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最终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四)利用比喻与类比启发
高中物理教学进程中,教师还应当综合参考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综合利用新颖趣味、生动形象以及贴近生活的比喻方式来进行引导,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为鲜明、生动,使得抽象的概念更为具体、形象,复杂的知识体系更为简单、浅显,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顺利突破教学难点,全面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与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物理意义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分别引入“集体舞拍得的照片”与“独舞摄下的录像”来进行比喻,然后通过比喻启发学生进行联想,使得两个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学生日常生活熟知的内容,学生在通过深入思考以后,很快就能够总结出“多个质点在同一时刻的位移”与“一个质点在各个时刻的位移”,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使学生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所谓类比启发,指的是利用两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属性的事物,针对两种事物进行对比,以此来启发学生从某一类事物的一些已知特征去猜想、推测另外一类事物对应的特征,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将未知变为已知的一种启发模式。类比启发能够实现化抽象为具体、举一反三以及触类旁通的目标,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规律以及概念方面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掌握物理规律、概念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区别。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阐述物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势能的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弹簧之间所具有的互相作用的引力、斥力以及彈性势能,以此来启发学生将两者进行对比,使得上述概念变得更为清晰、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并且对知识的印象也更为深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系统、漫长的工程,要想短时间内获得理想的效果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深入研究启发式教学模式理念,通过深入的探索、积极的尝试,使得启发式教学模式能够渗透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忠林.浅谈启发式教学在物理课堂上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0).
[2]郭兵,林秀珍,徐平如,陈舰,范洪波.OBE思维导向的问题启发教学法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05).
[3]柯珊,马云鹏.基于学科核心内容的教学探索——以高中物理电磁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6,(05).
[4]朱炜.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06).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四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