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期日本文学中第一人称的变迁及其理由
2017-04-12秦乐乐
秦乐乐
摘要:日语中的第一人称种类繁多,如“わたくし、わたし、ぼく、おれ、わがはい”等。现代日语中经常使用的第一人称是从明治开化期以后,经过许多作家的努力及其作品实践,直到明治40年代左右逐渐确定下来。并且,相比之前的江户时期,明治时期使用的第一人称数量少,种类集中。本稿将对此变迁过程及其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明治期日本文学;第一人称;变迁
一、江户后期·明治初期·明治40年代的第一人称
春日和男(1978)将日语国语史划分为以下几个时代:上古(奈良时期及之前),中古(平安时期),中世(院政·镰仓时期、室町时期),近世(江户时期),现代(明治时期)。佐藤亨(1990)以江户后期的《鹿の子餅》等为口语资料,在《江户时代语的研究》中将江户后期的江户语中第一人称的表现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如[表1]所示,因身份、性别、社会阶层等不同,所使用的第一人称种类也很复杂。
而如[表2]所示,明治初期作品《安愚乐锅》中使用的第一人称依旧种类繁多,可以说是延续江户后期日语表达风格。根据不同身份的登场人物(武士、文人、艺妓等)使用等第一人称多达11种。然而,在明治小说近代化确立之后的40年代,以夏目漱石和森鸥外代表性的青春小说《三四郎》和《青年》为例,两部小说中使用的第一人称种类集中。其中《三四郎》出现了“おれ、僕、余、わたくし、わたし、われ”6种第一人称,《青年》中只出现了“おれ、僕、わがはい、わたくし、わたし”5种第一人称。
由此可见,明治时期的第一人称表现的变迁是一个由繁变简的过程。并且,如上述两部小说中所出现的“おれ、僕、わたくし、わたし、われ”,也可以说是和现代日语中第一人称的表达基本一致。笔者认为导致明治时期第一人称的简化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作为外因的标准语普及,另一方面是作为内因的文学内面化。
二、第一人称减少化的外在原因——标准语的推进和言文一致运动
1868年,明治维新后的明治政府作为中央集权国家,其首要任务是实现国家统一。不仅是对内国家统一,还是对外正式国语的确立,明治政府的语言统一任务迫在眉睫。明治20年代,“二叶亭四迷在小说《浮云》中使用‘ダ体,山田美妙使用当时还被认为是俗语的‘デス体创作《蝴蝶》” ①,由此书面语尽可能接近口语的言文一致运动正式展开。不仅是在文学界,新闻界的言文一致运动也随之展开。1900年,在帝国教育会内成立的<言文一致会>向贵众两院提交实行言文一致的请愿书,因此,1902年在文部省设立政府调查机关国语调查委员会。直至1904年,<国定读本>②编纂完成并开始正式使用。编纂宗旨中写道“文章多用口语,并且用语选用中流社会中使用的东京语”③,明确东京语为标准语基准。
以普及標准语为目的的<国定读本>中的第一人称作为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国定读本>中的使用情况如下[表3]所示。
如此可见,第一期国语读本根据“国语统一”方针制定,只有“ぼく、われ、わたくし”三个第一人称。第二期在“国语统一”方针的基础上着眼于“塑造国民品格”⑤,出现了“ぼく、おれ、われ、わたし、わたくし”5个第一人称。同时,这也与上述两部作品中出现的第一人称基本一致。然而,这正是明治期标准语的制定与促进下的第一人称简化的表现。
三、第一人称减少化的内在原因——文学的内面化
明治维新在“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的口号下,举行了废藩置县,制定学制等一系列措施,同时,思想界等也随之活跃起来。比如,以向日本引入西洋思想文化为使命的明六社的创立,进化论的引入等。在进化论的影响下,坪内逍遥在明治18年发表了日本最初的文学理论《小说神髓》,从小说能描写复杂社会的“人情世态”确立了小说的优越性。并且,以此理论为实践同年发表《当世书生气质》。如下[表4]所示,《当世书生气质》与二叶亭四迷相近时间发表的《浮云》相比,其中所用第一人称使用情况更接近明治初期的《安愚乐锅》。《小说神髓》虽提倡“人情为主、 世态风俗次之”,但以此为实践但《当世书生气质》却恰恰相反。这也是《当世书生气质》未能实现理论所说的近代化的原因。
然而,《浮云》中使用的第一人称种类相对限定,这是与作品本身集中于主人公内海文三一人的“内面”相关的。小说的登场人物阿势、阿政、本田升等都是通过“文三的眼”来进行描述的,并且给文三带来内心的波动。因此,《浮云》结尾处是文三的“内面”,即他的第一人称世界为着重点。换句话说,以此开始来文学的“内面话”。
总而言之,所谓的文学内面化,是由复数的第三人称世界向单个的第一人称世界的深化与限定。也就是说,文学内面化在某种程度上通过第一人称的简化与限定体现出来的。
参考文献:
[1]三好行雄 编,《近代日本文学史》,有斐阁,1975.12.
[2]春日和男 编,《新编国语史概说》,有精堂,1978.2.1.
[3]国立国语研究所 编,《国定读本用语总览1 第一期》,三省堂,1986.1.
[4]国立国语研究所 编,《国定读本用语总览2 第二期》,三省堂,1987.5.
[5]佐藤亨 著,《江户时代语的研究》,樱枫社,1990.10.20,
[6]真田信治 著,《标准语是如何成立的》,创拓社,1991.1.
注释:
①真田信治 著,《标准语是如何成立的》,创拓社,1991.1,p86(本文引用内容皆为笔者译,以下不再作注说明)
②这里的国定读本是指明治37年4月至昭和24年3月期间有文部省著作的六种小学用国语教科书。使用时期如下所示:
第一期:明治37年开始使用的《寻常小学读本》.
第二期:明治43年开始使用的《寻常小学读本》.
第三期:大正7年开始使用的《寻常小学 国语读本》.
第四期:昭和8年开始使用的《小学国语读本》.
第五期:昭和16年开始使用的《ヨミカタ》一~二《よみかた》三~四《初等科国语》一~八.
第六期:昭和22年开始使用的《こくご》一~四《国语》第三学年(上下)第四~六学年(各上中下).
③国立国语研究所 编,《国定读本用语总览1 第一期》,三省堂,1986.1,p4.
④例文文体属性,分为三类八种:①口語文 文語文 候文 ②散文 韻文 手紙文 ③地の文 会話文.
⑤国立国语研究所 编,《国定读本用语总览2 第二期》,三省堂,1987.5,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