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2017-04-12买热艳木·阿木东
买热艳木·阿木东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注重对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调控来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最终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主、丰富、平等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协调发展。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来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以期为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语文教学
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忽视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学行为因循守旧,方法单一,脱离学生的需要和生活,教学评价强调甄别性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着日益显著的变化。笔者通过深入研究和教学工作实践,探究新课程改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新思路,有了一些体会,也取得了一些收获。现简单归纳如下几点:
一、教师要注意修炼自己的文化底蕴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教师本身所蕴涵的人文素养,总能通过他自身这个“活动的裁体”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从多个方面修炼自己的文化底蕴,用自己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影响学生一生。
1.多读书看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为。
因为语文是一门涵概极广的学科,容纳了社会、民族、历史、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惰感哲思等元素。这就必然要求语文教师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能力,对人类社会,人类文化的各个层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么教师从何来提升自己的修为呢?那就是读书看报。不管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精神文化遗产,不管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积淀了千百年来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精华,是一种文化的“根”。教师自然应该积极吸取精华,丰盈自己。只有在接触大量信息,在洞察百态人生后,才会有所反思、批判和感悟,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灵性。
2.用独特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及动机、兴趣、理想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教师的人格首先应该是健康的,然后是独特的。只有健康而独特的人格才能具有魅力,才能吸引学生。尤其是独特性,渗透在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对语文材料独特的感悟、对教学素材独特的呈现方式、对学生多元反应独特的处置方法;其次是鲜明,如果说独特指向性质,那么鲜明指向强度,它将使教师的教学烙上个性印记,深刻而隽永。独特和鲜明将形成一种强力,一种风格,震撼学生,感染学生。
3.用多彩的生活情趣熏陶学生。
语文课具有广泛性,所以语文教师也应该兴趣广泛。社会在与时俱进,学生正是“赶潮流”的一群人,所以教师也要关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话题,这不仅对老师的职业是必要的,对人的生活都是必要的。教师要永远对新鲜事物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开朗乐观,幽默风趣,充满生活的机智,充满动感和蓬勃朝气,昂扬而奋发进取,充满对理想生活的执著追求。这是教师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是一种以前未被重视的、新的而又有效的课程资源。它将让学生看到有血有肉的教师形象,并熏陶和感染着学生,让他们形成对生命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信念。
4.教师要具备广博的师爱。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教师应该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大小强弱,甚至不管学生的品行优劣,教师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师的爱可以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每一句话每一堂课,都仿佛在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会思考,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又是能主动思考问题的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就能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使学生的脑子转起来,动起来,让学生思維的门扉不断开启,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因此,如果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恰当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并长期以一贯之,那么,学生思维的闸门就将从此打开,从而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好多途径,词语造句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即要求学生从“变向”的角度思维。例如,老师在讲《纪念白求恩》一课时,请学生同时用“漠不关心”和“满腔热忱”造句,要求这两个短语的用法与课文相反,同时也是表达对一部分共产党员的批评。经过引导,一位学生略作思考后回答:“有一些单位领导对职工的批评意见漠不关心,而对争权夺势却是满腔热忱,这种人配叫做人民公仆吗?”这位老师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变向思维的途径训练其创新思维能力,这种训练法效果很好。
三、营造古诗意境,传承文学之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能够被选作初中语文的教材,都是非常优质,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这些作品能够很好地体现出中国古代诗文的魅力,其中蕴含的各种韵律美、格式美、建筑美等能够让学生获得巨大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传统文化教学,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意境,通过古诗意境的营造,将传统文学之美很好地传达给学生,否则也就无法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另外,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能够将精力集中在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学习上。比如在讲解到“诗圣”杜甫的《登岳阳楼》的时候,因为初中生毕竟年纪小,经历的事情比较少,还无法真正体会杜甫的壮志未酬之情。初中语文教师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去感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的波澜壮阔,去深思“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孤苦,并从中感受到杜甫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逐步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很好地把握每句诗词的感情基调和情感变化。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逐渐掌握古诗文的情感分析技巧,从而在今后面对古诗文学习的时候能够独立体会古诗文的情感变化,不知不觉中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逐渐增加,为今后古诗文中传统文化的学习奠定基础。
语文的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内涵,对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起重要作用。所以语文学科的教育应该把语文知识、思想文化内涵、审美陶治渗透在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之中;语文学习应该成为学生学做人的根本;语文知识更应该成为学生思想、情感、灵魂升华的丰富养料。
参考文献:
[1]黄佳洁.且行且思 语文教师如何修炼自己的文化底蕴[j].中学生导报.
[2]樊怡平.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4,64(10) .