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体系融合的必要性
2017-04-12刘源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一直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渗透又是我国高职教育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与综合应用是否能融入到创业实践中,更是检验综合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创业教育改革为例,将两个体系融合的做法总结提炼,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 思政教育 创业教育 融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提高就业创业水平的重要根基。在逐渐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思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同时,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脱节的现象得到改善。离开思政教育综合培养,创业教育就是无源之水,脱离创新创业教育,思政教育则缺少活力。如何平稳融合才更合理,如何嵌入才更高效。
一、思政与创业教育体系融合的意义
(一)提高就业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在新的教育体系下,学临床的不会看病,学中文的不会写方案,学会计的不会做台帐的问题普遍必须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就是针对某一个岗位培养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学上更注重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相对忽视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通过创业教育要求的内涵文化、领导决策力、思维发散力的专门学习与训练,能够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有效弥补学生在素质能力方面的短板。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生涯规划
一名优秀的大学生,除了有科学的生涯规划,同时还应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良好的思想品行,在思政课堂上,学生可以从书本、讲义中学习到科学的生涯规划方法,但能去尝试、体验自已生涯规划对与错的机会却不多。在生涯规划的大环境中,学生的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只有再定位、再设计、再扩展才能与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譬如,学生经常在思政教育中高谈阔论,要利用所学专业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如何如何,而实际学生并没有体会过相关岗位的工作环境,而创业实践则可以做为学生在校内体验、课余实践的试水区。
二、创业与思政教育体系融合的必然性
(一)创业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互补与深化
从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可以看出,相对于本科教育,一些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中专业知识的延伸,学科之间缺乏互补,更难以做到全面兼顾。在思政教育活动中,普遍感到一些知识的使用价值难与岗位对接,用人单位也正逐渐改变以学历高低作为衡量人才素质好坏的主要标准。因此,创业教育中各类知识点的引入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延伸,学生个人能力的获得有着互补、组合和促进的作用。
(二)创业教育的本质与思政教育一脉相承
当前,创业教育作為创业工作推动的重要环节,社会在宣传创业时,也习惯性的将培养多少老板作为检验创业教育的标准之一,但若仅以此作为创业教育的初衷与目标,则是以偏概全。创业教育被誉为大学生的第三本“通行证”,应当作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学校高尖端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的基石,其本质意义与思政教育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创业教育开展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定位与学习,同样思政教育牢不牢也是学生能否成功创业就业的基础。
(三)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效果初显
以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开展创业与思政教育体系共建为例,通过两大教育体系工作的融合,提出了“思政教育培养,创新理念为本”的创新教育理念,学校通过建立思政类创业社团、设立专业创业工作室、提供“学徒制”创业导师帮扶,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实现了思政学习与创业项目“零距离”的对接,通过对创业过程的模拟,为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熟悉创业过程,塑造创业精神,提升创业素质提供有效途径。
三、创业与思政教育体系融合的路径探讨
创业教育以实践、多样、灵活为主,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实施过程中容易与系统化的思政教育产生矛盾。作为以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技能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在两个教育体系的融合方面就应该更好的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一手强思想引领、一手强创业引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设计顶层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创业教育作为跨学科的课程,要做到与传统的思政教育平衡及融合,就必须由顶层设计的层面制定体系与要求。一方面,不仅按照教育部要求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立必修课,更要尝试设立学分认证及转换机制,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另一方面,要挖掘学生在经营创业项目中的思想变化,建立固化常态的创业孵化项目和工作室,以固定的专业项目扶持来选拔流动的实践团队,既提高思想修养又强化创业意识。
(二)改革体系结构、突出三段式教育理念
要实现创业与思政教育体系融合,就要从改革教育理念着手,将两个教育体系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形成一年级提高专业认知创业观念、二年级提升创业能力的融合式教育理念。
1.树立创业观念、培养专业认知从一年级开始。一方面,通过课程、活动将创业培训教育变为常态化。按照教育部要求通过创业意识教育、创业实训等课程夯实创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思政比赛、组织创业活动强化创业意识,例如:开展创业校友大讲堂,邀请成功校友讲述自身案例引导激励大一新生树立观念,碰撞思想。
2.培养创业能力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在一年级积累了一年基础知识学习后,创业实训课、工作室实践课等活动是有意识地在创业教育中培养大二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方式。从学生有创业潜意识开始,让结对子的导师全程与学生对接,指导学生完成市场调研、确立创业项目、完成创业规划书、核名注册公司。团队中的学生们以不同的角色在各自岗位上“练摊”,体验到“员工”和“老板”的双重滋味,实现了思想学习与创业项目两促进,做到思政引领与创业实践“零距离”的对接。
(三)强化师资建设、完善校内外教育体系
要实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就要改变创业教育由学生管理工作教育团队承担的现状,一方面要提高创业教育教师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要引入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提高创业教育的市场活力。
1.从准入门槛改善创业教育教师的结构
无论是学生管理团队还是各类任课教师,从事创业教育都有着相对应的优势,但要实现创业与思政体系的融合,更合理的建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为每一年级、每一阶段的学生配备相应的思政引导教师,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培养一批自有企业家任教,建立独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从制度保障完善创业教育教师的质量
无论是创业还是思政教育都离不开学校的制度保障。未建立独立的创业教育领导机构的学校是不可能有效的开展创业教育的,更提不到体系融合。因引,要实现高效有序的创业教育,突出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建议学校要从教师考核、评聘、评价等方面制定相应制度,适当政策倾斜,保障从事思政与创业教师的工作量与相关待遇。
参考文献:
[1]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在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国务院副总理 刘延东2015-10-20.)
[2]麦可思研究院:《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3]曹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4]政工师指南2015第六期,2016第2期.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政工师协会.
[5]张竹婷.依托创业教育创新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5,(02).
(作者简介:刘源,政工师,管理学硕士,单位:天津青年职业学院创业服务中心,研究方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